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下面这个帖子内的大量比喻和反驳,感觉很有意思,PCI 很久没有这么有意思的帖子了,至少不会一来就人身攻击或者喷得到处都是。我也想就此说说个人的看法,注意只是个人的看法而已。
http://we.pcinlife.com/thread-1378245-1-1.html
一直以来CPU 在 DIYer 圈子内,再次强调是 DIYer 圈子内, 卖点都是超频的性能。从C300A 开始,风冷超 50% 以上的U 不断出现,一代代超频王 吸引着 DIYer 竞相抢购尝试。自从可以开核的 PII X2 550 出现以来,CPU 的选择又多了一个标准“能开核吗?有L3 缓存吗?”。可是 X2 550 价格还是高,记得刚出来的时候要 8XX 人民币,如果不能开核还是不如 E5200。绝对没有想到 AMD 居然在 45nm 的 最低端CPU 上也玩开核游戏,140 和 5000+ 也能开核,相对来讲 5000+ 更是吸引:没有瑕疵的 5000+ 开四核后性能大家有目共睹,先不谈能不能赶上价格远高于它的Q9XXX 系列,或者目前的游戏对四核的优化是不是足够,就3XX的价格来说,包开核包稳定的 5000+ 可以说是目前的最佳选择了。
下面从消费观念来讨论一下,谁会去买 开核的 5000+:
1. 经济能力中等或一般的普通的消费者,通过朋友,论坛和商家的推荐购买的
这一类我估计是 5000+ 最大的消费群,虽然买回去不会自己调测,对超频性能要求也不高,只要平时用着没有问题,心里会有很大的满足感:花了小钱上了四核,以后几年不用再升级,这电脑值了!! 可是万一有个什么问题,推荐的人就有麻烦,特别是朋友,肯定得隔三差五就要上门服务。
2. DIYer 和 超频爱好者
最先接触尝鲜的一群,相对普通的消费者毕竟算是小众,不过身边的朋友基本都要依靠他们的意见选购电脑。根据经济能力的不同,有人已经有了i5/i7 的, 买个开核 5000+ 就是玩玩,有的已经有了 E5200 级别的,出掉 E5200 或者 同时持有。
3. 确实是经济能力有限但同时需要相对高性能的
这个群体估计人数比较少。如大家讨论的一般,如果靠这个吃饭的,万一编译或者渲染过程中出了什么错误,要重新做而赶不上交货日期,赔钱事小,得罪客户事大。咬咬牙一般也就上 INTEL i5/i7 或者 AMD 的廉价 原封四核了。但事实上确实有一些愿意冒风险的。
再来看看有谁不会买开核的 5000+ 或者 开核的 CPU:
1. 经济能力比较好的消费者
这个群体对品牌比较执着,AMD K6时代发热大性能差的观念一直左右着这类人的大脑,要买就买好的。毫无疑问,i7 是他们的第一选择,或者 i5 是第二了。
2. 经济能力一般,对电脑一知半解或者毫无概念的消费者
这个群体虽然希望购买电脑如购买家电一样,也能买到高性价比的,但电脑知识的贫乏使他们如履薄冰,连超频都害怕会损坏CPU或者主板,更不要说让他们尝试开核了。Athon II X2/X3 会是他们比较心仪的选择。
3. 经济能力较好的,依赖高性能电脑的工作室/公司
这个群体绝对不会想到去装什么开核的 CPU,2个字“快,稳”,价格是次要因素。
下面谈谈手上还有 775 平台的升级选择:
1. 前一段时间QX9650 大批出现的时候,确实对于 775 平台的升级有很大的诱惑,但也是 775 平台最后的夕照了。如果前一段时间以 1400元 买回来一个,把原来的 E5200/E8400 卖掉 (之所以只提这2个 CPU 是因为估计PCI 内这2个型号的保有量最多),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至少1-2年内不需要操心升级的事情了。
2. 卖掉775 主板和 CPU,整体迁移到 AMD 的4核 AM2+平台。这对手上没有雕U的朋友会是一个好的选择。至于升级的支出大小,要看原有的平台出手的价钱和新平台的买入价格了,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做出选择。以后升级的余地估计也比 775 大一些。
我的选择:
开始的时候其实对 5000+ 开核还是存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所以另外装了一台机,一边是 技嘉EP45 UD3 + E5200, 一边是技嘉785G UD3H + 5000+。 虽然 5000+ 在核心电压不足的时候确实有花屏,333/667 的分频确实也不能启动 (听说 MSI E45可以),WIN7 下办公应用 还是 4G 的 E5200 比较爽,但由于自己大部分的应用都有四核的优化,所以就把家里的 775 平台全部卖掉,都换成 开核 5000+ 搭配 785G 或者 770 了(可惜 技嘉的 770 超频还不如自家的 785G)。先后买了4个开核的 5000+, 400元-370元- 2个300元,VID 无论是 1.275V还是1.300V, 都是CPU-Z 电压 1.296-1.312V 才能稳超 300*11。NB 和 HT 都是 8X 和 1.6GHz,内存 800 MHz 12-4-4 CL4。测试就不放出来了,网络上和PCI 内也已经很多了, 到目前为止基本可以说是满意的,符合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再次重申,一家之言,仅代表我个人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