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5399|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VA、PVA、IPS三类广视角面板对比评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6 2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mcplive.cn/index.php/article/index/id/8023 三类广视角面板对比评测《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微型计算机》2010年11月上2010-11-26
MVA、PVA、IPS,曾几何时,当一台LCD贴上了它们之中任意一个“标签”,那它就会立马变身成消费者眼中拥有出色显示性能的代名词,身价自然会跟着倍增。但随着TN面板凭借实惠的价格渐渐一统主流市场之后,采用广视角面板的LCD在一段时间内从主流消费者的视线中消失了,而我们也只能在一些高端、专业机型上看到它们的身影。但从去年开始,C-PVA、IPS等平价广视角面板陆续出现,AMVA面板也于近期重现主流市场,平价广视角LCD在主流市场中渐有成为一股重要力量的趋势。套用《终结者》中的经典台词来形容广视角面板LCD在主流市场的现状再适合不过——“I'm back!”。
















如果要在今年发展得如火如荼的LED背光之外再找出一个热点,广视角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一个。首先,主流市场中的广视角面板数量丰富,目前一共有三个种类:AMVA、C-PVA以及IPS。其次,采用广视角面板的LCD产品数量较多,这与市场中其他热点,如3D显示器、多点触控显示器概念热,产品少的情况不一样。同时广视角LCD产品的价格有高有低,这也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微型计算机》曾在年初对采用C-PVA和IPS面板的两款产品进行过对比,不过从去年重现市场直到现在,采用C-PVA以及IPS面板的LCD产品也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新品,而采用AMVA面板的主流产品也是最近才出现。所以在三类广视角面板齐聚主流市场之时,《微型计算机》选择在这个时候对它们进行一次横向比拼,相信是广大读者愿意看到的。而在比较之前,还是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些针对主流市场的广视角面板的相关情况。
AMVA代表产品:明基VW2420H、明基BL2400PT
AMVA(Advanced MVA Technology)其实是由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技术进化而来的。从技术角度来看,它们最大的不同主要在于AMVA更好地解决了大视角下色偏的问题。

明基VW2420H所采用的友达M240HW02面板
MVA是通过液晶分子垂直于屏幕排列,通电后倒向不同方向来获得更广的视角。以往的MVA技术通过将液晶分子的排布分割成4个畴来实现更广的视角补偿,这也就是所谓的“四畴”或“多畴”垂直取向的由来。

AMVA面板像素结构
由于四畴模式下液晶的补偿角度仍然有限,因此MVA技术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视角偏转较大时会出现色彩衰减和畸变的现象,这也影响了MVA面板色彩表现力的进一步提升。而AMVA通过将液晶分子的排布分割成更多的畴,对更大的视角进行了更好的补偿,减小了倾斜角度下透光率的波动,因此有效改善了色彩衰减的问题,并且能够比传统VA面板提供更好的画质。
C-PVA代表产品:三星F2370H、戴尔ST2310WA
其实相比于去年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C-PVA,我们更早接触到的应该是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PVA是由三星主导的技术,同样属于VA的技术范畴。

三星F2370H所采用的三星LTM230HP01面板
PVA的原理其实和MVA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液晶分子的不规则排列来实现广视角,因为PVA采用透明的ITO电极代替MVA中的液晶层凸起物,这样不但能够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透明的ITO电极可以增加开口率,最大限度减少背光源的浪费。在PVA的基础上,三星继续进行改进,又研制出了Super-PVA(S-PVA)面板,它的透光率更高,色彩表现也更鲜艳。

C-PVA面板像素结构
那么我们现在在主流市场中看到的C-PVA又是何方神圣呢?其实,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S-PVA的简化版本,其中主要是在控制电路,驱动芯片方面采用了主流TN面板的配备以降低成本。同时,C-PVA也没有采用S-PVA面板配备的背光系统,而是采用了在TN面板上应用较多的普通CCFL背光,不过C-PVA在可视角度等方面是无异于S-PVA的。
IPS代表产品:戴尔U2311H、AOC iF23
IPS(In-Plane Switching)是日立于2001年推出的广视角面板技术。IPS技术与VA最本质的区别是采用了完全平行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式,这就使得IPS天生拥有非常优秀的可视角度。

戴尔U2311H所采用的LGD LM230WF2面板
不过,在当时IPS面板也存在着响应时间高、亮度不够的问题。同时,由于液晶分子水平排列,电压的两级只能置于玻璃基板内,造成了面板的开口率较低,反映在画面上就是亮度不足,对比度较难提高。

IPS面板像素结构
后来,日立又推出了S-IPS(super-IPS)技术,很好地改善了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但是开口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IPS、S-IPS都是日立的杰作,但是LG Display的IPS面板在业界无疑更加具有知名度。目前在显示器、电视机等领域中,产品所采用的IPS面板普遍出自LG Display。
参测产品规格一览

产品型号 明基VW2420H 三星F2370H 戴尔U2311H
面板类型 AMVA C-PVA IPS
背光源 白光LED CCFL CCFL
尺寸 24英寸 23英寸 23英寸
最佳分辨率 1920×1080 1920×1080 1920×1080
亮度 250cd/m2 300cd/m2 300cd/m2
对比度 3000∶1(静态) 3000∶1(静态) 1000∶1(静态)
响应时间 8ms(灰阶) 8ms(灰阶) 8ms(灰阶)
水平垂直视角 178°/178° 178°/178° 178°/178°
接口 D-Sub、DVI-D、HDMI DVI-D、HDMI D-Sub、DVI-D、DisplayPort
参考售价 2199元 2259元 1750元


在2009年,戴尔推出了一款型号为2209WA的广视角LCD。它并没有采用S-IPS、H-IPS等当时人们熟知的,常用于液晶电视机、高端LCD显示器上的面板,而是采用了一款名为E-IPS的平价广视角面板。
它拥有了与IPS面板一样的水平/垂直178°的可视角度,但其采用了TN面板标准色域的CCFL背光和滤光膜等配件,这使得它的NTSC色域只有普通TN面板的水平,与中高端IPS面板动辄92%甚至超过100%的NTSC色域范围不能比。而且E-IPS面板这一称呼更多是通过品牌厂商的宣传所得,但面板的生产厂家LG Display并没有为这类平价广视角面板正式命名为E-IPS,所以这里我们还是把这类面板统称为IPS。
为什么选择它们?为了比较三类广视角面板的性能,我们从采用这三类面板的LCD中各选择了一款产品来参与测试。我们还特意选择了某一类面板中最新的一款产品,这样能较好地反映出该面板近期的一个状况。最终参测的产品为明基VW2420H(AMVA)、三星F2370H(C-PVA)、戴尔U2311H(IPS),这三款产品的报价都在2000元左右,符合我们对平价广视角LCD的定位。

明基VW2420H

戴尔U2311H

三星F2370H
我们要测试的项目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所有参测LCD都将按以下步骤进行调试。一、在测试前所有样机都先开机运行至少30分钟。二、将样机恢复到出厂状态,然后将亮度和对比度调节至最大,并调节对比度直到能完全或尽可能多地显示灰阶。

测试项目 亮度
对比度
画面不均匀性
NTSC色域范围
可视角度
功耗
图片及高清视频回放效果
测试工具 柯尼卡美能达CS-200分光色度仪
功耗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ColorFacts Test Patterns
高清图片、高清视频若干
测试环境 MC影音实验室

三、由于不同LCD内置的色温设定值不同,因此我们都统一采用自定义色温,通过仪器将80%灰阶时的色温校准到6500K后再进行测试。为了保证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样机统一使用DVI接口与电脑连接。
亮度数据解读:在本项测试中,我们测试了每款产品屏幕上平均分布的9个点的亮度平均值。标称250cd/m2亮度的AMVA机型(明基VW2420H)实测成绩反而好过标称3000cd/m2亮度的C-PVA机型(三星F2370H)。
IPS机型(戴尔U2311H)的实测亮度最高,超过了300cd/m2,同时也达到了标称值。其实亮度的高低主要是由背光决定的,AMVA机型采用了LED背光,而目前采用LED背光LCD的亮度水平普遍在250cd/m2,相比采用CCFL背光产品普遍300cd/m2的亮度水平稍低。而如果AMVA机型改换成CCFL背光,亮度提升到300cd/m2甚至更高其实并不是难事。
对比度数据解读:在全开全关对比度方面,三类面板的实测成绩都达到了标称值,其中AMVA机型更是超过标称值不少,C-PVA机型的表现也不错。而IPS机型虽然也达到标称值,但1000∶1左右的对比度与两款VA面板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还在于IPS面板本身的特性,由于液晶分子水平排列,电压的两级只能置于玻璃基板内,造成了面板的开口率较低,这也使得它的对比度较难提高。而在对实际应用更具指导意义的ANSI对比度方面,AMVA机型与C-PVA机型继续保持优势,600∶1左右的成绩比一般TN面板的产品好不少,同时两者成绩相比全开全关对比度时,也变得几乎没有差距。IPS机型则维持在400∶1左右的主流水平上。
画面不均匀性数据解读:在亮度不均匀性测试中,C-PVA机型的表现最好,成绩为1.11,考虑到它23英寸的屏幕尺寸,这一成绩即使与更小尺寸的机型相比也属不错。AMVA机型次之,1.13的成绩也还不错,而IPS机型1.18的不均匀性则表现一般。
而在黑场不均匀性测试中,C-PVA机型从成绩上看最差,不过由于其黑场下亮度很低,因此虽然其测试成绩在绝对数值上差距不大,但是换算成不均匀性的成绩则有些吃亏。另外两款机型的成绩都在1.3左右,表现中规中矩。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20:14 | 只看该作者
色彩饱和度数据解读:由于这三类广视角面板都是为消费级市场量身打造的,所以在色彩饱和度上,我们就能看出它们和以往应用在中高端以及专业机型上的前辈们的差异所在了。

明基VW2420H(AMVA)的NTSC色域为74.35%
三个机型的NTSC色域范围都在72%~75%范围之间,而这一区间正好也是目前采用TN面板+CCFL背光源的主流显示器所在的色域范围,与面向更专业人群的广视角LCD普遍超过90%甚至更高的NTSC色域不可同日而语。

三星F2370H(C-PVA)的NTSC色域为72.6%
由于色域范围主要受背光源的影响,所以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平价广视角面板从成本角度出发,在背光源上都采用了与TN面板相同的普通CCFL背光。

戴尔U2311H(IPS)的NTSC色域为72.21%
所以虽然它们都采用了广视角面板,但在色域范围这一项规格上,它们和采用TN面板的显示器没有明显区别。
可视角度数据解读:虽然同为广视角面板,但不同面板类型在实际显示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按照传统观点来看,由于IPS采用完全平行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式,所以其在可视角度方面的表现要好过VA面板。
不过从实际的测试结果来看,C-PVA机型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逊色于IPS机型,在水平偏转角度80°(单向40°)的时候,屏幕中心点对比度甚至超过了1000∶1。
从整体表现来看,相比TN面板,不同类型的广视角面板在可视角度方面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当然,如果对大偏转角度下观看的画面质量要求更高,C-PVA机型和IPS机型更值得考虑。
功耗测试数据解读:在功耗测试中,成绩的好坏主要依靠背光源,毕竟它的功耗占据了整个显示器功耗的70%左右。采用白光LED背光的AMVA机型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不但绝对功耗最低,其能源效率也是三类面板中最高的。
功耗测试结果表

明基VW2420H(AMVA) 三星F2370H(C-PVA) 戴尔U2311H(IPS)
最大亮度下 36.89W 38.29W 40.24W
关机状态 0.43W 0.34W 0.33W
能源效率 1.19cd/W 0.92cd/W 1.16cd/W
20%亮度水平 20.97W 22.38W 23.04W
40%亮度水平 24.85W 26.47W 26.49W
60%亮度水平 28.88W 30.63W 29.91W
80%亮度水平 32.81W 34.51W 33.79W


C-PVA机型虽然功耗控制得不错,而且关机功耗甚至比AMVA机型更低,但是由于它的亮度水平不高,所以拖累了其能源效率,0.92cd/W只能排名最后。而IPS机型虽然功耗最高,但由于它的亮度也最高,所以它的能源效率反而达到了1.16cd/W这一较高的水准。
主流消费市场广视角LCD产品一览

面板类型 产品型号 主要规格 参考价格
AMVA 明基VW2420H 24英寸、白光LED、1920×1080、
3000∶1(静态)、D-Sub、DVI-D、HDMI
2199元
明基BL2400PT 24英寸、白光LED、1920×1080、
3000∶1(静态)、D-Sub、DVI-D、DisplayPort
2599元
C-PVA 三星F2370H 23英寸、1920×1080、
3000∶1(静态)、DVI-D、HDMI
2259元
戴尔ST2310WA 23英寸、1920×1080、
D-Sub、DVI-D、HDMI
1999元
IPS 戴尔U2311H 23英寸、1920×1080、D-Sub、
DVI-D、DisplayPort
1750元
戴尔U2211H 21.5英寸、1920×1080、
D-Sub、DVI-D、DisplayPort
1650元
AOC iF23 23英寸、1920×1080、D-Sub、DVI-D 1399元
AOC iF22 21.5英寸、1920×1080、D-Sub、DVI-D 1299元
玛雅T230 23英寸、1920×1080、D-Sub、DVI-D 1499元


从能效等级来看,AMVA机型与IPS机型都达到了国家一级能效等级,而C-PVA机型虽然关机功耗达到了一级能效等级的要求,但是受到能源效率的拖累,其能效等级只能算作二级。
实际应用对比体验看过了客观测试成绩,下面我们还是通过最直观的比较,来考察一下三款广视角LCD在实际显示中的表现,考察内容为回放高清图片以及播放高清视频文件。之所以选择这两项应用,还是因为针对消费级主流市场的广视角LCD,其主要应用仍然集中在游戏、电影等多媒体娱乐方面,毕竟它们在色彩方面并不占优势,同时分辨率又都达到了全高清的水准。通过显卡的双DVI接口分别输出到其中两款LCD上,采用屏幕复制模式,这样就能在两款LCD上显示同样的内容,并进行两两对比。
得益于更高的亮度,IPS机型的画面显得更加明亮,当然其他两个机型的亮度应付各种应用其实也已足够。不过在同样情况下,具备更高亮度的显示器无疑在多媒体应用中有更佳的适应度和表现。而在对画面的细节呈现上,虽然三款机型对灰阶的表现上都不错,但相对来说,AMVA机型以及C-PVA机型对细节的表现,特别是暗处场景的细节呈现上要更胜一筹。具体来说,图片中暗部场景中的细微差别能呈现得更明显,清晰。
当我们坐在与显示器大概45°的角度下观看屏幕时,可以感觉到C-PVA机型和IPS机型在较大的偏转角度下,画面色彩不容易失真。而AMVA机型此时则有些偏色,通过对比右键菜单的色彩就能很清楚地发现。而在正对屏幕时,三类显示器在色彩方面几乎感觉不出明显差异。另外虽然目前广视角面板的黑白响应时间仍然较高,不过它们普遍在更具实际意义的灰阶响应时间上有不小的提升。因此在回放动态画面时,都感觉不到有拖影或模糊的情况,可见其响应时间足以应付电影、游戏中的动态画面。
写在最后测试结束,在三类广视角面板互相比较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广视角产品相比主流的采用TN面板的显示器,它们的整体优势在什么地方。可视角度上的优势使得它们比TN产品更适合用在需要多人分享屏幕信息的应用中。而广视角LCD在灰阶的表现上也更好,也就是说我们在看电影、玩游戏的时候,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另外在对比度方面,大多数广视角LCD也有着更好的性能,反映在实际应用中对画面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小的作用。同时,以往困扰广视角LCD的高功耗,随着白光LED背光的引入以及传统CCFL背光的改进,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其整体功耗水平和同尺寸采用TN面板的LCD没有什么区别。至于价格方面,广视角产品的价格普遍在2000元左右,部分采用IPS面板的产品价格甚至不到1500元,与同尺寸的TN产品价差并不算大。
三类广视角LCD之间的比较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从各项测试的成绩来看,AMVA面板在对比度方面有一定优势,反映在实际应用中,对画面的层次表现更好;IPS面板的可视角度、亮度表现更出色,画面显示效果更明亮,在多媒体应用中能有更好的表现。而C-PVA面板的综合性能不错,各项成绩比较平均。至于功耗部分则只做参考,毕竟参测的AMVA机型采用了在功耗方面有优势的白光LED背光,而C-PVA和IPS机型如果使用白光LED背光,功耗方面应该没太大区别。虽然三类面板各有所长,但排除测试成绩上的差异,其实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显示效果可谓半斤八两,差异并不是非常明显。这固然有近两年来面板厂在广视角面板技术研发上的进步,使不同类型的面板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同时也由于成本的关系,一些面板厂在除面板之外的部分,如背光源、驱动IC等方面采用了TN面板上的组件,因此它们的性能更加趋同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产品性能差异处于可接受范围的前提上,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广视角LCD时,不妨多把目光放在产品提供的功能以及接口上。因为选择广视角LCD的消费者,大多数仍是重视多媒体娱乐的游戏、电影玩家,或是不满足于TN面板性能,同时又不需要专业机种的办公、商务人群。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广视角面板本身的特性之外,产品是否提供有某些功能或丰富的接口也显得很重要。因此在目前产品性能同样日益趋同的消费级广视角LCD市场,只有综合考虑产品的多个方面,才有可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广视角LC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1-26 20:59 | 只看该作者
S-PVA 就没有便宜的吗
害得我只要入了S-ips,哪个油腻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1-26 21:5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AMVA还是有点优势的,起码看起来不累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1-26 22:08 | 只看该作者
表里的价格明显不靠谱啊,DELL的ST2310WA比U2311H还要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1-26 22:4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没有色彩测试呢?没有三原色和高清图片测试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1-26 22:54 | 只看该作者
先在22寸的都死绝了?我不喜欢太大的屏幕啊,谁来出一款1680分辨率的神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1-27 08:52 | 只看该作者
22寸的恐怕是首推2209WA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1-27 12:21 | 只看该作者
我有HP2275W,全新机,想要站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1-27 12:31 | 只看该作者
进来看看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lyingfish0531 该用户已被删除
11#
发表于 2010-11-27 13:4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11-30 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mastpoko 的帖子

入了三星F2370H,觉得拖影的问题还是挺严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11-30 10:26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明基的可视角太差了,完全不像是广视角的屏,只能和TN的比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11-30 12:02 | 只看该作者
  明基的要是质量再过硬点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1-30 12:52 | 只看该作者
MVA 根本不配叫广角。。。角度跟TN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11-30 15:54 | 只看该作者
S-IPS/S-PVA 使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12-2 16:53 | 只看该作者
哎,都是16:9的比例,无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12-2 18:14 | 只看该作者
C-PVA的灰阶表现最好?我是不是眼花了........最差变成最好??C-PVA的廉价版本都暗部细节黑糊糊的一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12-2 22:12 | 只看该作者
stuart123 发表于 2010-11-26 22:54
先在22寸的都死绝了?我不喜欢太大的屏幕啊,谁来出一款1680分辨率的神机

2209WA蛮不错呀,还是值得入的,另外坛子上面有兄弟卖一款KTC 22的显示器,和2209WA采用一个面板,才850米,看买了的人讲蛮不错,应该是性价比无敌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12-2 22:13 | 只看该作者
cdyj 发表于 2010-11-30 10:26
感觉明基的可视角太差了,完全不像是广视角的屏,只能和TN的比比了

MVA都这样,当年长城M247基本就一个TN屏,除了从下往上看好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4-6-5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