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品率随着工艺的改进会越来越高没错,但问题是再高也不超过100%,龙芯的良品率又能达到多少(好像还是找人代工的吧),需要数据支持才能说明用老旧工艺生产产品对降低成本的实际作用
没错资本是逐利而生,但有竞争需要创新才有利润,没有竞争不创新照样有利润,另外龙芯玩的难道不是资本,是为人民服务?
386时代没有amd没错,可是不代表没有竞争,当年intel受到来自risc阵营的压力远比现在来自amd什么的大得多,你应该好好补补课了
90年代初一片汉卡多少钱,一个四通打字机多少钱,天价!那些是什么东西?国货吧,计算所搞的吧,没见怎么面慈心善,怀揣让全世界人民用上计算机的决心,哈哈
这方面公平来讲,还是洋厂商让普通消费者能免费在电脑上使用汉字的。。。
没人要拿龙芯和INTEL比什么良品率,何况你也知道是代工的
我想说的是,INTEL如果继续生产性能够用的‘老”CPU,它的生产成本只会降低不会升高,这个用不着100%良品率就完全可以正常实现。
但是INTEL不会这么做,因为继续卖图拉丁虽然仍然会赚钱,但是卖一颗图拉丁赚的钱要比卖一颗老P4赚的少很多,这还不算老P4带动的主板芯片组利润。所以即使老P4性能方面根本没什么亮点,照样还是当作升级换代产品隆重推出,诱惑迫使消费者放弃前代产品。
龙芯背后也是资本,也要赚钱,问题是怎么赚钱。是量力而行做点性能够用功耗低价格便宜的老百姓用芯片,还是学GZ上某些人那样YY,跟在I/A后面做真假双核四核二加一核、参与那种90%是口水10%是“技术”的所谓“竞争”?:lol:
另外,90年代初早就UCDOS/WPS了,汉卡这玩意儿不流行了。要说让中国人用中文玩电脑,还得说是SPDOS、UCDOS、WPS这些国产软件的开发者,跟洋厂商有哪门子关系。汉卡、四通不便宜,同时代的APPLE II、IBM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随便买得起搬回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