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京宝梵 于 2010-12-12 18:11 编辑 6 Q6 v' X/ [1 m5 t
; w5 p4 Y& u8 Y
; L6 Y+ O; f$ N6 N8 f7 Q; U( D* Z- s: m5 e& H
其实是迫不得已入了这片板,原因有二:一、DK X58在我要入的时候满世界无货,UT的热量又太恐怖。二、爱妻的价格又让人犹豫再三,结果就随手抓了一片这个板子外加一颗最廉价的32纳米奔腾。
5 i* d3 I9 \. U/ _5 X& ~. k板子到手,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最新的一系列技术和噱头还是用上了:外接USB刷BIOS,数字PWM芯片,ESATA和USB二合一,改跳线清CMOS为微动,有了光纤输出。做工和料子还是一如既往的舒服,很符合DK的定位。配件方面也很有DFI特色,加长的跳线帽是必不可少的,这次因为有了USB外接刷BIOS的功能,所以多了一根USB线,挡片还是很让人不爽的单薄金属片,玩惯DFI的可能早就习惯了。
6 a6 J3 z2 `% Q# {% I! f& F: S废话不多说,说说新BIOS。第一次用上AMI,也是DFI收官之作了,可惜啊。这板子BIOS上手有点技巧,弄不好就外频墙了。用惯一线三强的哥们儿第一次玩这板子,我敢打保票会觉得郁闷,外频到了180附近,怎么都冲不上去了。U和VTT电压加到冒烟,高外频始终就上不了。秘密其实不在电压上,就在内存时序上。尔必达E,现在最普遍的普条颗粒,8 24 8 8 14 74 7 7 7 35用这个时序可以先跑起来,PSC可以走7 8 7 24 10 88 6 6 6 28这个时序,切记在没有完全摸清颗粒习性的时候,不能走AUTO时序,不然你会被墙得很惨。等摸清习性之后,小参再慢慢收。现在我的U跑200外频,条子跑1600,非常轻松,时序收到6 7 6 18都没有任何问题* d& T" g( ~+ U6 W2 l5 D6 I( Z
OVER,稍后补图; o' F1 n. \# n) Y M' R
' [/ ]( ^$ R8 e, i4 g' p! s$ E+ b8 E1 ?! a; ]
/ G! |: O' {, G" W0 l'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