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火球2002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硬改A2 ZS声卡真的要改很多东西吗!抛砖引玉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2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朋友都有了创新的A2 ZS卡,并准备硬改,特谈一点本人的看法抛砖引玉,请各位批评指正:7 `/ ~2 c7 i5 T. `5 n
如果是自己玩声卡,什么都可以改!改好了老天保佑,改坏了大不了再改回来,即使最坏的结果出现-声卡升天(反复焊接导致^_^),也不会怨天尤人……呵呵!但如果是帮朋友改或者是作为商品进行批量修改,则强烈建议:改运放足以!拙见如下:
' D) T: F" O7 Q7 A9 B# t+ x
1 ~/ C: C9 i4 I2 E' ]' O5 G- m1、保持声卡音色统一性的考虑。大家都知道,不同品牌、制造工艺、介质种类的电容在音频电路中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如果是自己玩确实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但采用何种电容(以及电容取值)是要经过N次试验、试听才能确定下来的。作为一个商品必须保持一定的通用性,即考虑大家(朋友)的感觉!否则一定会出现自己觉得非常好,可是却不符合他人欣赏差异的情况!有些朋友可能认为改变运放后调整电容的值是必须的,但电容的取值要想达到理想中的“正确”,不是反复试验能得出来的哦(主观判断是有个体差异的哦)。在电子领域,各种同类别的集成电路本来就是可以直接替换的,运放当然也不例外!(在HiFi发烧领域,直接替换运放更是家常便饭。因为运放本身的集成度就决定了音频处理的特征和可替换性)所以,只要更改运放没有产生什么不良的后果(比如电路自激),就不用去更换其它外围元件!  x. G3 m7 \: ?* `9 p8 H" R

2 w1 l* O0 H: P+ W2 [9 P2、防止音频性能恶化的考虑。创新在生产设计声卡时,采用的都是小型化的音频电容,本身音频特性就不错,也更加适合低电压范围工作,更重要的是小体积的电容能够尽可能的降低相互间的干扰,提高声卡的信噪比和音质!和A2 相比A2 ZS高达108dB的信噪比这些小体积电容可谓功不可没哦!而HIFI补品电容因为设计理念不同(本来就不是为电脑声卡设计的,没有考虑到声卡有限的面积和较低的工作电压),往往引脚较粗(粗的引脚更适合大电流和大电压)、同容量的体积较大,所以,在使用这些电容代替声卡电容时,声卡的焊接孔往往太小,勉强挤进去也会因为体积过大,相互间距很小以及手工焊接电容焊脚遗留过长,造成信噪比等性能的恶化。
* D9 J' v, X2 B+ P
* C! t8 h9 b4 H& w9 _3、基于保持声卡稳定性的考虑。大家稍微注意就会发现,所有电脑板卡上最容易损坏的元件不是别的,正是电容,尤其是液态电解电容!由于大部分替换的HIFI电容仍然属于液态电解电容,不同的类型、品牌的HIFI电解电容的工作特性又不一样,考虑进货渠道差异对电容品质的影响,非声卡专用的电容固然会造成声卡稳定性的改变!(许多专业级的天价声卡采用的都是固体电容,也不会用所谓的HiFi发烧电容,主要也考虑到稳定性的问题)而仅仅更换运放是不会影响声卡的稳定性及寿命的!' F1 o, A' r% L' c) M7 h

1 }$ |5 M2 V4 t9 U' P# `4、硬改除运放以外的其他外围元件的实际效果有限。声卡这种高度集成的产品,主芯片已经决定了音频处理的主要性能。除主芯片以外的用来处理音频信号的集成电路唯一只有运放了。其他的外围元件(比如电阻、电容、晶体管)主要是为了保证主芯片以及运放芯片的正常工作和各种保护功能的实现(不象HIFI音频分立电路当中的阻容元件的功能那样,对音频信号的处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样,常见的集成功放电路如LM3886、LM1875的主要性能、音色还是由其本身决定的,其它的外围元件也只是保证它的正常工作)。! t: W) \; _' k# y

& j! J  G% @' l3 j+ j0 i- N5、改造提升声卡运放工作电压的必要性要权衡利弊。首先,贴片运放本来就是为低压、紧凑的工作环境考虑了的,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厂家早就该停产了。有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这个道理。产品性能发挥的如何在于合理搭配,搭配不当即使是最高档的设备也会发挥出最低档的性能。运放同样是一种电子产品,有正常的工作电压的范围,这一点不用担心,提高电压固然可以使运放发挥的更好,但也会导致周边元件的体积、容量及功耗、噪音的增加。并且这种工作电压的性能区别也只是理论上的。声卡可不像普通HIFi电子产品,可以不考虑实际工作情况和板卡面积哦!其次,电脑声卡的工作电压来源于开关电源,而基于开关电源的原理和普通HiFi环牛+整流滤波稳压输出的电源有本质的区别,前者电压输出稳定,后者在大功率负载的情况下,电压值变动范围大,并且开关电源作为HiFi具有响应速率快(工作频率以兆记),而普通只是工作在50Hz,前置对于音频信号的传输、响应要优秀的多,明显听感的区别就是前者供电的HiFi设备瞬太响应和动态范围要比普通电源的高的多!记得96年左右,HiFi界也掀起发烧用的HIFi开关电源流行风,主要的缺点就是成本高。所以,大家应该对电脑HiFi有足够的信心哦!只要有个好的开关电源,再注意滤波和屏蔽,同样也能掀起电脑HiFi的愉悦享受!同样,虽然声卡上的运放工作电压只有5伏,但确有着普通HiFi所远远没有的高负载稳定性和对音频信号的种种有利的特点,呵呵!许多朋友的提高电压的意见在普通HiFi领域还是不错的,只是电脑声卡上面进行电压的改造就有利有弊了,只看到了优点没有看到缺点哦!$ Z4 x- T: |3 s  I1 Q

& i; \; ~0 ^1 M6、专业设备测试出来的技术指标和自己的耳朵的实际感受孰重孰轻?7 }/ U; k5 ?; L% q4 q7 U
& ~7 F& P! Y# u  E
有些朋友在打摩音响设备的时候往往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而是喜欢用所谓的专业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来确认打摩的成功与否。本人愚见,认为万万不可掉入此重大误区!从HiFi历史上的模拟电唱机、模拟磁带卡座刚刚发展到CD数字唱机时,无数人莫不为CD数字音频那惊人的技术参数所疯狂,HiFi界曾掀起清一色的数字狂潮……可是,慢慢的,人们发现技术指标如此高贵的CD唱机却存在人耳难以接受的干燥、乏味的重大弊病-“数码声”,远远不如从前的模拟唱机和磁带听起来优美、顺耳了。同时自从无线电从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时代,相对“落后”的电子管而言,晶体管同样具有超高的技术指标,优秀迷人的各种参数……各种晶体管音频设备风靡HiFi界……然而,崇尚指标至上的烧友也不得不面对这一种残酷、自嘲的现象:“这些高性能技术参数经得起那些昂贵的仪器设备的严格检验,却经不起听者耳朵最直观的检验了……”,慢慢的,HiFi界认识到了技术指标并非一切,追求的目标不应该是枯燥的数字参数,而是应该在保证和提高音质的前提下来追求性能参数了……!!因此,一阵改良和复古的风潮又风靡了HiFi领域……从晶体管电路的设计改良到电子管功放的热销(电子管技术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一切追求HiFi品质的正确理论和设想海水一样的涌出,让现在的人们享受到了对的起自己耳朵的音乐感受!6 o& ^0 F. d7 Z, s& u0 |4 T! M

, n  h5 p. G7 G& E# f在电脑HiFi领域中,现在的大极典电子管有源音箱便是追求人耳享受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没有晶体管放大器那么高的信噪比和功率输出等等技术参数,甚至电子管还存在相对短暂的多的使用寿命和相对复杂的多的调试、配对等诸多缺点,但依然迷人无数,价格高昂!即使在采用晶体管放大器的电脑有源音箱中,中高档的都是采用美国国半的LM1875、LM3886系列功放模块,这些模块同样改良的设计也能更好的满足人们为自己的耳朵提供音乐享受的要求!即使是惠威的M200、T200A同样没有去采用输出功率更大,技术指标更高的其它功放模块……是成本问题吗?呵呵,当然不是!
* s! [! }1 P$ j% o
9 a  F# c, c9 s为什么技术指标高的吓人的设备,却听起来那么不是味呢?呵呵,这就是理论差异的问题!大家都知道,HiFi界向来就有“英国声”、“美国声”、“丹麦声”、“荷兰声”……这些都是烧友推崇的音乐风格,如果仅仅从严格的技术层面上来说,都是“失真”,一首音乐怎么会有这么多风格呢,呵呵!但这些“失真”确能让听者感觉到一种美好的东西,耳朵也被这种“失真”所折服……HiFi界的一句老话:“小日本的元件都是HiFi级的,可是小日本的音响设备却是三流……”,现在无论多么高档的音响设备里面都有小日本的HiFi电子元件(小日本的精工制造确实是一流的),但小日本却很难造出适合大众听觉享受的高品质设备(当然不是绝对没有,呵呵),这也就是为什么HiFi界流传的“日本声”、“中国声”几乎都成为音乐差品质的代名词了……汗!是技术指标达不到吗?非也!恰恰是只追求技术参数的标榜而忽略了音乐品味的提高和改善,造成了现在的恶果!
, w" p8 `. z  w9 k
) z" o8 u  _) z$ }+ ~% e回到创新的A2 ZS这块声卡,如果技术参数决定音乐欣赏的品质,那么相信没有什么民用声卡的品质能出其右了……可是,为什么又有许多朋友宁愿去买技术参数低的多的黑金系列、德国坦克系列声卡来用于音乐欣赏,而瞧不起创新这些高技术参数声卡的音乐欣赏水平呢?# E2 t- l+ [# P0 M+ O

9 h) C/ Z, a9 y3 c在这里,本人说了这么多废话(之所以是废话,是因为都是历史事实了!呵呵)无非是建议大家在选择的时候,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耳听为实,眼见为虚”!毕竟,音乐是为您的耳朵和心灵感受服务的,并非冷冰冰的机器设备和眼睛的愉悦!2 i7 Y; p9 T- {) K
: g5 }2 ^) r' U' W6 Q7 k

6 o% N# r( j. U/ I7 d" x另外,有网友问到是否可以改成不同的运放搭配使用的模式,个人认为不妥!尤其是在使用多声道系统中打开了CMSS 立体声环绕效果的情况下,绝对会造成音色、风格的不一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7-30 2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