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98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订一篇不错的文章《怎样欣赏立体声音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6 1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狼王 于 2009-11-16 20:37 编辑 5 F$ l# X- m# d, ^  |# v

, ^4 @; M2 G& {9 l! k+ B5 S# J6 Z# Y+ k* w

& J; q6 Z" k9 R0 z' S(注:老狼对其中多处废话,表达不清,用词不当,甚至是错误的地方都有删减或修改。)
* U+ {& f9 `7 O  T4 J( Q( P, a( N9 Q
      从立体声信号的频段来分析,同相信号的主要能量在中低频至中高频段。而反相信号多存在于低频段和高频段。按照可闻频带20Hz~20000Hz的常规约定,可以把可闻带宽大致划分为低频、中低频、中高频高频4个频段。其实,人体(包括耳道、耳廓、骨骼、肌肉等)能感受到的音频振动范围远大于这个频宽。- e1 C! S) y) p* v( O
      低频段的频率范围大致为20Hz~300Hz;
: X$ H5 ~# A/ e- O1 D8 n; d      中低频段的频率范围大致为300Hz~3000Hz;
$ X8 _" C% l7 `, v      中高频段的频率范围大致为3000Hz~6000Hz;
- C9 K* O7 R" f& w3 k! l      高频段的频率范围大致为6000Hz~20000Hz;
' i1 C4 k  U5 L' ]4 ]' |7 W& ?; n      如果把低频段和高频段再细分一下,低频段还可以分成16Hz~32Hz的超低频段和32Hz~300Hz的低频段。高频段可以分成6000Hz~12000Hz的高频段12000Hz~40000Hz的超高频段。
5 ^/ V8 G. u: }! a. g      在各个不同的频段中,它们份量的多少对音色重播、音场营造的影响巨大。
& R8 z' D0 g2 I8 ~      根据各个不同频段对重播音色的不同影响,我们还可以给它们起几个比较形象,容易产生联想的名字:可以把低频称为基础段,把中低频段称为力度段,把中高频段称为感情段,把高频段称为色彩段。有了这几个比较形象的名字,对重播时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就比较容易分析和理解了。/ _7 `8 N  ]% p# H( U& }
      1、基础段:顾名思义就是重播音乐的基础。这部份的份量一旦有所欠缺,就会使重播的声音紧张,音场窄,中央定位前冲。这部份的份量保持平直式略有提升后,尤其是超低频的份量略有增加之后,重播音乐时,会产生一个宽大的又极为松驰的低频音场,只要你的听音环境不太差,会给你一种置身于低音的铺垫之上的感觉。
' r- s3 @+ P0 [$ y      这就是基础段的来由。但这部份的过量提升,会造成重播音场超宽、偏远,中央定位偏后,软绵无力等影响。人在聆听低频或超低频段时,由于人耳在此频段的听音灵敏度降低而身体的骨骼、皮肤、肌肉对此频段的感觉灵敏度增加,所以超低频段不是可闻频段,而应称为感频段。0 I; \: X- l- i( t
      2、力度段:顾名思义就是重播音乐时感觉是否有力度,有气势的频段。因为这一频段,包括几乎全部乐器、人声的主要基频频段,当然还有不少的乐器和人声的频段超过这个范围,但这个频段基本上属于最可听的部份,而下限的部份有些已接近于可感的部份。
( I" g- a. y$ g6 c$ c. _      在可闻频段中,这部份是低频,是基础。在重放音乐时,如果这部份的份量不足,就会造成定音鼓等打击乐没有力度,大提琴等音色偏薄,男声有气无力等现象。但这部份如果提升较大,也会造成重播时虽有力度,但声音变糊、发死的现象。
; \6 w2 V: F; n6 X- u      3、感情段:顾名思义,感情段就是在整个音乐中,最出音乐味儿的频段。所谓的音乐味儿,就是在重播时,人声的亲切感、乐器的质感等。感情段的份量不足时,会造成重播时的声音暗淡,表现力苍白。因为这个频段包括了几乎全部乐器、人声的高音基频。当一个人没有高音时,那种特有的气息声,换气、口水、齿音份量就被大幅度地衰减了,造成亲切感不足,没有感情。由于人耳对这个段的听音反映十分灵敏,所以这个频段的只能是平直或微小的衰减。感情段的份量稍有加强,就会造成重播音色的尖厉刺耳,并造成明显的中央定位前冲现象。! W2 k6 N  w$ B
      4、色彩段:主要功能是产生重播时音乐的光泽。色彩段包括了全部乐器的音频泛音。三角铁、吊钹的余韵,吉它的擦弦声,人声中气息感...都要在这个频段里表现、出彩。这部份的份量一旦欠缺,就会造成重播音色发木,失去了活力。使重播时的“铜”不像“铜”,“铁”不像“铁”,没有光泽。丧失了相当一部分高频的细节与层次。色彩段的处理以平直或略有提升为好。但这部份也不能过度提升,否则会造成小提琴等高音乐器的定位虚化。7 }; E# F# o, R* R  ?" W% j
      目前,初烧友对音乐性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对音响器材的技术测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
9 K# b4 [/ ^$ h5 T      一是目前的测试手段,绝大多数是属于电学的,是静态的。而音响器材在重播音乐时,最终的实质是声学的、是动态的。
3 O9 a7 x0 E2 J3 n      二是目前的测试精度太低,计量单位定得太大。例如在常规的幅频测试时,规定的允差一般为±3dB,最高档的监听级器材的规定允差一般为±0.5dB。其实,在输出为1V的宽频带信号的前题下,其中低频段与中高频,几个毫伏的变化,已能明显地影响重播时的定位与音场。而目前的dB级计量,根本无法表述以上的情况。
) r) E6 z( w/ P; e      上述的现象,只要你的音响器材质量优秀,听音环境良好,人耳是可以准确地分辨出各频段音色的。在《北京音乐台》“MA发烧友俱乐部”的活动中,对比荷兰范登豪公司不同材质的音频信号线对重播音色、音场的影响时,在场的几百名听众都听出了音色、音场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对于现有的常规测试仪器来说,是无能为力的。
1 z# w- F9 _- p: ?      人耳的分辨率已超过了目前多数的测试仪器。所以,在目前的条件下,在技术测试合格之后,再通过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主观试听验收,才能比较全面,比较准确。
9 U0 O9 @" v# m) y      自从Hi-Fi热兴起之后,数以万计的发烧友沉迷于通过各种外部手段,调整重播音色和音场。他们给电唱机加减震脚,给CD机加减震压片,给音箱做前后左右、高低上下各和各样的摆位尝试,以求解决立体声重播过程中的各种不足。
; ?6 E1 w& p& w% K      他们的实践,相当一部份是有效的。只是目前还没有上升到足够的理论高度。这也是专业音响工作者与发烧友之间的主要区别。有一些专业音响工作者过于注重技术测试而忽略了主观试听,这些?*⑾至思跽稹?谖欢砸衾种胤旁斐傻木薮笥跋欤?渤3G科茸砸寻焉鲜鱿窒蠊榻嵛?睦硪蛩亍R蛭?谄鞑牡牟馐员ǜ婧统9娴慕炭剖橹校?愿美辔侍饷挥邢晗傅穆凼觥?. W4 |$ ~- {0 b0 B1 P" ~6 U, W
     器材发烧友与上述的人正相反。他们在不厌其烦地进行着各种搭配实验,以期达到尽善尽美的音色、音场还原。这些人受技术水平的制约,没能及时地把这些结果科学化、理论化。在个别人中间也存有心理因素过重问题。
6 j( i* y# ~+ v9 S: D  n3 @     了解了立体声的组成和各频段的作用,就完全可以验证减震、换线、摆位各种实验对音乐重放所造成的影响。
$ d( l" U4 g, ^5 h3 ]     尤其是音箱摆位,两只音箱间的宽度,与边墙、后墙之间的距离等,均对声音还原造成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心理的,而是物理的。因为不同的摆位,将产生不同的直达声和绕射声,而绕射声与直达声的正确比例,才是立体声重播时音场、定位的实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7#
发表于 2009-11-18 15:45 | 只看该作者
进来看看,听感最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11-18 15:23 | 只看该作者
恕我直言,如果示波器输出波形完全一样,而你能听出差别,我建议你去看心理医生。0 D$ ]  z, Z& g4 |6 ?. ^) _
人耳恐怕连两次单音节声音的响度都很难区分,谈什么精度啊,还妄想跟仪器比。! \; f: R5 l* Q7 q8 t
即使在人器官横向比,耳朵接收的信息量,精度都远 ...4 t3 n$ J* ^9 f  m
Ranma 发表于 2009-11-17 15:52

$ D' x2 ?# X( i& l' a0 s, y. X/ U6 @4 j% g( F, \
跟仪器比人耳没有任何优势,但是人耳能做的.累死仪器也做不了.调音师给人家校琴,有的也拿仪器.仪器是分不出来1.2.3.4.5.6.7准不准的.只有调音师能做到相对的校准.因为这七个音符,自被发明以来.就没有在音调上被统一过.钢琴能发七个音符,水桶也能.但味道不同.你能说他不是1234567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11-18 09:47 | 只看该作者
听自己喜欢的歌就行了,把过程变成结果就没意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8:01 | 只看该作者
恕我直言,如果示波器输出波形完全一样,而你能听出差别,我建议你去看心理医生。6 O$ T6 [2 e" U9 e% F
人耳恐怕连两次单音节声音的响度都很难区分,谈什么精度啊,还妄想跟仪器比。2 y' i* A* Z% G2 P$ L# v
即使在人器官横向比,耳朵接收的信息量,精度都远 ...
& V3 I" _$ e: fRanma 发表于 2009-11-17 15:52
. ?4 S1 r- i9 x2 ]

+ n6 e3 Y+ N' p# [0 X4 e4 _+ k+ I" Y
您的建议很有诚意. x3 I- e; l' J

& T3 |" Q9 K* g$ m$ u但功放机的指标里 没有波形这一说
, T- W, a/ {8 O$ L' |; t, q, q2 X* L# p8 l) [- `2 p+ L# R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11-17 15:52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所说的人耳精度 表达不够准确  容易产生误会" |7 u; d' l1 u) M! K6 l" D
其实作者想说的是  人耳的听感  ! r7 T! U; ]: _$ i0 |" O, g
两台功放 各项电气指标均相同  但声音走向不同
5 i7 {6 Y( b, H0 ?仪器测不出  但人耳能听出来
7 F: N% X' q0 F7 Z白狼王 发表于 2009-11-17 15:38
6 x/ E4 t, V, p& t5 n1 C" S8 {2 c; u
恕我直言,如果示波器输出波形完全一样,而你能听出差别,我建议你去看心理医生。9 \. L, ~; E+ W* c+ K( I  d+ E
人耳恐怕连两次单音节声音的响度都很难区分,谈什么精度啊,还妄想跟仪器比。0 N& \% u% k1 R. B
即使在人器官横向比,耳朵接收的信息量,精度都远远比不上眼睛,居然还敢跟仪器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5:38 | 只看该作者
人耳精度超过多数仪器这种说法真是够YY$ ?! k3 W0 ?5 _( u' a6 t
Ranma 发表于 2009-11-17 13:04

0 s* l/ e1 M% @1 l) T0 [5 e. N" s4 T7 `/ |
2 _. ]& s: d: Q% f9 f. P
这里所说的人耳精度 表达不够准确  容易产生误会
1 K2 q& e1 f2 K/ {, _其实作者想说的是  人耳的听感  . g' W7 L6 ]- ~7 L8 z
两台功放 各项电气指标均相同  但声音走向不同
2 [( C0 n" g/ N- Z! S0 {, C仪器测不出  但人耳能听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11-17 13:04 | 只看该作者
人耳精度超过多数仪器这种说法真是够Y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2:37 | 只看该作者
分类蛮准的,但我啥都不是啊! M! W' M0 T# t$ G4 W
louisvedin 发表于 2009-11-17 11:50

8 R# t2 `* Q1 Z0 {
* t$ e: Y0 u2 M+ ~3 |: O
+ y* i7 k) G9 \" |  我是第二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1-17 12:15 | 只看该作者
8# louisvedin
( o0 P7 A- @, I. m6 Z% Z4 B文章学习了,发烧友分类也很准!我哪一类也不够资格.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1-17 11:50 | 只看该作者
分类蛮准的,但我啥都不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11:03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认为,对音乐最狂热的人反而是缺乏专业知识的人,他们会全身心的投入音乐中,即使那些音乐不是很完美,而专业人士却往往会在欣赏音乐时挑刺,不是他们想如此,而是潜意识本能驱使的,这就大大分散了他们的注意 ...
) k& \$ j! |9 E/ |* D7 P2 wihf 发表于 2009-11-17 01:30
# P9 g( p/ A* W7 b9 k  L
+ W% x/ y7 Q( p$ H# f% D

9 e) o, t$ a( Y) G0 D- W其实发烧友大体分三类
5 \) |7 I( e5 ?4 V
% D5 m# c7 {+ T音乐发烧友  精力在找好听的音乐   器材 有一套大家都认为好的 就行了
& q3 N) V8 K8 [' K# B8 G+ S音响发烧友  精力在找声音好的器材 搭配来搭配去 总是不满意  总是换% ?% @& q/ q4 A! O% n) Z4 t
指标发烧友  手头一堆测试仪器  测来测去  也是不满意  就在找指标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1-17 01:30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认为,对音乐最狂热的人反而是缺乏专业知识的人,他们会全身心的投入音乐中,即使那些音乐不是很完美,而专业人士却往往会在欣赏音乐时挑刺,不是他们想如此,而是潜意识本能驱使的,这就大大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让狂热者如痴如狂的10首歌里,专业人士能觉得5首还过得去就算不错了,不过也有拥有强大精神控制力的音乐强人存在,该欣赏时能全神投入,该创作或审视时能发现不足,非常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21:23 | 只看该作者
字太多,看不懂2 j/ h) Y# o" S( E+ ~* \
langgs 发表于 2009-11-16 21:03
' U  S: @* `; U4 L& b
6 ]+ M4 U2 H- ^7 I4 ~1 B
8 m  A5 H; g8 h( O8 M  }: c
我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输入到电脑里的
# `* o6 a9 E1 @5 ]2 u/ f%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anggs 该用户已被删除
4#
发表于 2009-11-16 21: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6 20: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不太懂。
6 m. \) T# W1 Q5 Ijshagxf 发表于 2009-11-16 14:08

: K7 b( S" F7 g, C' E7 {2 K7 u! E$ ?6 t1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1-16 14: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不太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19 18: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