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看左边。
* a) J0 Y/ k0 g6 H2 L/ }: w. X$ l: ?# y. l
![]()
" v. G8 Z9 D f' [
5 \/ ?7 V7 v/ L8 n3 I 取掉螺丝,小心扮开外壳。先窥视一下,别霸蛮,把线扯断了,就哭去吧。2 \% W9 a1 s. C6 [, r0 |6 g* ]8 n
7 [( E) ]7 s; |3 i/ ?3 \ ![]()
3 n/ A& m0 z* {
# L% Y8 H: e* r/ S4 m 3 R8 f% k6 k3 K0 I7 y, t
& t) U) s& Z* m2 E
小心取下震动单元后,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左侧比右侧多了好多线,从一个线管出来,很顺。能分清每根线的去处,不像有的耳机里面全是纠结。唯一不足焊点有些虚,还是很牢固的。而且还发现震动单元似乎多了两个焊点,不知道有什么用的?待解。9 _& Z1 |. I( O8 f3 q
' d* a4 U: d( u2 R 同样音频单元被胶牢牢固定住了,无法拆下。
* t R1 y; Z' A0 @: R* C
7 I" _& W2 O( l8 {. h ![]()
/ n& S- I' I" m/ X
5 N# k) ]3 w% b' K, V& e6 x 来张放大的震动单元看看,白色的是塑料支架,外壳被胶固定住了,要不然可以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朋友说是强大电压带动马达产生偏向力而产生震动。但耳机是直流供电,应该不是电压变化起的作用。最适合的应是低频感应产生震动。低频越深,震动越强,这比较符合。
, j0 W& U" G* p% b6 d
' L& M+ g2 i. l' j ![]()
" F) ^3 l2 F# u% v
8 S2 N) c, w, j 这是与另一只耳罩线的连接部分,焊锡很多。这是一个耳机侧放图。整个腔体的东西不多,关键性的单元牢牢固定住了,整个腔体还是蛮大的,靠音频单元产生效果,在腔内能有一定共鸣,就会产生比较好的低音效果了。结构倒不难。
8 o. x# ~/ E3 q# g
5 e) W* P6 A) i& `" y$ s1 x 突发奇想上机试试效果,看它到底能发出多大的震动? y, w6 n9 e/ x, W' ~0 Z
' p; {3 m9 G% Z2 e6 S7 s# U6 t0 U
R) u" u; v; t1 m) j
* L: p' |" R% D' ~- ?. }7 M8 c 声卡开启,绿灯亮了。一首《最熟悉的陌生人》中,一开始就有强烈的威震,引得我的手在晃。每到击打节奏处,就有很明显的震动,震动是随着低频深而加强。确实耳机加了这么一个震动单元,感受会不一样。有听感,又有触感,还有视觉,也算3D哦。
# n# L2 q% ~, f- `9 o7 N) r o, ?. @7 @ G6 Z
反之,如果哪位朋友的耳机出现了噗噗的声音说不定是螺丝松了震得响,再不就是震动单元哪里松了。这还是比较好维修的。朋友说震动耳机拿来按摩确实不错,哈哈,不错的主意。+ Q- V4 x1 s1 X) V z: P
: n* p' \9 v* L$ j
![]()
2 C: ?7 {) Q% w: ~# c4 u1 A7 B6 i5 a) D+ _3 w& T. A3 ^$ B
![]()
% A, f# P, F8 [0 X. R6 W( b" h
) |+ K1 e. Z& f/ r8 u ![]()
" u: v, K4 I1 @: e( q* J) C& j; H. M# L. x
接下来拆线控,打开了线控来看看。其中能看到很粗的音频线。板子的用料好多啊正反都有。排板紧凑有序,中间那颗应该是主控。3 t' \: A$ u& e; r
! X: s7 s1 g- w; t4 w* w ![]()
, W/ W: {& m( g4 O
. ]! C9 q( M5 i; w6 q" B" T+ h' f # z4 F4 e3 s6 j6 D0 R) a
- j4 h' D. I" J# [# O
8008MV外部塑胶磨具质地很实,内部感觉也是比较精细的。最后装上后,发现还可以复原到一开始的样子,看来我的拆解组装水平算不错了,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