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Tempestgle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rm的big.LITTLE技术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2-12-26 11:16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大小核切换的方式,还是等着实物看效果吧,目前都是推测没有意义,切换策略对于最终效果影响很大。另外不知道是否有厂商推出异步多核的A15产品,从三星异步的A9四核来看,似乎效果还是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1: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12-26 11:25 | 只看该作者
Tempestglen 发表于 2012-12-26 11:22
big.little是软件来实现切换,这个切换方案是可调的,arm方面提到过防止A15被过于频繁得激活的问题。

...

我说是软件切换的时候,T神是怎么满地打滚的不承认的?还扯出BIOS控制那些笑话。

再说了,如果上网的时候不开启,那么JS测试的时候开启吗?

另:ATOM的上网功耗你就不用担心了,只比A7高了不到0.1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12-26 11:26 | 只看该作者
对了,T神的工艺提升果然升级了。从比40nm LP降低50%变成比28nm LP降低50%,是因为昨天的测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12-26 11:31 | 只看该作者
Tempestglen 发表于 2012-12-26 11:22
big.little是软件来实现切换,这个切换方案是可调的,arm方面提到过防止A15被过于频繁得激活的问题。
...

你怎么知道这是个突发性需求,现在A7满载了2ms了,你切换不?说不定还有0.005ms就跑完了哦。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快完成任务,尽快休眠。做到切换时间和开销尽量短,待机功耗尽量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12-26 11:35 | 只看该作者
哟哟切克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12-26 11:39 | 只看该作者
Atom的节能超简单超好理解啊,不管整个CPU是否塞满了线程是否处于100%,只要监测到哪一个部分(细化到某个运算单元、缓存乃至解码器等等)没有运作的,都直接关闭以节约电力,而且完全由CPU自己控制,操作系统所做的不过是给CPU发送S1或者S3指令。
除了极少数诸如IBT之类烧机用的程序外,极少进程能完全塞满一个CPU的流水线和运算资源,这也是HT乃至TurboBoost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12-26 11:49 | 只看该作者
big专用于跑分,little专用于日常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12-26 12:00 | 只看该作者
"A15的IPC是A7的2倍,A7的性耗比是A15的3倍"

你YY低载有什么用,跑高载到性能和Atom相当时,A15的性耗比会急剧下降

"敢问32nm atom tdp 1.7w的时候,specint明显超过1680分?"

你弱智阿?联发科的图是拿单线程成绩乘比例乘出来的多线程分数,z2760大概2000-210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12-26 12:02 | 只看该作者
qqisqq 发表于 2012-12-26 11:49
big专用于跑分,little专用于日常使用。。。。  [titter>

亮了,按T神的逻辑,我们上网一直都是A7的性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2: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12-26 1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cqwer 于 2012-12-26 12:09 编辑
Tempestglen 发表于 2012-12-26 12:05
昨天说32nm HKMG比40nm sion省电一半。

今天说28nm HKMG比28nm sion 省电一半。


T神给大家解释一下32nm HKMG的GS3为什么和40nm sion的OneX续航差不多啊,性能差距也就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12-26 12:12 | 只看该作者
Tempestglen 发表于 2012-12-26 09:41
nvdia的 4+1,win8 RT根本不支持。nvdia就愿意自己瞎捣鼓,非常令人反感,老老实实做它的丹佛,别在低功耗 ...

“nvdia的 4+1,win8 RT根本不支持。nvdia就愿意自己瞎捣鼓,非常令人反感”
你瞎YY更加令人反感!RT就是搭载用特瓜3开发的,不支持?你麻痹的以为微软脑子出问题了?不支持干嘛还用这颗CPU作为开发的原型?不懂就不要出来瞎嚷嚷!为了证明屎一样的A15优越,都可以胡乱抹灭别人的劳动成果!只有在你脑内的东西才是真理,是吧!去见你的马克思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12-26 12:12 | 只看该作者
Tempestglen 发表于 2012-12-26 09:49
不需要优化,如果我的big.little手机一整天仅仅打电话,发短信,微博,上上mobile版网页,那么一整天内A1 ...

“不需要优化”
你麻痹的那还在嚷嚷RT不支持个屁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12-26 12:29 | 只看该作者
Tempestglen 发表于 2012-12-26 12:05
昨天说32nm HKMG比40nm sion省电一半。

今天说28nm HKMG比28nm sion 省电一半。

32nm HKMG比40nm sion多了HKMG和线宽缩减
28nm HKMG比28nm sion只多了HKMG,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两个工艺变更的提升幅度会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12-26 12:31 | 只看该作者
"这还是atom有超线程相助的情况下,如果atom去掉超线程,性耗比会下降"

去掉L2,A15的性耗比也会下降,我以后对比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把A15的L2去掉才算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12-26 1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cqwer 于 2012-12-26 13:00 编辑
Tempestglen 发表于 2012-12-26 12:05
昨天说32nm HKMG比40nm sion省电一半。

今天说28nm HKMG比28nm sion 省电一半。




Tablet Power Consumption (including Display)
iPad 2,4
iPad 2
iPad (3rd generation)
Homescreen
2.7 W
2.9 W
6.1 W
Sunspider
3.4 W
4.3 W
7.6 W
Moonbat (20 x 4)
3.9 W
5.0 W
8.3 W
GLBench Egypt (native res)
3.8 W
4.5 W
9.6 W
GLBench Egypt (offscreen 720p)
4.1 W
4.8 W
10.0 W
Infinity Blade 2
4.3 W
5.1 W
10.3 W
Riptide GP
3.9 W
4.7 W
10.2 W
Video Playback (720p HP)
2.2 W
2.4 W
4.9 W
45nm的sion对32nmHKMG,功耗按双核满载的Moonbat(一个页面上同时运行数个Sunspider)和1.2核的Sunspider来对比,这两个场景基本上只有CPU功耗不同(从IPad3和IPad2的对比可以看出)。功耗差是0.5对0.7,离T神的减半差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12-26 1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im0831 于 2012-12-26 13:04 编辑

"四核A7@1.2gzh,specint 2000有1680分,此时在28nm LP工艺下是1.2w,那么四核低频A15达到1680分就有3.6w,换成32nm HKMG就是1.8w,敢问32nm atom tdp 1.7w的时候,specint明显超过1680分?"

28nm LP 3.6W换成32nm HKMG变成1.8W??
这是什麽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12-26 13:05 | 只看该作者
the_god_of_pig 发表于 2012-12-26 12:29
32nm HKMG比40nm sion多了HKMG和线宽缩减
28nm HKMG比28nm sion只多了HKMG,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两个 ...

因为天顶星技术呀!脑内技术一向是无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2-12-26 13:20 | 只看该作者
无论big.LETTEL,花样翻新的深度休眠技术还是别的什么招数都无助于满载功耗这一最本质问题的解决,甚至big.LETTEL技术本身在充满了对比拼硬件性能这一行为的辛辣嘲讽的同时,还导致了更加严重的性能流失问题:作为LETTLE核心出现的A7处理器同A15处理器之间的L2数据交换延迟,竟然是常规内核数据交换延迟的100倍(2ms VS 20μs)。这些看似新颖实则见招拆招,连数据处理过程的最短板都翻越不过去却想要获得良好的效果的解决方案,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达到目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9 17: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