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733|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显卡史诗系列(四)——Nvidia成长:传统PC终结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30 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1993年到1 997年,Nvidia前四年不断犯错误,未能创造一个创业传奇,连生存空间也险些丧尽。但从1997年4月Riva 128问世,到1999年8月推出GPU,Nvidia只用两年多时间,从一个无名小卒蹿升为一个独立市场的王者,创造了一个颠倒乾坤的神话。

    2000年,Nvidia真正开始疯狂。从当年4月发布第二代GPU开始,接下来7个月连续推出6款产品,而且各有突破,各有专攻,在整个芯片史上都前所未有,所有对手阵脚大乱,纷纷下台。


用分析师彼特(Peter Labe)2001年的话说:“几年前,我们至少要研究10家公司,到2000年,全被Nvidia挤破产了,整个市场只剩下ATI奄奄一息,英特尔如临大敌。”


    Nvidia接下来怎么走?还有什么惊人之举的真正考验开始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38 | 只看该作者
(一)
继续疯狂的2001
     
    2001年,虽然一时没有对手,Nvidia丝毫没有懈怠,继续疯狂。黄仁勋一鼓作气,试图彻底独霸整个显示芯片市场,甚至还有更大的图谋。美国《财富》杂志在2001年推出《40岁以下的40位富翁》时这样写道:“这位38岁的CEO依旧每天守着电脑工作14个小时,这是他惟一的乐趣与使命。”


要想创造奇迹,仅仅一个人拼命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团队一起疯狂。黄仁勋在Nvidia收入渐好之后,马上将不少顶级显示芯片工程师都揽到旗下,使Nvidia拥有了一支超强的研发团队。而黄仁勋为了鼓起Nvidia的斗志,不仅为这些技术精英解决医疗、美发、健身等后顾之忧,还设立了一个创造历史的光荣使命。

    2000年,黄仁勋以“黄氏定律”将产品每6个月升级一次,这无疑是黄仁勋主动给自己、公司乃至整个行业戴上的一个紧箍咒。

自1965年起,摩尔定律已经主宰芯片业35年,绝不是说破就能破的,更何况黄仁勋戴紧箍咒的时间很不凑巧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1年刚好是汀业最不景气的一年。这恰恰使Nvidia的表现格外抢眼。


首先在产品研发方面,Nvidia2001年不仅保持了一年6个产品的惊人记录,而且打进芯片组与移动工作站两大市场。在市场方面,Nvidia成为最高端的工作站GPU市场老大,在主流的个人电脑GPU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笔记本GPU市场起步第一年就占到近10%。在营收方面突破10亿美元,GPU出货量突破1亿枚,成为全球最快达到10亿美元收入的半导体公司。


这一年,Nvidia不仅获得无数产品设计大奖,以及“速度最快的GPU”,“最有影响力的GPU公司”等荣誉称号,还当选纳斯达克100指数股,以及标准普尔500指数股。Nvidia的股价更是一度冲到每股80美元,翻了近四番,成为2001年标准普尔500指数股中表现最佳的股票。


黄仁勋一向认为“强者只会更强”,但山外有山。正当Nvidia2001年一路高歌时,2002年一场围剿开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30 20:41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新品,最近开始走煽情路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42 | 只看该作者
(二)遭遇围剿的2002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用在Nvidia与微软的关系上,相当得体。


想当年,Nvidia憋了两年研发出NVl,结果被微软伴随
Windows
95推出的新标准无情地全盘否定,Nvidia差点因此丧命。但黄仁勋痛定思痛,因恨生爱,与微软牵手不仅是惟一的生路,而且站到巨人肩上才成长更快。

    Nvidia明确支持微软的标准,受到微软欢迎。从1997年到1999年,微软一直请Nvidia参与制订DirectXAPI标准,还乐于推广Nvidia的产品与技术,为Nvidia赢得主流市场帮了不少忙。
    2000年,微软的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它准备推出Xbox,大举进军游戏机市场,与索尼、任天堂、世嘉竞争。由于显示芯片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游戏效果,进而直接影响游戏机的生死,微软非常重视。3月,鉴于和Nvidia多年的合作关系,加之Nvidia拥有最尖端的技术,微软宣布,Xbox将采用Nvidia的显示芯片。这一决定极大地提高了Nvidia的人气。同时,微软还直接支付2亿美元定金,总合同金额达到5亿美元,而当时Nvidia全年销售额也不过5亿美元。9月,微软又宣布,Xbox中另外一个主要芯片,即媒体传送处理器(MCP)也由Nvidia供货。
2002年1月,微软的Xbox正式上市,受之影响,Nvidia股价冲到70美元。两家的亲密达到顶点,但不久就伤了和气。在推出第一代Xbox时,微软就觉得Nvidia要价有点太高,GPU加一个MCP的价格,比英特尔提供的奔腾还贵。而且Xbox上市后,并不如预期中那么受欢迎,成为微软一项亏损的业务。
     
    4
月,微软正式向Nvidia提出,希望Nvidia调低GPU的价格。结果遭到Nvidia的坚决拒绝,两家的价格争端正式暴发,甚至一度公开对战。Xbox占到Nvidia业务的15%~20%,争端公开后,Nvidia股价大幅下滑,而潜在的危机刚露端倪。

微软很自然地将目光转向了正在力拼Nvidia的ATI。而微软与Nvidia的争端,成为ATI绝处逢生的最大契机。ATI也是一家由华人创立的公司。创始人何国源1950年生于中国广东,小学毕业后移居香港,大学毕业后曾在香港一家汀公司做到高管。1984年移民加拿大。

何国源35岁创业,从年龄上比黄仁勋晚创业5年,但比黄仁勋进入图形产品还早8年。

何国源也是一位公司经营高手,三年就使ATl年收入达到近6000万加元。但ATI不放弃能挣钱的任何一项生意,任何一个环节。它生产过显卡,还做过笔记本、台式电脑等,一度还想进军CPU。所以ATI尽管一直没放弃图形芯片市场,但直到1999年在显示芯片业仍无足轻重。

从1998年起,Nvidia开始在高中低端市场全面出击,ATI被挤得只剩下笔记本显示芯片市场。2000年底,不可一世的3Dfx轰然倒塌,ATI面对咄咄逼人的Nvidia被迫生死抉择。何国源如梦方醒,马上放弃了一条龙战略,对公司业务进行大规模重组,转向专业显示芯片的研发,并以Nvidia的各款产品为目标。

但Nvidia每6个月功能翻一番的产品更新速度,以及从高中低端通吃的战略,使ATI喘不过气来。2001年,ATI出现亏损,这是自公司成立16年以来的第一次。2002年,就在ATI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微软与Nvidia爆发冲突,ATI心领神会,高调接过微软Xbox二代的订单。大抢Nvidia的风头。

接下来,Nvidia为夺回产品设计方面的风头,试图将NV30的晶体管数目从一年前的6000万捉高到1.3亿,结果不太成功,形象受损。

除了ATI与微软,挤压Nvidia的还有英特尔。自从2000年以来,英特尔已经深切地感受到·Nvidia的威胁,所以大大加强了芯片组的力量,大幅度提高显示芯片组的性能,结果仅第四季度就直接吃掉Nvidia近12%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英特尔开始接触Nvidia的对手ATI。

至此,在Nvidia的强势显现后,ATI、微软、英特尔三家本来并不亲近的公司渐渐走到了一起,结成了一个超强大联盟,合围Nvidia。

不满10岁的Nvidia能否禁得住I丁行业两大领袖的联合打击?Nvidia在2002年股价一路下滑,从年初的每股70美元下滑到只有7美元,市值从110亿美元缩水到10亿美元。黄仁勋在2002年底彻底认清了Nvidia的严峻形势。他在年底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毫不讳言,“Nvidia犯了严重的错误,不过,如果说所有的伟大公司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
    这就是真正的黄仁勋,愈挫愈勇永不服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7-30 20:43 | 只看该作者
inter用不着如临大敌,他的份额一直是最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44 | 只看该作者
(三)奋力突围的2003
黄仁勋马上组织Nvidia突围,并于2002年12月与索尼达成协议,为其下一代PlayStation游戏机开发芯片,在丢掉Xbox的订单之后挽回了一些面子。
    2003年,几乎完全变成了Nvidia的突围年。但突围没那么容易,因为形势已经变得更加严峻:这一年微软将Xbox的订单明确交给了ATI,英特尔正式宣布与ATI结盟,有两大巨头撑腰,ATI将研发投入提高到2亿美元。

解铃还需系铃人。黄仁勋主动找微软谈判,并于2003年2月与微软达成和解。之后,2003年5月,Nvidia再次与微软达成合作,微软MCE媒体播放器软件将搭售Nvidia图形芯片。而2003年Nvidia之所以渡过难关,还与Xbox走向热销直接带动Nvidia收入增长不无关系。

对于英特尔,不是3Dfx或简单地一个摩尔定律那么容易挑战,黄仁勋很快认识到,英特尔毕竟是英特尔。在英特尔对ATI扶持下,不管Nvidia推出新品速度多快(再次用半年多时间推出6款新品),ATI总能赶上,而且从高中低档全面反击,以Nvidia之道还治Nvidia。结果,整个2003年,Nvidia的市场份额时有下滑。

尽管Nvidia在2003年未能成功突围,但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第一便是重现惊人的产品更新速度,虽然未能推出革命性产品,但借助NV35,尤其是GeForce
FX 5900 Ultra,重新夺得了技术领先地位。同时通过下半年在中低端产品市场的出击,阻止了市场份额的下滑势头。

此外,通过收购MediaQ,成功打入增长性极好的手持设备显示芯片市场。所以Nvidia全年收入达到18亿美元,表现并不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47 | 只看该作者
(四)二次革命的2004
     
    2004
年伊始,黄仁勋首先总结了Nvidia在产品开发方面的经验教训,发现根本原因是设计力量不足,竟然将一款革命性产品寄希望于一个三五人的工程师团队。黄仁勋马上将每款新产品的设计小组调整到三四十人,而且来自不同学科,甚至还有意安排不同公司出身的工程师配组,以求灵感碰撞。

调整很快见效。2004年4月,在半年一度的产品更新发布会上,Nvidia正式推出GeForce 6800系列,晶体集成数达到2.2亿,性能超过上一代产品两倍以上,不仅成为速度最快的显示芯片,压倒了ATI的9800系列,而且将芯片的编程能力提高到一个新境界,还增添多种影像处理功能,很容易拓展到消费电子市场,成为Nvidia两年多来难得一见的叫好叫座的精晶。

从6800开始,Nvidia从GPU公司变成可编程的GPU公司,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出6800系列的同时,Nvidia还大幅度下调显示芯片价格,受到市场的极力追捧。第一季度结束时,Nvidia的反击全线成功。
    2004年,Nvidia真正的出彩之处在于战略转变。因为凭借出色的6800系列,Nvidia只能从紧咬不放的ATI手中扳回一局。但通过战略转变,Nvidia在2004年扳回了全局。这一重大战略转变就是与英特尔化敌为友,被誉为Nvidia继1996年转向微软之后的第二次开放。
    Nvidia与英特尔最初的和解信号出现于2003年底,当时业界就不断传出Nvidia下一代Nforce芯片组准备与英特尔的奔4
Prescott兼容的消息。到2004年,Nvidia不断地表现出对PCIExpress的兴趣,PCIE是英特尔的接口标准。2004年1月的CES技术展上,Nvidia首次展出一款直接采用PCIE架构的显示芯片组,向英特尔阵营平滑过渡。
    2月,Nvidia正式推出高中低端全系列PCI Express架构的GPU,向Nvidia第二次革命性转变迈出试探性的一步。
此后,Nvidia开始与英特尔在PCIE标准、英特尔工作站芯片Xeon的64位技术拓展等多个方面开始合作,黄仁勋开始在英特尔IDF技术大会上频频露面。
    PCI Express架构的GPU推出后,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黄仁勋发现这一次又押对了,于是开始与英特尔正式谈判,并于11月正式达成相互授权协议,交换专利与芯片授权,两家的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成为2004年IT界的重大事件之一。
    GPU与CPU化敌为友,整个显示芯片业格局一新,Nvidia突围成功。Nvidia与各大对手从竞争转向竞合,黄仁勋从一个搅局者,变成一个谋局者。到2004年底,Nvidia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路越走越宽。
    Nvidia在不断结交新伙伴的同时,还不断进军新市场。以高端显示技术为核心,从当年的个人电脑独立显示芯片,向显示芯片组、主板芯片组、显示芯片解决方案扩展,向工作站、移动工作站、笔记本、手持设备、游戏机、电视机显示芯片等新市场延伸。

此外,Nvidia还努力打进医疗、电影、宇航等对显示芯片全新的领域,收获颇丰。好莱坞几乎所有电影巨头都已经离不开Nvidia,《蜘蛛侠》、《金刚》大片无不借助Nvidia的特技,将虚幻的世界做得格外逼真,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成为Nvidia的用户,在地球之外,Nvidia的显示芯片成为人类最好用的眼睛。
     
    Nvidia
越来越受到认可,截止到2005年1月30日,Nvidia2004年全年收入突破20亿美元,比2001年翻一番,全球员工数达到2100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20:49 | 只看该作者
(五)雄风再现的2005
     
    2005
年第一季度,Nvidia营业收入达到5.8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24%,利润则增长202%,达到6400万美元,开局很好。

同样值得Nvidia欣慰的是,Nvidia在各个市场的份额都在稳步回升,到第三季度,在最高端的工作站专业显示芯片市场,其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9%,在主流的个人电脑显示芯片市场,市场份额达到50%,再次占领半壁江山。

而凭借性能卓越的G7800,尤其是革命性的双核技术,Nvidia不仅牢牢占据高端市场,而且成为个人电脑显示芯片的老大,还挖了ATI一个大墙脚。

相比之下,ATI正经受高层变局之痛。早在2002年,有人指控ATI的创始人兼CEO何国源与妻子及两名前ATI员工涉嫌内部股票交易,加拿大安大略证管会开始介入调查,结果案情虽没有重大进展,但从2004年6月起,根据加拿大相关法律,何国源必须交出CEO职位,只能担任董事长。
    2005年,Nvidia本来可以对ATI乘胜追击,但事实上追杀力度并不大。有分析认为,黄仁勋有一个更大的图谋。从2001年起,Nvidia就开始推出nForce平台,首次进军集成图形芯片市场,而其中的SLI技术正是来自几年前并购的3Dfx。
在称霸个人电脑独立显示芯片之后,再进一步就是主板芯片组。2005年12月14日,Nvidia宣布以5200万美元收购宇力电子(ULi),震惊业界。宇力电子成立于2002年,是核心逻辑芯片的著名提供商,在主板芯片市场,一直有“得宇力者得天下”的说法。并购后,Nvidia在主板芯片组市场不仅扫除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更使nForce芯片组设计与研发能力大增,将ALI与ATI直接抛到身后。

尽管Nvidia一再宣称,它不会威胁英特尔,不会做CPU,但没人敢保证未来的世界属于GPU还是CPU。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谜,即便以视觉革命为生,鼓吹“显示就是计算机”(The display is the computer)的黄仁勋,能否猜得准谜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9#
发表于 2009-7-30 20: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7-30 22:07 | 只看该作者
期待LZ继续写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7-31 00:0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L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7-31 00:2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支持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7-31 01:1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标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7-31 01:41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明显的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帝国,不管国家还是公司,都是要衰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7-31 08:56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的文章,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7-31 08:58 | 只看该作者
PC终结者是什么意思  主机全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08:20 | 只看该作者
PC终结者是什么意思  主机全挂吗?
daytohi 发表于 2009-7-31 08:58


注意定语,是“传统P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8-1 09:59 | 只看该作者
(二)遭遇围剿的2002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用在Nvidia与微软的关系上,相当得体。

想当年,Nvidia憋了两年研发出NVl,结果被微软伴随Windows
95推出 ...
weihua8206 发表于 2009-7-30 20:42

good article.  MS and NVDA are having best relationship again, ZuneHD is going live in Sep 2009. Rumor had it that N is also going to get mobile XBOX deal. This seems a best opportunity for NVDA if we can learn anything at all from the his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8-1 11:25 | 只看该作者
每次看何国源简历都忍不住想提一下:60年代你怎么移居香港的?
Elwin 发表于 2009-7-31 01:07

当年10万人逃港的国耻你就这么想重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 1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eihua8206 于 2009-8-25 20:48 编辑
当年10万人逃港的国耻你就这么想重温?
Michal 发表于 2009-8-1 11:25


莫提国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6 2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