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851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有谁知道45纳米CPU的安全电压?

[复制链接]
nicklu 该用户已被删除
1#
发表于 2011-7-8 21: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谁知道45纳米CPU的安全电压?
查了些帖子,甚至包括国外的E文论坛,得到如下数据:
1. 1.5V长期使用:本论坛很多人这么认为的;
2. 1.45V极限电压:其他论坛看到的,包括国外的一些,http://www.overclock.net/intel-c ... ers-1-3625-vid.html
    貌似有Intel的工程师认为 1.45V是45纳米的极限电压,且不一定是长期使用的电压。
3. 1.3625V

4. 还有这个:
65NM         电压范围:0.85V-1.5V
                  建议在1.4V以下长期使用

45NM           电压范围:0.85V-1.3625V
                    建议在1.3V以下长期使用

简单的说,本论坛貌似很多人认为1.5V是安全的,不知道有没有考虑45纳米的VID比65纳米要低?很值得考虑。貌似有人已经有可能缩肛了
同时根据本人过去的测试,对于E8500,1.328V,不超频率,待机功耗就达到50W左右,满载90多W,电压每加0.1V,(0.992V增加到1.328V测试结果)待机功耗就增加80%,所以1.5V的功耗肯定是惊人的。
3#
发表于 2009-2-16 14:02 | 只看该作者
先学习一下,不知道哪种最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2-16 23:43 | 只看该作者
{lol:]我都没过1.1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lcatrazX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09-2-17 00:4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2-17 00:4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说BIOS电压 还是实际CPUZ看的电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2-17 10:13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AMD的是不是缩得更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2-17 12:37 | 只看该作者
不超过1.3625V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2-17 12:41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AMD的是不是缩得更厉害
digitalera 发表于 2009-2-17 10:13


同问

看超AMD的电压觉得有点儿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angyi1314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09-2-17 12: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2-17 13:01 | 只看该作者
LS的明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2-17 13:09 | 只看该作者
K7缩肛的大把,K8缩肛,好象还真没见过,包括三年前那些在1.5V下用的闪龙2500+,没见过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2-17 16:0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2-17 16:20 | 只看该作者
路过帮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2-17 16:22 | 只看该作者
p2 1.7v随便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2-17 17:31 | 只看该作者
个体差异比较大,别人能用的电压你用可能一下就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2-17 18:5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K7用了5年都没缩呢。Barton OC 2.3G,1.65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2-17 19:45 | 只看该作者
90nm以后铜线普遍使用,所以电子迁移不再是大问题。
现在认为造成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栅介电层的击穿。

我手头上的资料说厚度16埃(即1.6nm)的SiO2在1.6V的工作电压下可靠性大于10年。
intel的工艺65nm时介电层厚度为1.2nm。1.5V仍然应该在正常工作电压以内。更高就难说了
AMD的65nm介电层厚度为1.7-2.0nm,理论可耐电压应该还略高一些。45nm介电层具体厚度没有报导,不过按比例算1.5nm左右应该有的。1.5V也不会算高。

intel的45nm EOT为1.0nm,折算hfO2的物理厚度应在6nm-7nm,这个厚度应该说介电层本身击穿的问题不大。

按我手头的资料,由于3nm以下的SiO2层都有泄漏电流,所以理论上都有寿命----只不过相当长。额定电压下基本不需要考虑寿命问题。1.5V下2-3年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考虑到实际工作时候所谓3年真正的加电时间有1年就不错了)

另外动态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即标称电压1.2V,加压到1.5V功耗增加大约60%----如果同时超频30%的话总功耗加倍。
泄漏功耗现在还没有可用的简单算法,不同的工艺本身条件都不同,不过理论上不小于电压平方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iabc 该用户已被删除
19#
发表于 2011-7-7 23: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32243 该用户已被删除
20#
发表于 2011-7-8 11: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19 20: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