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很关心新一代硬盘SSD的速度,也很关心新接口ESATA的传输速度。手里刚好有这个平台,跑下分数贴上来给大家参考下。
测试平台:T61P AU5: T9300 2.5G/L2 6M,
4G DDR2 800镁光颗粒,
PM965+ICH8,
FX570M 128M/64BIT,
14.1寸 4:3 1400X1050,
INTEL X25-M 80G,
OCZ V2 32G,
ST 5400.3 320G,
LEQ第二硬盘架,
元谷刀锋 iPD-SATA移动硬盘盒(带ESATA口),
AKE eSATA ExpressCard(JMB36X芯片)。
INTEL X25-M 80G作为主盘,OCZ V232G提供给iPD-SATA硬盘盒子+AKE的ESATA卡结合测试传输速度,以后会用LEQ光驱位硬盘托架挂着作为第二硬盘,320G以后会放在外置盒子里,通过ESATA卡访问,这也是最关心的问题之一:ESATA口到底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传输速度的提升。 首先测试X25-M,作为INTEL的主打产品之一,在坛子里有牛盘之称,虽然还没到X25-E的王者称号,但是250/70MB每秒的读写速度对得起这个用MLC芯片的盘了,X25-E的SLC太贵了,米不起。万恶的脑残的“来弄我”出于商业目的,阉割了T61,使得本来支持SATA23Gb/s(300MB/s)的ICH8限制在了SATA11.5Gb/s(150MB/s)……国内外牛人一直在想办法通过破解BIOS的方法解除,可惜“来弄我”对小黑就是没有“阿婆”对小白那么厚道了,一直没出更新BIOS,诶… 上INTELX25-M在T61P主硬盘位,作为系统盘的测试速度图。 从测试图可以看到,X25-M一直被死死卡在了130MB/s左右,可怜的SSD本为速度生,竟然受如此屈辱,本来对X61很有爱的我,只能投向X200的怀抱?召唤达人出马…… 然后把OCZ V232G放在带ESATA口的移动硬盘盒里测试读写速度,由于是SSD,因此硬盘不是速度的瓶颈,这样可以完全测试硬盘盒子和ESATA卡的速度了,再次BS脑残的“来弄我”,都什么年代了,竟然不提供ESATA口,人家DELL的E5400的接口多全啊…… 实际使用中查看速度,第一张是从移动硬盘COPY到内存的速度(X盘是我用内存做的虚拟盘,因此写入速度不是瓶颈),第二张是从内存盘写入移动硬盘,可以看到,读平均在45MB/s,写在44MB/s,速度比USB2.0一般能达到的22MB/s左右要快一倍以上,但是这个速度,绝对不是ESATA应有的速度,有可能是因为ESATA口不是原生,是通过转接卡的原因。![]()
然后,把ST 5400.4320G放到ESATA硬盘盒里测速度,结果也差不多。 今天刚好要转数据,贴一张从ESATA移动硬盘剪切数据到本机SSD主盘的速度,未来的平台,我们期待更快,这样可以大大节省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提高效率。
4块硬盘:X25-M 80G做系统主盘,OCZ V2 32G做次盘,ST 7200.11 1T扔在刀锋3500,ST 5400.4320G扔在星钻iPD-eSATA,一个拆机下来的80GIDE扔在SSK。 对比个头和重量,INTE的盘比较薄,OCZ的盘比较轻。 元谷星钻iPD-eSATA,模仿了MAC的设计,虽然做工不细腻,不过散热不错。 元谷星钻iPD-eSATA内部简单的结构,用的是大板。 OCZV2可以直接用USB线连接,用的是MINI-USB口,这个是它方便的地方。图中为AKE ESATAEXPRESSCARD。 比较囧的地方在于,ESATA的2.5移动硬盘盒,还需要另外的取电线,本来是自带电源的,但是我用了一根USB光驱外接的USB取电线,这个配上ESATA线本来就不柔软,相当的囧OZ…… 平时的工作桌面,配上蝰蛇,挺酷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