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901|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说nvdia 是从SGI 跳槽出来的一群高人弄起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9 2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说nvdia 是从SGI 跳槽出来的一群高人弄起来的?反正跟SGI 扯不清关系。

Infinite Reality2 简化再大规模集成进一个芯片就是第一块可编程GPU :geforce 3

geforce 3可能都见过

这个是99年的SGI 顶级显卡 Infinite Reality2



[ 本帖最后由 samhrc 于 2007-8-29 20:59 编辑 ]
2#
发表于 2007-8-29 21:02 | 只看该作者
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NV产品都是在自己的基础上一路发展过来的...
GF2的NSR和GF3的出现之间也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凭空蹦出一代GP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8-29 21:02 | 只看该作者
是有这种说法..........以前的SGI在家用电脑用者眼里一直是高高在上,无可触及的国外高端实验室.......: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2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yanamei 于 2007-8-29 21:02 发表
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NV产品都是在自己的基础上一路发展过来的...
GF2的NSR和GF3的出现之间也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凭空蹦出一代GPU


第一块GPU geforce 256 前身是SGI  Reality Engine ,96年的SGI onyx 配的显卡。跟之前的TNT已经完全不同了。整个geforce 产品线的思路都沿着Infinite Reality 的方向走。

细细看看Infinite Reality那四张卡的作用,几何引擎、 纹理管理器、 光栅化管理器、图像发生器。正好是现代PC显卡3D显示的工作过程: 3D 框架计算、纹理贴图、光栅化、图像生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8-29 21: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amhrc 于 2007-8-29 21:10 发表


第一块GPU geforce 256 前身是SGI  Reality Engine ,96年的SGI onyx 配的显卡。跟之前的TNT已经完全不同了。整个geforce 产品线的思路都沿着Infinite Reality 的方向走。

细细看看Infinite Reality那四张 ...

请问什么时代的图形卡不是这样的结构...只不过是以前规模太小 没有独立区分而已


要说几何处理部分 gf256之前没有  但是3Dlabs早期的专业产品也有了

这个不是什么先进不先进的问题 是消费群体是否能够接纳这样的高成本的问题

你不能说从结构上雷同 就是从一个产品发展过来
你看汽车还都是4个咕噜呢... 本来基础结构就是差不多的东西 不然就不是同一种东西了
只不过技术细节上的区别而已
用这种方法去区分...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了

[ 本帖最后由 ayanamei 于 2007-8-29 21: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8-29 21: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amhrc 于 2007-8-29 21:10 发表

第一块GPU geforce 256 前身是SGI  Reality Engine ,96年的SGI onyx 配的显卡。跟之前的TNT已经完全不同了。整个geforce 产品线的思路都沿着Infinite Reality 的方向走。
细细看看Infinite Reality那四张 ...


多卡产品方面,Ikonas graphics system (1978)已经有pixel处理和硬件Z-buff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8-29 22:00 | 只看该作者
要说有关系,还是ATI那帮人和SGI有点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2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yanamei 于 2007-8-29 21:31 发表

请问什么时代的图形卡不是这样的结构...只不过是以前规模太小 没有独立区分而已


要说几何处理部分 gf256之前没有  但是3Dlabs早期的专业产品也有了

这个不是什么先进不先进的问题 是消费群体是否能够 ...


错了,Infinite Reality 的几何引擎是可编程的,它是4片intel I960 通用CPU+4组内存+ 四片DSP 组成的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部件(其实已经是一个独立的计算机了)。几何加速底层还是软件实现的,只不过相当于增加了一块专门处理图像的CPU。这样做就是为了几何加速可以编程控制。它可以软升级,增加以前不支持的几何加速指令。GF3 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只是geforce 取消了软升级的功能。

[ 本帖最后由 samhrc 于 2007-8-29 22: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07:34 | 只看该作者
找了一下,这篇文章,似乎提及了原SGI的创业者之一 跑到NV 以及后来的影响。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as ... rticle.aspx?id=13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8-30 08:02 | 只看该作者
基本上NVIDIA與SGI的關係匪準菦]錯的,一些核心人物都曾在SGI效過力;但是那比較像是
"這邊有以前的上司、有更好的環境,做的東西又是本來在SGI做的東西;SGI既然現在不做了,那我不如到這邊來做"。所以對他們而言NVIDIA是延續,反而留在SGI是中斷。

不然如果照你這樣說的話,連Radeon 8500都是IR2縮小版了。XD
NV2x和IR2的差距只怕不比和Radeon8500之間的差距小,但是和NV1x的差距顯然會比這兩個產品小。所以實際上只是觀念、功能相當,東西都還是從底層做起來的....
現在SGI的產品都在用Itantium2 + FireGL了。

別的不說,SGI的晶片製造來源和NVIDIA就一定有所不同,那麼底層能用的library就很顯然天差地遠。這時候還能討論底層的產品實作細節嗎?問題就很大了。同一款晶片用不同的半導體代工來源,底層就可能有非常大的落差,只剩邏輯層次的共通性而已。

[ 本帖最后由 Eji 于 2007-8-30 08: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0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ji 于 2007-8-30 08:02 发表
基本上NVIDIA與SGI的關係匪準菦]錯的,一些核心人物都曾在SGI效過力;但是那比較像是
"這邊有以前的上司、有更好的環境,做的東西又是本來在SGI做的東西;SGI既然現在不做了,那我不如到這邊來做"。所以對他們 ...


ATI的技术一直是从底层做起的,从早期的RagePRO  到现在技术一直是延续发展的。它是一直沿着PC图形的发展方向走过来的。而NV 则不同,其技术发展路线之间有次明显的转折。 就是TNT2 到GF 的变化。之后一直沿着SGI的套路走了。

TNT2 到GF 256 再到GF3 这三代产品的变化都是明显不同的。完全颠覆了以前的设计。从TNT2 这一图形加速单芯片一下蹦到GPU 再一下蹦到用片内集成处理器+软件实现几何引擎处理和可编程渲染(软升级没有实现)。这一过程应该是脱胎换骨的变化了,NV确对这些确始终闭口不谈。仔细观察所有的介绍主要是关于TNT2 之前的发展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09:01 | 只看该作者
AMD /ATI 的技术我不是很了解,那些渲染环状总线肯定和SGI /NV 走的不是一个方向。两者之间距离远了去了。两者各有各的优缺点。

前面帖子的  几何引擎、光栅化等等那些例子举的不恰当:lovelin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8-30 11: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amhrc 于 2007-8-30 09:01 发表
AMD /ATI 的技术我不是很了解,那些渲染环状总线肯定和SGI /NV 走的不是一个方向。两者之间距离远了去了。两者各有各的优缺点。

前面帖子的  几何引擎、光栅化等等那些例子举的不恰当:loveliness:



环状总线只是内存控制器而已,像Token Ring网络一样。和渲染怎么有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8-30 1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amhrc 于 2007-8-30 08:38 发表
ATI的技术一直是从底层做起的,从早期的RagePRO  到现在技术一直是延续发展的。它是一直沿着PC图形的发展方向走过来的。而NV 则不同,其技术发展路线之间有次明显的转折。


我倒覺得Rage和Radeon接不起來、TNT和GeForce比較好接.... :)
這個看OpenGL Extension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11: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ji 于 2007-8-30 11:33 发表


我倒覺得Rage和Radeon接不起來、TNT和GeForce比較好接.... :)
這個看OpenGL Extension就知道了。


TNT核心可不能编程哦。软升级好像也不行。

要这莫说Radeon和GeForce 其实原理都差不多,产品也是同质化,实现上有点小区别。不过就是NV 有点抄袭或者说挖墙角的嫌疑<—— 为啥他们自己不解释怎麽就凭空蹦出一个GPU 的注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8-30 11: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Cer 于 2007-8-30 11:18 发表



环状总线只是内存控制器而已,像Token Ring网络一样。和渲染怎么有关系?


环总线能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和访问速度,渲染整体性能当然提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8-30 1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amhrc 于 2007-8-30 11:51 发表
环总线能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和访问速度,渲染整体性能当然提升了。

ring bus是出于成本的考量而不是性能的考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8-30 12:05 | 只看该作者
为啥他们自己不解释怎麽就凭空蹦出一个GPU 的注意呢。

应用需要了,技术也有可能性,那么就可以尝试

如果你看过NV一年的brain storm要否决掉多少主意,你就会觉得,GPU怎么会这样晚才出来

[ 本帖最后由 nanshan 于 2007-8-30 12: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8-30 12:24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图形芯片都是照着DirectX的变化出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8-30 14:15 | 只看该作者
の,
听说=道听途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5 1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