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03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关于GF100的纹理填充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8 2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ikke 于 2010-7-18 23:11 编辑

从ZOL看到一篇文章,在讲到FERMI的时候的介绍,有人问怎么有GTX285比GTX460强的说法,我想大概是从这里推论了。但是我们看测评和介绍的时候很少有这样的详细介绍。老实说,我对里面的说法也是半懂不懂,所以发来给大家讨论下。我一直是A饭(自认为,从来买显卡都是先看A卡的),但是却阴差阳错的买了8500GT,8800GT,GTX260+  ,世事难料哇

以下是文章的节选部分:
------------------------------------------------
其次是Fermi架构的TMU资源发生了变化,这导致Fermi架构GTX470/480的纹理填充率低下,甚至还不如曾今的王者GTX285高,更别提和HD5870相提并论了。有两种观点来解释NVIDIA此次的设计,第一种认为NVIDIA已经没有足够的晶体管来做TMU部分了,所以Fermi是64个TA + 256个TF的1:4非对称设计,这种设计在G80上曾今出现过,当时比例为1:2,但是在G92又被改为1:1,因为非对称的TA/TF资源在运行大部分图形运算时,会对GPU全局速度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另一种观点认为DirectX10引入了一种叫直接像素纹理的技术,如果未来的图形编程能遵循这项技术,则输出的像素直接构成材质,没有纹理和混合等概念了,这样GPU中的TMU和ROP等单元都将消失,Shader承担绝大部分图形运算,Fermi很可能是在下这个赌注,因为Fermi的Shader运算性能很强劲。

    导致Fermi难产和功耗较大的另一个因素是芯片的栅氧层漏电情况加剧。RV870的内部互联极为密集,采用CMP可以更好的保障层间以及层面上的应力稳定性和可加工性。虽然NVIDIA的线密度和布局决定无需借助CMP进行处理,但也因为这些,NVIDIA不得不面对比ATI更加严重的接触性热电跃迁。

    RV870系列多为重复单元,互联级别和走线长度都很大,这样层上的应力负担就会很大。这时候使用CMP可以减小层上以及层间的应力负担。NVIDIA没这问题,但是NVIDIA的布线触点很多,触电部分是最容易受热电子迁移导致的物质迁移影响的部分,所以必须想办法减少这部分所带来的影响。

    简单来说栅氧层越薄,晶体管也会有更高的性能。按规律MOS管的栅氧层每一代都要变得略薄,90nm阶段,栅氧层厚度发展到了小于2nm。2nm以上的栅氧层可以看作理想的绝缘层,但是2nm以下就会出现明显的穿通泄漏现象,这个泄漏也是按指数形式增加的。栅氧层漏电的情况AMD和NVIDIA都在忍受,但是RV870的21亿个晶体管规模明显小于Fermi架构GF100的32亿个晶体管,所以宏观上漏电导致的发热也就更低。

----------------------------------------------------------------------

文章在中关村,有兴趣的兄弟可以去看看

其实应该说,世上没有完美的产品,总有那么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下个产品的改进目标。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22:53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SP少于128个的话,升级到GTX460性能有明显的提升
A卡800个SP的话,完全看DX11的需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7-18 22:5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能简述下你的标题和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7-18 23:01 | 只看该作者
光栅化靠的就是纹理,尤其是在DX11之前游戏大量使用贴图+低细节多边形模型情况下,纹理性能几乎决定了游戏效率。

没有高质量高细节的纹理,shader写的再复杂也没用。SP数量你们跑现在的游戏感觉貌似有瓶颈,等DX11大量细分曲面和DC5充分使用的时候你们就知道SP的重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23:04 | 只看该作者
改过了,现在这样可以了吗?刚才是一边看文章一边在编辑,没搞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7-18 23:09 | 只看该作者
这文章和标题有什么关系,牛头不对马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7-18 23:1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子可以看清楚了吧?
第一种认为NVIDIA已经没有足够的晶体管来做TMU部分了,所以Fermi是64个TA + 256个TF的1:4非对称设计,这种设计在G80上曾今出现过,当时比例为1:2,但是在G92又被改为1:1,因为非对称的TA/TF资源在运行大部分图形运算时,会对GPU全局速度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

让我想起了一个词:螺旋式上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7-18 2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7-19 15:05 | 只看该作者
gf100的纹理性能测出来还是ta:tf=1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7-19 18:06 | 只看该作者
那版主给的那帖子,纹理确实不如280?那又怎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0-7-19 19:17 | 只看该作者
这种理论文章 完全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9-14 2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