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HULALA 于 2007-6-29 01:02 发表 ![]()
频率越高,变压器体积可以做到越小。
但是高频电流通过电感元件有趋肤效应,有些甚至需要用多股细线绕制。
而高频开关电源用的功率元件价格会比传统元件贵一些。
其实这是一个功率密度、成本和性能 ...
:sweatingbullets: 找了下解释
趋肤效应
交流电通过导体时,各部分的电流密度不均匀,导体内部电流密度小,导体表面电流密度大,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产生趋肤效应的原因是由于感抗的作用,导体内部比表面具有更大的电感L,因此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大,使得电流密集于导体表面.趋肤效应使得导体的有效横截面减小,因而导体对交流电的有效电阻比对直流电的电阻大.
交流电的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可以认为电流完全从导体表面流过.因此在高频交流电路中,必须考虑趋肤效应的影响,例如收音机磁性天线上的线圈用多股互相绝缘的导线绕制,电视室外天线不用金属棒而用直径较粗的金属管制作,都是为了增加导体的表面积,克服趋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实例.
趋肤效应
亦称为“集肤效应”。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这种现象称“趋肤效应”。趋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当频率很高的电流通过导线时,可以认为电流只在导线表面上很薄的一层中流过,这等效于导线的截面减小,电阻增大。既然导线的中心部分几乎没有电流通过,就可以把这中心部分除去以节约材料。因此,在高频电路中可以采用空心导线代替实心导线。此外,为了削弱趋肤效应,在高频电路中也往往使用多股相互绝缘细导线编织成束来代替同样截面积的粗导线,这种多股线束称为辫线。
就是说,如果用高频设计,但导体方面没有搞好,反而不如用传统频率范围内的设计。
一个合格的高频设计,省了变压器成本,导体方面的成本却会增加,这个只是厂家方面自己的设计考量。
反映到实际上,并没有性能上的区别?
LALA继续解答下嘛~拜托鸟~ :lol:
[ 本帖最后由 icecola 于 2007-6-29 12:1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