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链接http://publish.it168.com/2008/1118/20081118043205.shtml
三槽巨兽!超过1.5KG重量的杀人凶器! 由于旗舰级产品通常代表着自身的形象与荣誉,所以一直以来无论NVIDIA和ATI,对旗舰级产品都采取统一委托生产并销售的措施,以公版PCB的方案去监控旗舰产品的品质与性能。不过也因为如此,部分拥有雄厚研发能力的品牌会自行研发出非公版的旗舰产品,以显示品牌自身的实力。
由于策略上的转变,ATI近两代的旗舰产品都是通过双芯并联所得的,由于双核产品对整卡的电路设计要求大大高于单核产品,所以更加提高了设计出非公版的难度。不过有着全球最大显卡工厂作靠山的耕昇近期却逆水而行,推出了全球首款非公版的RadeonHD4870X2非公版。
内部PCB布局与公版基本一模一样
每一组核心+显存的供电方案都是3+1相配置,仍然采用不惜工本的全数字供电模组,三颗CSP封装的VOLTERRA公司的VT1195SF MULTIPHASE电源芯片(内置MOSFT和驱动电路,能提供40A的电流,三颗一共可为核心提供120A电流)搭配VITEC的贴片式三相并联电感为核心供电,而显存则使用VT238AWF提供单相供电支持。
在GPU互联方面NVIDIA和ATI采用了不一样的方案,NVIDIA善于开发自己的Switch芯片,从AGP时代的BR01一直到PCI-E2.0时代的BR04,为求在兼容性方面做到尽善尽美。而ATI则喜欢采用了第三方Switch芯片,获得更高的效能之余又能花费更少的研发资源。
与公版一样,耕昇HD4870X2关羽版同样使用了来自PLX公司的PCI-E Switch芯片,不过RadeonHD3870x2所使用的的PEX8547 PCI-E Switch芯片仅基于PCI-E 1.1总线,而RadeonHD4870x2采用的升级版PEX8647则支持更高带宽的PCI-E 2.0协议。由于早在Geforce9800GX2上使用的BR04已经支持PCI-E 2.0总线,所以更大指令流量的RV770核心更需要PCI-E 2.0的Switch芯片支持。
通过内置拥有PCIE通道的PCI-E switch芯片,才能使多核GPU系统正常运行,拥有48个PCI-E通道的switch芯片把一组16x通到连接到对外的PCI-E 16X图形接口,余下的各自以16X通道把两颗GPU连接起来。到了RadeonHD4870x2这一代,由于PEX8647所提供的内部PCI-E通道已经升级至2.0版本,每个PCI-E通道传输率翻倍提升至500MB/s,所以两个GPU及图形卡界面三者之间的传输带宽也提升至5GB/s!另外两核心之间也加进了Sideport通道,虽然ATI并没有明文表示该通道的用处,但根据主板方面的Sideport技术我们可以联想到,这应该是一项GPU之间相互共享显存的技术,这无疑比旧有的各自独立分配显存的机制更灵活。
正反一共采用了16颗GDDR5显存,正反两面各8颗32mx32bit显存颗粒组成了2G/256Bit的显存规格,频率运行在3800MHz。由于多核显卡的特殊性,其需要非常密集的布线设计,所以这种在PCB层数方面肯定比单核显卡要多得多,通过增加镶铜层数来提高电气性能。
由于时间问题我们仅进行了短暂的3Dmark Vantage测试,在稍后我们将对该卡进行详细的测试,请密切关注IT168 DIY频道。
相关文章链接http://publish.it168.com/2008/1118/20081118043205.shtml
[ 本帖最后由 炽天使之翼 于 2008-11-19 11:2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