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28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超越,或者是被超越,南海6巅峰对决NH-D1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2 2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tx420 于 2011-2-22 21:01 编辑





▲超频三 南海6外包装



▲底座面  积全面支持所有平台的处理器



▲热管弯曲度对比





▲南海6安装情况



▲猫头鹰NH-D14安装情况

就安装底座而言猫头鹰的人性化就完全体现出来了,因为猫头鹰使用到了主板原配的底座挡板只要附加一枚螺丝以及塑料柱就可以完成 散热器主体的安装了,简易性高!



▲相对比简单易安装的猫头鹰扣具



▲硅脂九点 涂抹法以下测试均是采用此种涂抹方法



▲猫头鹰扣具的固定特写

对于内存的兼容性这位以“硬”优势著称的猫头鹰NH-D14也是吃尽了苦头,只能在主板I/O处安装12cm风扇在内存插槽那边就不能安装风扇所以在装入机箱的时候可以考虑只安装中置14cm风扇形成前进后出的风道如果要安装双风扇在AMD平台 上机箱内部风道就要做一番新的改革了!



▲两个双塔兄弟的合影

兼容性的测试到此结束对于南海6的表现在AMD平台上不尽人意,在其他的intel平台上由于能够实现侧吹所以兼容性上绝对是优于AMD平台,对于AMD平台用户是否可以购买此款产品鄙人觉得由你手中的内存决定!高低不同插槽位置不同都是决定因素!

测试一:线性电压测试

在线性电压测试中我们把开核的220处理器锁定在3.5G的主频下默认电压为1.3125v然后通过超频软件调节增加电压,增加的幅度为0.0125v或许对于AMD处理器而言所带来的热功耗比较小,作为测试的结果不论数据大小其实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在每个电压设定下均运行15分钟的Prime 95 Blend模式,在Test2开始时,打开Everest监控温度,并记录平均温度,到第10分钟时清除Everest上的数据,然后截图10~15分钟的平均温度图并把表面温度的记录平均值作为最后的表面温度,由于开核处理器在开核心后失去核心温度所以对于核心温度暂无法获知。这样我一共可以得到7组数据,每组数据应该会随着电压的提升而提升。在这组测试中,我会加入猫头鹰NH-D14的对比数据,为了保证测试的公平性,我在猫头鹰NH-D14上也搭配南海6的原配风扇,并且在每一组测试时监控室温的变化,把软件记录的读数减去室温的变化值作为最后的对比数值。PS:其中的电压值采用万用表直接从cpu8pin供电处读取而电流值则采用钳式电流表读取。室温由三合一数显时钟表读取。



▲测试平台简介

测试成绩如下



▲南海6线性电压统 计表



▲猫头鹰NH-D14线性电压测试 统计表



▲线性电压测试对比图

从线性电压的对比中我们可以获知其实南海6与D14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散热实力上差距大而在做工上差距依然也还是很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D14拥有着比其更加大的散热面积,而在热管与鳍片的衔接方式上焊接与穿Fin直接带来的热传导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种优势叠加起来D14自然尝到了点头,大块头有大智慧。虽然我们都是采用统一的超频三南海6原装风扇测试但是二者所存在的差距却是令人遗憾的说。

热阻值简测

对CPU散热器的评价,最最重要的当然是看它的散热性能。而“热阻值”在专业的散热实验室中是最常用的用来评价散热性能的指标。

热阻的一般定义为:  Rca=(Tc-Ta)/Pc

其中Tc为CPU表面温度,Intel和AMD都规定其为CPU钢盖表面正中心位置的温度。 Ta为环境温度,但Ta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机箱温度”,而是指散热器风扇的进风口温度。Intel和AMD都严格的规定,Ta是在风扇进风口上方,非常靠近风扇的位置的一组测温值的算术平均值。P代表CPU功率,是Intel和AMD给出的散热设计功率(TDP),也是某款CPU能达到的最大功率。我们可以把“热阻”理解为电路中的电阻,两个温度的差值相当于电压,而CPU的功率相当于电流。在一定的环境温度和CPU功率下,热阻少的散热器会让CPU表面温度更低,其性能也就更好。

以下测试的数据电压值来自直接读取万用表数据而电流数值则是直接读取钳式电流表,至于环境温度就是读取离处理器10cm处的三合一数显温度表。对于热阻值的测试数据我们应用上组线性测试的数据。可能在测试的过程中会有数据上的不精确但是他告诉我们大致的总体取向,所以此次的测试结果在大体的参考方向上还是具有可塑性的。

测试结果如下

南海6测试结果



▲南海6热阻值测试结果

猫头鹰NH-D14测试结果



▲猫头鹰NH-D14测试 结果



▲测试数据汇总

热阻值测试小结:对于cpu散热器的评价最主要的就是其散热功能的好坏,所以用热阻值来衡量一个散热器的优劣是再适合不过的,从以上的测试结果来看国内首款双塔面对奥地利散热巨头深表鸭梨,在性能不济的同时要是在价格上占有优势还是一款挺有看头的产品,作为定价在399的南海6而言这个优势就显得十分薄弱,在400价位的主流型高端散热器选择范围比较大,南海6很难分到一杯羹,如果价格下跌100达到299的价位或许会有很多吸引力,但是还有一个敌手不能忽视,那就是采融的变形金刚。为了扩大采融在大陆的市场份额打压台系对手,采融已经让经销商把标准版变形金刚的价格下降到299的价位,面对这个强劲的对手,国内的散热器要面临巨大的考验,是在技术上寻得突破还是在价格上继续取得以往的优势则要看各家的应对策略了!我们都给国产散热鼓劲加油吧!

极限对抗赛

在测试散热器的软件选择上GX曾经写过一篇经典的文章《谁是火云邪神 8款烤机软件评测》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根据软件对处理器施压的大小来选择哪款软件对散热器进行测试,引用GX得出的结论:OR、SP2004、Prime95这三款烤机软件则非常适合作为散热性能对比软件使用。通过实际使用了解到,OR和SP2004在跑多线程CPU时都需要多开,而Prime95则只要直接输入多线程数量即可1个软件让CPU多核心多线程同时满载,不过Prime95不能自动记录测试时间,这点有待改进。而LinX和IntelBurning Test 之流则适合测试cpu的稳定性,因为其对cpu加压的程度更大使得cpu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功耗,在针对Everest测试中我比较在意只开FPU的设置下cpu输入功耗的表现后来在万用表以及电流表的直击下发现这种设置可以让处理器获得比LinX更高的功耗输入,所以本篇对比测试选用只开FPU的Everest对其进行测试。

测试主要项目:

1,3.5GHz/1.3125v的情况下使用只开FPU的Everest对其进行满载15分钟 第十分钟清除数据获得第十至第十五分钟的平均温度

2,4.0GHz/1.4500v的情况下使用只开FPU的Everest对其进行满载10分钟截取第十分钟时的温度数据

备注:我们为南海6装备的另一款风扇是来自COGAGE的1800rpm风扇正好与南海原装风扇的转速相呼应。



▲谁最给力?只开FPU的Everest逼出13.8A的电流值可以说比LinX更“骚”=烧 !



▲加压1.45v的时候c4f主板提示已达到crazy电压状态了要知道其实1.2875v的时候就已经是high电压提示了,默认是1.2 1v



▲双风扇版 南海6



▲猫头鹰原装人马上阵

首先我们对比的是南海6单双风扇在不同频率下的表现



▲使用FPU版的Everest烧机比prime95以及LinX都要变态

装备第二风扇后南海6的效能确实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平均都下降3度,所以建议购买南海6的玩家安装双个风扇,由于以上测试时基于1800rmp左右的转速所以在噪音上还是比较吵的,至于在1300rmp的情况由于时间问题鄙人暂时没有去测试,追求静音的话必然使得温度上升,在前者测试的结果下你还可以参考下下面对比原装P12+P14风扇的猫头鹰D14,差距那是立竿见影的。



▲猫头鹰&南海6共舞FPU版Everest发烧测试

面对施压狂魔,猫头鹰表示毫无鸭梨,而南海6则是相对而言略显疲惫,南海6与D14对决的过程中仅在低频双风扇满载的时候逼近对手而在其他高频高电流的冲击下离D14之间足有3摄氏度的差距,虽然仅仅是这3度但我相信随着频率的继续升高,南海6与D14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对于一个定位于5xx多的高端散热器南海6以其身先士卒的精神演绎了一段壮士悲歌,虽然二者之间差距较大,但是敢于亮剑的精神都是你我学习的楷模,只有敢于碰撞敢于迎接挑战才会不断进步,南海6作为超频三试水的首款双塔散热器虽然目前仍无法匹敌对手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改进版的南海6必然会凯旋归来。
2#
发表于 2011-2-22 22:26 | 只看该作者
好,很中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2-23 08:24 | 只看该作者
南海6性能其实还是过得去的,主要是摒弃了那令我极为不爽的所谓热管直触HDT技术,可惜400米,可以说除了狂热OC3粉丝,有点**的都会选变形金刚,南海6卖300米的话,就会具有不小的竞争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2-24 0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2-24 11:58 | 只看该作者
主要价格还是太贵了,本土品牌应该价格有优势才对的,OC3硬是要把价格定的跟国外高端品牌的价格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oosle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11-2-24 20: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2-24 22:15 | 只看该作者
管子好多,好多管子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2-25 11:17 | 只看该作者
娃娃脸雪糕 发表于 2011-2-23 08:24
南海6性能其实还是过得去的,主要是摒弃了那令我极为不爽的所谓热管直触HDT技术,可惜400米,可以说除了狂热 ...

现在就是300米啊。论坛商家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9#
发表于 2011-2-28 10:0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2-1 16: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