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二位老大的评分,非常开心!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老虎一定把真实继续到底!
如果我用“疯子”这个词去评价网友一定大家会不满,甚至还会投诉我骂人,但是我用这个贬义词评价我自己你们不会再有什么意见了吧?哈哈,我现在对DIY依旧保持着热衷连我自己都奇怪!有时做完评测到深夜,连做梦都是在做测试!
今天的测试应该先感谢我的发小,这厮买足彩小中2W,先请我大搓一顿,之后就是要装机!大件已经陆陆续续送到他家去了,唯独包开的550和GTX275还在路上,专门定的OC3三大散热器也是今天才到的,看得眼红的同时心生残念!
河南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大雪,为证明雪有多大,看看虎妞!
尽管大雪已停,但是气温始终是没有升温的迹象!今天更是降到了-5℃,我面对这么好的散热器,这么好的气温,岂能和它擦肩而过,于是一场小改造开始了。
改造第一项:北海上北桥,这次帮哥们购入的是OC3北海ii,相比北海i有更为简单的安装方式和适应性,把之前的螺丝固定方式改成了常见的塑料弹簧插扣,安装方便,铜底,镀铜散热鳍片,,此次测试未安装原装散热扇。
改造第二项:装OC3南海5超值版,扣具很齐全,但惟独AM2的正面扣具还要再转接一下!这点改变让我琢磨了半天,安装倒算轻松!为了评测一样是没装散热风扇,其实超值版也还真就没有原配风扇,只有风扇扣具,买它时记得自己选装12寸风扇。
改造第三项:安装OC3爱琴海加强版,我曾买过OC3爱琴海一代,是三热管+单风扇,而加强版的尺寸比一代大了一截,三热管+双风扇,而且是主流的四针供电插头,老显卡也不用担心,带D口转接,还带一个减速接头,想得很周到。原本想用七彩虹GT220跑这次零噪音测试,也把散热器装上了,但是在朝主板上安装装的时候才发现散热器底部的热管头由于显卡固定口过低被PCI槽挡住了,显卡插不上去,而IGAME HD5770的发热量我实在不敢用它做零噪音测试,于是用了我的蓝宝X1950 PRO,总算是装上了,相当威武!唯独是风扇没通电。
改造第四项:拆掉OC3绿松石600高效版的风扇,让它裸奔。这次拆的是我自己的电源,这么做会影响质保,大家没有思想准备切勿效仿!如果不是有这样的好机会我是不会做这蠢事!
拆掉电源风扇之前先做了开机测试,噪音小了很多,但是还是有,噪音仪放在平台旁显示是51dB,而把噪音仪放在椅子背上,噪音仪就显示“LO”了!也就是低于30dB了。
把测试平台全部搬到了我家北屋,这屋的室温只有2.7℃,比我的工作间能再低10℃以上,硬件迅速降温。
一个非常安静的小空间,我拆掉了绿松石600的外壳,点主板POWER键启动后,除了希捷ST 7200 11 320G硬盘的沙沙声外,没有任何声音!在这种状态下,完成了十五分钟的“零噪音”测试!
噪声仪始终显示为“LO”
这套开四核的2.5G的FX5000平台在十五分钟测试中红外测温仪就没有停过。南海5和北海ii的表现抢眼,被动散热下依旧是上不了30℃;唯独X1950 PRO显卡,毕竟是一代高端经典卡,在FURMARK测试中核心温度爬升相当惊人!
而监控重点还是放在OC3 绿松石600高效版上,测试中主要检测一次侧的MOS管,二次侧的整流管和图中红圈中这两个光耦,还有电容、热管散热片的温度。结果发现绿松石600的被动散热效果还是很理想的散热片上的MOS管温度34℃、整流管的温度大概45-47℃,而这两颗光耦43.5℃,但是没有继续攀升。热管散热鳍片温度32℃。
而导致测试提前结束的却是显卡,图中红圈这颗编号CM-0647的芯片在测温仪中显示72℃!而且还在爬升,为了避免损失一张经典卡,结束了测试!
测试中记录的最高功耗为Fritz Chess Benchmark测试时的178W!
测试总结:
这是老 I第一次将电源风扇也拔掉的静音测试,虽然室内温度只有0度左右,但是终归是实现了善始善终,没有硬件被烧毁。如果不是GT220装不上大型散热器,一定能得到更多的测试数据,说90nm的X1950 Pro有着比40nm的GT220高一倍的发热量是丝毫不夸张!
警告:
本着对新人负责的态度,老虎要告诫大家,硬件对电压、温度都很敏感,如果没有合适的散热设备,切忌效仿这种“零噪音”效果!如果不听劝阻因此造成的任何伤害与老虎无关!这是对大家负责,也是对我自己的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