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whateveru 于 2009-5-9 23:57 编辑
我设想了一种特殊的硬盘,那就是i-ram和ssd的混合型硬盘,注意这里面的i-ram只有一颗很弱的电池,只要求它能坚持一分钟左右离线读写,i-ram的容量也不需要很大,比如说512MB,然后写入逻辑都是先入i-ram,经过优化(例如攒足一定的大小、等待1分钟的变化之后)再分批写入ssd,电池的作用是万一突然停电,我编写的固件(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就会智能的把前面的写完成(安全的部分),防止数据过多丢失(仅丢失windows缓存部分,这部分由操作系统负责,是没有办法的)
传统缓存就是缓存,没有掉电保护的功能,我主要就是增强它的掉电保护和容量,同时优化ssd写入增寿
以下是看过回帖后我的补充说明,即19楼
我的意思就是这个缓存已经不是传统型缓存了,我这个SSD其实是一半i-ram一半ssd,不是属于任何一方
i-ram的毛病很明显,一方面不能做得太大,一方面掉电后还不能坚持很久,而且越大越耗电,这里的坚持时间就算是几个小时也形同笑话
SSD的毛病自然是写入寿命的原因使得固件需要优化写入浪费时间,导致空间渐满的时候速度下降,而且就算OS和固件之类作全面优化,OS的缓存跟笑话没什么两样,根本不能保证可靠性,所以免谈.固件再怎么优化,几十MB的不可靠缓存也做不了什么大文章
我现在这么一来,i-ram部分变成了绝对可靠的缓存,它的安全概念我把他提升到100%,因为它的电池只需要在突然断电后、bird man拔线后等各类故障后坚持十几秒把剩下的东西写进SSD就可以了,所以你可以理解我的i-ram就是SSD的i-ram模式
请千万注意,数据是进入硬盘i-ram还是ssd这不归OS管,只要写入从逻辑上就已经实际写入我这个特别硬盘了,读的事情当当然更好办,到时候KO了就行,主要是我的i-ram是安全i-ram,极限情况下,用户用了几百个小时,我盘的SSD分部写入数据可以为0!
最后,为什么不做成机械硬盘+安全iram的模式?这个你只要用脚趾头想就可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