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今天,我们再看看这三年的完整周期。去年九月份,西部数据公司出奇地推出了业内第一款单碟20GB的7200 RPM硬盘 --- WD400BB,紧接着迈拓也发布了同样单碟容量的金钻六代(DiamondMax Plus 60),原昆腾公司则以高能火球四代(Fireball Plus AS)作为竞争产品,希捷推出了同档次的新酷鱼三代(Barracuda ATA III),富士通公司有MPG-AT系列作为拳头产品。而昔日的西数兄弟 IBM公司则是至今才推出新一代单碟二十GB的硬盘 --- 腾龙三代(Deskstar 60GXP),这个周期比西部数据公司晚了近七个月。虽然 WD400BB 作为首款单碟20GB的硬盘,但西数那款产品在磁盘性能上则比其它所有单碟20GB的后来挑战者都好,它的所有项目性能都比其前代要来得好,这还是目前的唯一。不过尽管它具有非常捧的性能,但在综合性的磁盘性能上还是不如 IBM 的腾龙二代(Deskstar 75GXP),大家都认为IBM的“玻璃之星(腾龙二代)”才是性能最好得。不过毕竟它是唯一的一款跟 Deskstar 75GXP性能不相上下的产品,因此将成为选购新型高性能 7200RPM 存储产品的另一考虑对象。
对于 IBM硬盘的命名方式有点让我们感觉迷惑,Deskstar 60GXP到底比 Deskstar 75GXP新还是旧呢?一般而言数字如果越大应该代表越新的产品,但在这里却不是了,这是由于硬盘的盘片数在作怪。IBM 原先为了增大腾龙二代的最大容量,对其封装的最多盘片数高达5张,多盘片当然能极大的提高硬盘容量,但是也在一定程序上影响到磁盘性能及其运行稳定性,而现在大部份主流硬盘采用得是三碟装,所以在腾龙三代中,IBM也一改前非,旗帜产品也使用了三碟封装形式。这样使得 20GBx3=60B,即腾龙三代的最大容量只有 60GB,因此命名即为 Deskstar 60GXP。
至于平均查找时间上,腾龙三代保持着 8.5ms,同时结合有 2MB的高速缓存,IBM将 Deskstar 60GXP的定位不仅为主流桌面级应用,还为低端服务器配置。以期望这款硬盘能与 7200RPM SCSI硬盘平起平做。此外腾龙三代还具有三年的质量保证。在接口方面,Deskstar 60GXP支持最新的 ATA/100接口类型,记得,由于硬盘的连续数据传输率还不超过 45MB/s,使得ATA/66可以说是绰绰有余,因此在我们的测试平台上使用得还是 Promise Ultra66 控制卡。
腾龙二代 75GXP
腾龙三代 60GX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