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4890在被官方定名之前,曾被坊间传言为HD 4900系列,不过后来AMD站出来说,HD 4890代号为RV790,只是RV770的规格升级版,这也意味着HD 4890和之前的4870、4850是同一代产品。当然,前面说过,和单纯的换产品名字的NVIDIA相比,AMD在新品推出上,还是很有诚意的,虽然没有技术层面的革新,但HD 4890还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亮点: 第二代55nm工艺: 一向在制程上领先的AMD在2007年年底就早早的迈入了55nm的行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艺的进步,到了2009年年初,55nm也进入了相当成熟的地步,我们从HD 4890默认核心频率高达850MHz就可以看出,AMD对55nm工艺的把握已经相当娴熟,毕竟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核心频率最高的,也没有超过750Mhz(9800GTX+),更何况前者集成了多达800个流处理器。 改良的PowerPlay技术: PowerPlay技术最早出现于AMD的HD 3000系列产品,随着高端显卡的满载功耗越来越高,节能技术对于显卡的作用性也越发的重要。HD 4890采用了最新的第二代
PowerPlay节电技术,相比之前的HD 4000显卡,HD 4890在空闲时可以将频率降的更低,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大幅降低显卡功耗,省电效果明显。 标配1GB DDR5显存: 2008年暑期HD4870问世时,标配显存只有512MB,而其当时的竞争对手GTX 2xx的显存容量早已在800MB开外,虽然在一般日常应用中512MB显存不会成为瓶颈,但在24寸以上的显示器玩高画质游戏时,512MB难免出现显存容量不够的窘境。作为AMD最新的旗舰级单核心显卡,HD 4890与时俱进的采用了1GB DDR5显存,达到了速度与容量兼得的效果,32Mb*32Bit规格的显存日渐成为高端显卡的标配。 技嘉HD 4890外观解析
和第一波上市的HD 4870一样,我们拿到的技嘉HD 4890也是由AMD统一生产,再通过销售渠道供应给各大合作厂商,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所以大家目前看到的HD 4890,都是AMD TTM(AMD Time To Market)的产品,大家在购买时,只要参考一下价格和保修,品牌就可以其次了。 HD 4890和HD 4870外观非常相似,如果不拆除散热器,并不是很容易区别,显卡采用双槽设计,硕大的散热器占据了显卡差不多90%的面积,显卡掂在手里相当有分量。 HD 4890采用了RV790显示核心,显卡基本规格和HD 4870一样,大家可以简单的将HD 4890理解为HD 4870工艺改良后的超频版产品,核心默认频率是850MHz。 显卡采用了8颗32Mb*32Bit规格的DDR5(HD 4870是16Mb*32Bit规格),理论运行频率可达4000MHz,实际默认频率为3900MHz,比HD 4870的3600Mhz更高。 HD 4890做工介绍
显卡供电 HD 4890采用了和HD 4870一样的数字供电系统(核心供电部分),这也是AMD高端显卡一向的风格。不过相比HD 4870的3+2相,HD 4890的供电规模大幅升级为5+2相,使用的NCC的PSA固波电容也升级为规格更高的330uf/16v(个头变大了),显存供电采用了普斯(Pulse)出品的全封闭式磁屏电感,核心供电主控芯片VT1165MF,供电规模的整体升级也从侧面上反映出HD 4890在性能上将有一个令人期待的表现。 HD 4890的散热器和HD 4870相比差别不大,依旧是纯铜底座加上大散热面积铝制散热片的搭配,配以高转速涡轮风扇,提供充足的风量。当然,在全速运转时,HD 4890的风扇还是有点吵,对于追求个性或者静音的玩家来说,可以考虑第三方散热器(53cm孔位)。 HD 4890采用了双DVI+S-Video的输出接口,一般来说,公版高端卡的接口都相对保守,这点也出现在NVIDIA的GTX2xx产品上。HD 4890的视频回放和多媒体性能和其他HD4000持平,支持H.264、VC-1硬件解码。 港行联强代理标签,清晰注明保修至12年4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