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barbarcud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ONKYO SE-200 LTD vs card豪华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9-10-28 20:50 | 只看该作者
56# Metaverse  
) j, J5 O, @! A) l  Z5 q3 U9 I4 q3 H9 F
你这逻辑就更奇怪了/ V6 L: M: b, C: ^+ V& m0 Q
我从头到尾都在以数据说话,数据是不需要听的吧,“冷热酸甜”什么的不关我的事 + K4 p) ]; N6 Z/ v9 R& k
你让我去补习模拟电路的知识,我找你帮我补习因为你很懂啊,怎么又怪我说你“会炒 ...
1 O6 \0 p5 _  v. ILeading 发表于 2009-10-27 22:25

+ x6 J$ u+ s# P2 w$ z; \FT……怎么你老是误解我的意思,我是说,声卡模拟部分不同造成的差别,我能听得出来,知不知道背后的原理又有什么关系?反正选音源最后一步就以此为标准,测试数据只是之前作为参照,至于其他专业还是娱乐的功能,我不在乎。明白我的意思吧?+ f- B% s3 r# w# \& U" B% C

, L) P2 y4 R% h% Z我知道关于代码方面你很牛,我认为在纯粹数字层面不涉及时间精度的问题上你说的没错,但音频模拟电路部分,根据我所体验过的东西和知道的一些公认的事实,你说的并不准确,无非是这样而已。% E, d8 }( c9 j0 u
- d2 |0 a1 H% H' p& Y$ A
你说16BIT 44khz的测试数据A卡比B卡好,除非确实非常悬殊,否则用同样DAC、设计制造正常的卡,实际上也就信噪比或者立体声分离度相差1两个dB,总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相差0.000X~0.00X。某些指标高到一定程度,如信噪比优于-90db,再变好一般人听也不会觉得有明显提升。倒是频响曲线和两个失真指标对听感影响明显,但一般人光看数据根本就看不出所以然(我是看不懂的,你就另请高人解释好了)。所以除了实实在在的靠耳去听,还能怎么样?你听得出来,恭喜你有继续折腾的潜力;如果听不出来,还是恭喜你,因为可以不用再败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9-10-28 20:52 | 只看该作者
56# Metaverse  
% J, c7 v0 v, C6 u, |* `4 f3 w; ]6 c4 ~
你这逻辑就更奇怪了
+ f8 ^7 N# D: `% X我从头到尾都在以数据说话,数据是不需要听的吧,“冷热酸甜”什么的不关我的事 ! {/ Z) R3 q: C: Y6 P' |
你让我去补习模拟电路的知识,我找你帮我补习因为你很懂啊,怎么又怪我说你“会炒 ...
8 ~' K( b8 A0 F9 x; {% @; E% FLeading 发表于 2009-10-27 22:25

$ w( V5 D3 l- ]: r* Y晕……你从来都是只看数据,我一直认为数据只是必要条件之一但远不是全部,又错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9-10-28 21:21 | 只看该作者
61# Metaverse 6 I4 Q1 }, m& C% w

) a" p0 u5 R9 t早先的帖子我已经发过几张频响曲线图了,我想有在关注声卡发展的人应该都会注意到,只要不是设计有问题的声卡,最近的声卡出来的曲线基本都是直的,这样的曲线能用耳朵来分辨么
% Q: d2 H4 O. I3 ~+ h  d# b. p5 k5 b5 y, [# o4 }' A6 b$ z4 T( g7 P4 `# i
嘛,再说下去就没什么意思了,因为已经快被引入“个人感觉”的范畴,我一开始就只是说买专业卡听音乐不一定能比娱乐卡好,投入又特别大,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9-10-28 23:01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已经out了……一直以来都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u) @& O5 V6 T' u看来现在已经成了数据——而不是听觉——才是检验音质的唯一标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9-10-29 00:0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已经out了……一直以来都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 j) Y# Y8 ~. m. d" L* x
看来现在已经成了数据——而不是听觉——才是检验音质的唯一标准了
1 O: P1 d! s* i酷风 发表于 2009-10-28 23:01

. p4 ^: ^* P+ ~* {2 o) q再好再烂的数据都是实践得出来的,版主的“眼见为虚,耳听为实”用在这里我觉得不妥。
3 w9 v1 F% T( z0 h- q. k我还是坚信,数据跟听感是可以统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9-10-29 21:01 | 只看该作者
豪华卡是我听过最好的声卡了,井底之蛙没有听过更贵的。
4 q: ~% `8 R* d+ y" @& J声音自然开阔,细节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9-10-29 23:05 | 只看该作者
再好再烂的数据都是实践得出来的,版主的“眼见为虚,耳听为实”用在这里我觉得不妥。' y5 E* L  X) c- [( Z
我还是坚信,数据跟听感是可以统一的。
# ]2 _0 V" ?6 @' O* j1 czerozhong 发表于 2009-10-29 00:06

- r6 Z) b) Y( M% \, W统一?怎么统一?
3 T- ~8 }0 I$ U, B6 K% h: M) V就按某些人的说法,根本不需要去听,看数据就知道音质的好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9-10-29 23:39 | 只看该作者
进错地方啦,我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9-10-30 00:09 | 只看该作者
统一?怎么统一?: P2 p- e, `8 I! |- O
就按某些人的说法,根本不需要去听,看数据就知道音质的好坏?# m  I: ^& i" v0 p5 n. x5 B; `
酷风 发表于 2009-10-29 23:05

7 V. M0 c* q& w' T' g* aRMAA可以提供很多种曲线,由曲线与听感可以得出两者的联系,怎么不可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9-10-30 1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ow0wo 于 2009-10-30 10:59 编辑
' y$ Y# c0 M  |) G) z! E' c# |2 `8 j+ k4 `& R5 U
同意楼上的。
5 L3 M! M: f& c+ h虽然63L的大大说:: {; t; {, P, F5 r5 ^

& `6 S# l" p, p( E7 p0 q, K. D0 _    早先的帖子我已经发过几张频响曲线图了,我想有在关注声卡发展的人应该都会注意到,只要不是设计有问题的声卡,最近的声卡出来的曲线基本都是直的,这样的曲线能用耳朵来分辨么,再说下去就没什么意思了,因为已经快被引入“个人感觉”的范畴,我一开始就只是说买专业卡听音乐不一定能比娱乐卡好,投入又特别大,仅此而已
' h: c, u- S$ E! ^  m5 |- N$ ]& V5 F* T0 p7 R( u2 B
但是你看的都比较直的那个曲线只是频响曲线,其他的呢?差别还是很大的,本底,谐波,很多很多,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最终出来的声音素质。所以,我认为,数据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应听感,前提是数据的完整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09-10-30 2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酷风 于 2009-10-30 22:38 编辑
# Q4 P4 s; G/ A9 \6 {8 b4 K
RMAA可以提供很多种曲线,由曲线与听感可以得出两者的联系,怎么不可能呢?
: A1 o$ K/ o1 l4 Uzerozhong 发表于 2009-10-30 00:09

7 N; H" J6 f/ |% d% b' D单凭这些曲线,就已经有足够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听感了吗?
# J. l  P- V4 f3 N( m谁做过这样的实验?谁做过理论证明?/ m; \0 B4 Y  S5 b
还是,一切都是你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09-10-30 23:00 | 只看该作者
数据和曲线当然是可以和听感统一的,问题是测量的指标种类和精度是否足够充分的反应问题,以及看数据的人是否有能力读懂而已。而最终决定的是否好听的因素则是你的听觉特质:同一段声音,有人会认为高频过亮,有人会还觉得暗,不同的人看同一幅画而感觉有差异,一样的道理。
9 }" @- N5 ]/ ^0 R
2 ~0 L5 l: P# M! T关于频响,现在的声卡多数都是非常平直的,相比起那0.X到1.X个db的衰减或者增强,更明显的是互调失真和瞬态失真,直接影响音质,数据差万分之几,看上去似乎可以忽略,实则影响巨大,相较之下,谐波失真的影响反倒没那么严重。这些东西,恐怕就算专门研究它们图形的人,也不能就只看着图形就能说出这个模拟输出的所有特点。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看乐谱,就可以代替听音乐么?
/ R( W$ i- S, Z/ G! @* ?" w" e5 J
: J( i! Z: ]/ C6 k2 ^3 M失真总是存在,但不同器材对失真的处理是不一样的,有些器材还会故意造成一些失真来形成自己的音色风格。相比之下,专业声卡的调音偏向于宁缺勿滥,娱乐卡偏向于加调味料而已。各人耳朵的标准根本不一样,只凭数据判断好坏和适合与否,没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09-10-30 2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verse 于 2009-10-30 23:13 编辑
# j2 x& i8 \1 }$ Y$ ~
& ]$ M: i6 q% k* s还有,现在XX网站XX 论坛之类发布出来的RMAA测试,根本就不是用精度足够的同一种仪器做出的(多数也就是某一卡的录音输入,有些还是仅仅是自身外环……),参照标准和测试条件都不一样(RMAA受电平影响很明显),很多人就拿这些数据来争拗说某声卡音质如何好能K掉什么级别的什么卡之类,这些言论,很无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09-10-30 23:56 | 只看该作者
72# Metaverse
% Z$ y7 k; {& m
! u- T2 P2 s8 g) [/ _6 I只凭数据判断好坏和适合与否,没有意义,那么只凭你自己的个人感觉判断好坏与否岂不是更没有意义?既然要与人交流,当然要有一个普适的标准,你不能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看法。这种时候数据和图标就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东西
# d  H& e- Q9 j
( h7 \9 W! |* Z" y6 b+ L貌似如今用外环比较声卡的除了pop没有什么媒体会傻到这种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09-10-31 00:02 | 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完了,从直接的听感上,专业卡确实是素质高于绝大多数精典的民用卡!
3 Z0 Q5 [4 l3 V2 G* h, e( T专业卡的数字通道的的确确比模拟输出通道强一两个档次,这是我个人的深刻体验,本人用的是AM3声卡,同轴接DA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09-10-31 00:30 | 只看该作者
72# Metaverse  6 f: s: w3 ~3 ]! r. i# o! g
/ i) b- I0 w8 @
只凭数据判断好坏和适合与否,没有意义,那么只凭你自己的个人感觉判断好坏与否岂不是更没有意义?既然要与人交流,当然要有一个普适的标准,你不能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看法。这种时候数 ...
5 ^  o+ y5 b" e" _$ \& c  E' {Leading 发表于 2009-10-30 23:56

% k0 k* e1 t: V! [5 l- c你怎么还是误解我的意思之前我都说了,数据是重要的,但只是基础,测试数据处于同一梯队的卡,对不同的人只有合不合适的问题,没有绝对好坏的标准。只是现在看到很多不同人做所谓的测评,测试条件都没有统一,就这么拿一堆数据出来说事,靠谱么?只能说,如果现在拿块0404设好晒电平不动,用RMAA测测以前那些指标比较低的旧LIVE和MX200之类,得到的数据也还可以做个大概的比较,也就大概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09-10-31 15:40 | 只看该作者
单凭这些曲线,就已经有足够的数据,可以完全取代听感了吗?
, r$ t& Y" Y$ T# n谁做过这样的实验?谁做过理论证明?% D4 c2 c# x) Q7 e. w0 v
还是,一切都是你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
. O  |2 _' w5 C% y0 b% o酷风 发表于 2009-10-30 22:36
8 D" u1 Q# Y) @
没人可以否认听感,毕竟耳朵是直接“收货”的,以前现在没人做过实验,没人能断定不代表不能统一,即使你也不能。4 V6 C) p- x# ^
这只是本人的一个愿望,将来有足够的测试条件和理论支持来建立一种理论统一听感和数据曲线。对!这就是我想出来的,至于你怎么想是另一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09-10-31 19:19 | 只看该作者
测试数据好像只是测核心处理数据的性能吧,  性能高不代表输出就完好,那么输出ADC  /DAC 的过程软件测试不到吧,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你们少看了,就是一个声卡对外界的任何"抗干扰能力"很差的话,我想人听到最后出来的声音都不好听了!这我想就是三线人员研发出来的声卡,干扰有很多种,如电磁干扰,热福射干扰等很多,所以专业卡这方面我相信他们是很专业的,很多体现在布线的细节上!     因此,如线材,电源,这些东东都能左右音质!6 E9 y; q2 V( `

, }, `: U& F5 C# [1 y: j, S( c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买NMB460电源的原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09-11-1 01:28 | 只看该作者
没人可以否认听感,毕竟耳朵是直接“收货”的,以前现在没人做过实验,没人能断定不代表不能统一,即使你也不能。' ?/ `- F( n, n( _2 O4 {9 S
这只是本人的一个愿望,将来有足够的测试条件和理论支持来建立一种理论统一听感和数据曲线。对! ...9 X. }6 i5 i$ Y: c1 @2 ]8 w! S& K
zerozhong 发表于 2009-10-31 15:40
# H' X  |; J; M1 l* e% ?4 U& s/ d
这是整个行业的愿望,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人为此努力了几十年了
; J$ y/ `9 x. W0 u3 U可惜的是,至今未能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09-11-1 10:37 | 只看该作者
人家可不愿意统一。信息不对称才正是各HIFI音频厂商赚钱的重要因素, 也正是HIFI音频市场各出奇招,争奇斗艳的重要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9-4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