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3887|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CINLIFE搜集:资料可查的NVIDIA/AMD(ATI) 图形芯片晶体管密度/间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 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rc="./images/smilies/PCinlife2009/smile.gif" border=0 smilieid="129">

这里的最大密度是用1/((线宽)^2)获得的,而晶体管间距是假设和最高密度相比,实际芯片的晶体管之间等效间距,例如10.3,相当于是晶体管之间的间距是10.3个晶体管或者说10.3个线宽单位。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 22:39 | 只看该作者
晶体管密度/管芯尺寸和功耗的关系不一定是直接的,因为制造工艺、电路设计本身都是会影响功耗的,例如漏电流、电路效率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5-2 23:31 | 只看该作者
到底说明了什么?我承认我没看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5-2 23:4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到不是这个意思,我做这个表,其实是想推算出一些只知道晶体管数量或者是只知道芯片面积的GPU的面积或者是晶体管数量:p

对应CPU方面的进展以及同代工艺CPU/GPU的晶体管密度差别,应该可以推算出。

透过这些资料收集,我还发现CPU也都可能是存在着half-node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阿蓝2代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08-5-2 23: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5-2 23:58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密度,是不是越小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00:00 | 只看该作者
这么说吧。
以0.13微米为例,线宽换算成毫米就是0.13微米/1000=0.00013毫米
理论最大密度=1/((线宽)^2)=1/((0.00013)^2)=1/0.0000000169=59,171,597.63晶体管/平方毫米

以R420为例
实际密度就是=芯片晶体管数量/芯片面积=160M/(281mm^2)=160,000,000/281=569395.02晶体管/平方毫米

晶体管密度比率=理论密度/实际密度=103.92

晶体管间距=晶体管密度比率^0.5(也就是晶体管密度比率的开方)=10.19线宽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5-3 00:24 | 只看该作者
晶体管间距/线宽单位,得出来的数据代表什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即使在同代同工艺下,同样多少的晶体管数,可以有不同的芯片面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00:32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这样认为,但是这不是本贴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阿蓝2代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08-5-3 00: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5-3 00:59 | 只看该作者
恩,互连这些不应该计算到线宽里面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5-3 02:12 | 只看该作者
老大能不能用逗号标一下,数位数度起来不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02:19 | 只看该作者
加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贵族蓝翼 该用户已被删除
14#
发表于 2008-5-3 02: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5-3 10:07 | 只看该作者
lz的理解可能有些片面,并不是说一个芯片的晶体管密度越大,功耗就越大;而且,相同的die size,并不是说晶体管的个数越多,密度就越大。业内有个类似的指标,来表示“晶体管”的个数,就是gate count,也就是所有标准单元器件(除了memory,IP等这些marco cell)的面积除以一个AND2X1的面积得到的数值,因为比如说同样的器件数目,如果都是用Flip-Flop,或者都用AND2X1,两种情况下的晶体管密度会差很多。另外,比如说TSMC 65nm或者90nm的标准单元库,每个cell都同时有三种库:HVT/NVT/LVT,比如说AND2X1,就有AND2X1HVT,AND2X1和AND2X1LVT,其中HVT 的cell功耗最小,但是cell delay最大,而LVT的cell功耗最大,但是cell delay最小,NVT的cell居中,但这三种cell的尺寸、logic都一样。所以,同一个设计,相同的门,管子密度相同,但是如果都用HVT或者都用LVT的cell,整个chip的功耗就差别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0:21 | 只看该作者
我上面都说了,上面的图表中所列的面积、密度和功耗并没有直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5-3 11:2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发展趋势就是更细化的分工,他们大部分的产品都是代工厂做的.所以,在网上获得的资料都是和可以公开的,或者说不完全正确的.只有厂子里的高级工程师才知道真正正确的东西,但是代工厂分工更细,某个人只知道他工作领域的东西,完全知道的人很少,这就保护了知识产权.
        我就是代工厂的工程师,我在网上看到很多类似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也是......
        所以网上的东西不可以完全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1:42 | 只看该作者
晶体管数量和芯片面积都是公开的,和你作为工程师需要保守的秘密没啥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5-3 13: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ison 于 2008-5-3 11:42 发表
晶体管数量和芯片面积都是公开的,和你作为工程师需要保守的秘密没啥关系。


所谓公开,这些数据也只是从集成电路后端设计工程师那里得到的,不然别人是没法得到这些准确的数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5-3 14:53 | 只看该作者
g80 110n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11 18: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