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06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美达Efficeon的教训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9 1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否上个你的Sandra评测

对这个处理器的性能,一直众说纷纭,有说1/2同频率Dothan的,有说=同频率Dothan的,各处的数据不相符。

全美达呀,几个天才创办的公司(保罗.艾伦,李纳斯,还有个搞VLIW的牛人),就这么倒下去了,应该纪念一下。
似乎主要是在控制成本上出了问题,处理器成本居高不下,性能也一直上不去。

http://www.vanshardware.com/reviews/2004/04/040405_efficeon/040405_efficeon.htm
里面详细地评测了性能。
我仔细看了一下,似乎有这几个缺点:
1.访存延迟太高
2.Transmeta宣布Efficeon是8*32的VLIW内核,可是常常有指令不够发射的情况。很多时候性能和4*32的Crusoe一模一样,估计此时可发射指令每周期仅为1~2条。在大多数应用中,其实可发射指令是不够的。一旦碰到Pi、MP3 Encode这样的高指令级并行应用,马上性能暴涨。

我认为的根本原因
1.频率太低
2.对并行性发掘不够,指令发射窗口太小,巨大的发射数无法被利用。

Efficeon的失败是否宣判了低频率处理器的死刑? VIA Isaiah改走高频长流水线道路是否与Efficeon的失败有关?

[ 本帖最后由 Tanknet 于 2007-6-19 17:17 编辑 ]
2#
发表于 2007-6-19 14:33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crusoe还勉强有竞争力,efficeon就完全不行了。

http://www.vanshardware.com/revi ... 040405_efficeon.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9 17:1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评测好,谢谢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6-20 10:34 | 只看该作者
MS测试很少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6-20 12:12 | 只看该作者
VLIW编译器开发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原始的VLIW还有很多局限,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支持是很难长期坚持下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6-20 12:23 | 只看该作者
教训是没有性能什么都白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6-20 12: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ENG950 于 2007-6-20 12:12 发表
VLIW编译器开发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原始的VLIW还有很多局限,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支持是很难长期坚持下去的。

Transmeta的应属于x86->VLIW解释器
它把本来Intel、AMD、VIA用硬件实现的x86指令->microOP的这个过程用软件实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6-20 12: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Tanknet 于 2007-6-20 12:28 发表

Transmeta的应属于x86->VLIW解释器
它把本来Intel、AMD、VIA用硬件实现的x86指令->microOP的这个过程用软件实现了。

就是VLIW,不过为了顺应市场加了软件转化。确切点,就是动态编译,将X86的ISA变成本机ISA。

[ 本帖最后由 FENG950 于 2007-6-20 12: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6-20 12:49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安腾执行x86从硬件译码到软件译码的变化是不是印证了VLIW通过硬件译码性能不行,或者至少在晶体管利用率上边是不划算的。
  如果全美达兼容安腾的指令集的话,而不是现在这样直接执行x86指令会怎么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6-20 16: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tany 于 2007-6-20 12:49 发表
不知道安腾执行x86从硬件译码到软件译码的变化是不是印证了VLIW通过硬件译码性能不行,或者至少在晶体管利用率上边是不划算的。
  如果全美达兼容安腾的指令集的话,而不是现在这样直接执行x86指令会怎么样呢?


性能比不上Intel,因此失败。相似的结局。
在中低端,A的性能是100,B是80,那么B用价格策略能生存,还可能拿30%市场占有率
在高端,B连5%都拿不到。
全美达的前端设计能力比它的后端设计能力还差。VLIW对前端的要求很变态。

EPIC是一个思维死角,它忽略了程序流内禀的不可预测性,盲目地认为指令流和数据流一定是可以通过复杂的方法静态预测的,然后现在才发现相同的预测效果,VLIW的静态预测成本反而高于x86的动态预测。
边际效用递减。物极必反。

所以安腾2才又加入了类似Pentium一代的u,v管道的双EPIC包发射,而不是按照原先VLIW的思路走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6-20 16: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tany 于 2007-6-20 12:49 发表
不知道安腾执行x86从硬件译码到软件译码的变化是不是印证了VLIW通过硬件译码性能不行,或者至少在晶体管利用率上边是不划算的。
  如果全美达兼容安腾的指令集的话,而不是现在这样直接执行x86指令会怎么样呢?

应该是你的后一条,个人认为早先安腾为了和基本不着边的X86兼容(可能和原来的战略思想有关)而付出晶体管上的代价是极蠢的举动。加之X86本来就是CISC风格,解码部分复杂,付出的代价就更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09:38 | 只看该作者
当时软件译码还不如硬件译码,不像现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6-21 11:54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现在的低频处理器已经没有什么前途了,即使是VLIW的处理器也要上高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6:03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说,在整数性能方面,低频没前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6-21 17:06 | 只看该作者
进入了一个太有实力的竞争环境了,不是技术NB就能占有一切的时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6#
发表于 2007-6-21 17: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6-21 2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陶仁贤 于 2007-6-21 17:06 发表
进入了一个太有实力的竞争环境了,不是技术NB就能占有一切的时代了


全美达恰恰是因为技术不行了,导致性能不行了,成本大大增加,才覆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7-28 1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