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释一下硬件结构
上面有一个兄弟贴了i-RAM 1代的两个芯片,我解释一下。
JM20330是一颗SATA 1 转ATA133的桥接芯片。整个系统的速度瓶颈就在这个ATA133上面。
Xilinx 的XC3S1000 是一颗“低成本”高密度FPGA,这个所谓的低成本是说:十片以内,每片420元左右!!!它充当的是一个ATA133到DDR之间的连接桥。整个系统就是这样的。
现在规划的2代,为达到SATAII的300MB/s,就不能照原来的方式,但市面上没有SATAII的桥接芯片,也没有SATAII的PHY界面芯片,所以我准备用SATAII硬盘控制芯片,由SATAII数据转成族数据,然后再用XC3S1500,把族数据转到DDR2,这样就能完成相应的功能;性能上,说实话,300MB/s 可能达不到,但240MB应该没有问题(这涉及到PCB走线和FPGA内部设计的优化程度,不知道会不会吐血的)。
SATAII硬盘控制芯片的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