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是输出里面的“高频振动”,个人认为不要打开。$ f* O* n; ], V" }+ x" A
转一篇文章:9 j& m ?: W2 y! J* D3 T; J H6 ^) u6 _
关于FOOBAR的高频振动(转自音乐花园)# D' ?. X) W( [5 v5 G+ Q6 }7 |, U
自从Foobar2000在输出项目中提供了“抖动”(Dither,其实准确的译法应为“颤动”,之所以“抖动”这一说法很流行估计跟对它的理解有偏差有关,跟图像编解码中的“抖动”概念相混淆了。不过这里还是使用大家比较习惯的译法)项目之后,怎样对其设置就成了各种Foobar音质优化文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 X' d; z- ~9 w) K( J. K: v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文章在谈到抖动的效用时都显得有些模糊不清。我截取两段比较常见的关于Foobar设置的文章里谈到抖动设置问题的片段:& d2 m7 P9 T" o- m# Z
( Y7 d6 y: T& D0 e. C5 y! Z, Z# R, u
“……高频振动(Dithering)通常会增加量化误差(也就是杂讯会变多),但是会减少失真(指人的感觉上)。这是因为,在没有高频振动的情形下,量化误差会比较集中在低频部份。而加上高频振动后,低频部份的量化误差会减少,而转移到高频。由于对大部份情形来说,高频是比较不重要的,所以这样是可以减少失真的。 ”
2 ^+ t% g( T/ a/ s& E
6 F! C4 i' F0 Q7 Q8 M2 U3 \. e8 e6 H; h8 u
“……下面的Dither选项用来设置是否采用抖动,这个选项只有在播放高位音乐(如32bit),采用低位(24bit)输出时才有作用。采用Dither,即使将32位音乐通过Dither输出到16位的声卡,效果也有不少提升,建议打开该选项。 ”4 X2 B" M3 }' R9 U: \( J$ Q
/ ?8 k5 I; V6 x
4 \& r0 r4 ^2 Y0 y0 b0 p9 l; \这样多种多样的说法使人免不得产生一些怀疑——我们真的有必要去打开这个功能么?6 H7 m& ?2 `- A! `* k- V/ y+ E7 A
那么今天我们就谈一谈“抖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O4 r2 n- E# U, P, w
关于抖动(Dither)! x- Z: j/ }" z, m! W2 T
模拟音频的数字化要经过两个步骤:采样和量化。采样指将线性的模拟声波离散地提取样本的过程;量化指利用多种方式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信息的过程。量化的各种方式概括来讲分两大类:波形方式和参数方式。其中最简单也在民用环境下最常见的方式是属于保存波形方式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即PCM。符合Windows规范的PCM音频就是.wav格式的文件。! y, G% k) D" y4 j. B
虽然PCM方法简单,质量相对较高,不过对于任何模拟波形而言,只要进行量化过程,就一定会引入误差而产生杂讯,我们称之为“量化噪声”。音频波形的任何数字编码方案,其信号噪声比都定义为信号功率与量化噪声功率之比,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噪比”。人们为了将量化噪声控制在一定水平,即提高信噪比制定了许多相关的工业标准,具体原理在这里不再详述。我们需要了解的一点结论是:根据人的听觉心理,与所需音频信号无相关度(比如不是声音音量大,噪声也随之增大,而是始终保持一个水平,就像背景噪声一样)的噪声听起来比起相关度大的噪声更不易使人感到不快。而幸运的是,从试验中发现,只要量化的精度更高,即数字音频的位数越高,量化噪声就更加地与被量化信号不相关,且在量化误差范围内分布更加均匀。这样也就可以解释,当我们聆听8位音频(如KID大部分作品PC版中所使用的ADPCM音频,比如秋之回忆2nd即其以后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随高频而增强的“沙沙”感的噪声,而16位的CD则听不出类似噪声的原因了。1 d! Y, ~, y* M
那么如何能把量化噪声的有害影响降到最低呢?人们认识到,尽量消除它的相关性即可减少它的干扰。高频颤动法,即我们平时说的抖动,就是为此而提出的。这种方法有意识地把一个高频振动加在信号上,通常它是一种与音频信号无关的随机噪声(注:大多数情形中实际是伪随机噪声),这样输送出去的数字信号不仅包含着音频信号,而且还包含着高频震动噪声。如此,我们就只听到最终输出的音频信号和不再与信号相关的量化噪声,从而改善了收听效果。. A. V3 q" ]; m U* K
真是令人惊奇,抖动功能不但没有过滤出更纯净的声音,反而是往里面增加噪声!的确如此,我们需要牢记的一点是:抖动并未减小量化噪声,而只是将量化噪声转换成了听起来不太令人厌烦的形式。* G1 S8 Q) Z% a- v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开篇我引用的两篇文章。第一篇可以说只理解了一半,知道是作用于量化噪声,但对于原理和作用理解错了。而第二篇简直可以说是使人误入歧途。如果原始音频的量化精度很高,达到24bit以上,那么它的量化噪声一定会远远小于16bit的音频。难道我们还要把他人为的“抖动”到16bit上去,再增加一层噪声么?实际上我们看一下Foobar里Dither功能提供的几个选项内容就可以猜出,这一定是跟噪声有关的功能。
F2 I3 i* N8 h现在,对于“抖动”,我们应该可以得出最后结论了:如果是聆听8位及以下低精度的音频,可以尝试打开Dither功能;而在大部分情况下,也许你得到的改变还不如它所耗费的CPU占用率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