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07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MD发布OpenCL大学套件推动并行计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7 1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业通用标准OpenCL帮助开发者更加快捷轻松地创建强大的多平台应用
2011年2月23日,加州桑尼维尔讯 —— AMD公司 (NYSE: AMD)今天宣布推出一款OpenCL™大学套件,可以为任何大学所使用,从而帮助他们开展OpenCL编程教学课程。
AMD的这一举措再次体现了AMD对于教育界的承诺,它包含了一系列战略性研发项目,以使下一代软件开发者和程序员能够在当前异构计算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OpenCL是当前唯一真正适用于异构计算的开放行业标准,可以帮助开发者充分利用CPU和GPU的计算能力,从而创建出更具创新性的应用,带来更生动的计算体验。
负责AMD Fusion体验项目的AMD公司副总裁Manju Hegde表示:“作为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前任教授,我坚信学校课程设置是培养优秀人才并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通过确保像OpenCL这样的业界标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元素,我们正促进PC应用开发生态系统做好准备,以便充分利用未来的异构计算。”
美国东北大学工程学院本科部副院长David Kaeli教授表示:“教导学生有效地利用OpenCL标准,涉及到并行编程的复杂性,以及基于多元化硬件技术的计算设备对异构计算的支持。由AMD推出的OpenCL大学套件简单易懂,有利于教师快速地应用于他们的课程中,帮助教师兼顾教法和高水准的结构研讨。”
该大学套件共包括13个系列讲座,同时配有指导用书和备注文稿以及必要的代码范例。想要更多了解OpenCL无需理解课程教材;学生仅需具备基础的C/C++编程,但需要借助C/C++编译器和OpenCL 工具(如AMD应用软件开发包)来完成。
OpenCL 在学术界广泛流行,许多大学已经增设了类似OpenCL的课程。想了解更多关于已开设该课程大学的信息,请访问 OpenCL Zone  。如果您想开设这门课程,请点击。
对于异构计算技术性论文感兴趣的学生和开发商,AMD将于6月13日至16日在华盛顿州西雅图举行首次AMD Fusion 开发者峰会。与会者将有机会参与场内互动,更好的了解应用软件,充分使用APU并行处理能力,将像超级计算机一样的性能应用到我们日常计算的任务中。
头像被屏蔽
2#
发表于 2011-2-27 16: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2-27 18:59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免费下载的,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2-27 19:0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Intel之类厂商的强力推动,靠AMD是不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2-27 19:26 | 只看该作者
amd的软件一直很渣,
nv的cuda开发套非常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2-27 20:28 | 只看该作者
A卡的我OPENCL用过,和NV在GPU并行计算领域相比恐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2-27 2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iaolu 于 2011-2-27 21:05 编辑

opencl 是公共的标准。是苹果提出来了。cuda什么的就不要拿来比较了。再过两年消费业界也没有人谈论cuda了。高端科研和大型计算机可能还会用一用cuda。
把opencl 1.1规范的支持厂商贴出来,apple,高通,sony,intel,amd,nvidia。我实在不相信opencl不能战翻cuda.amd至少推广的是公共标准。不像nvidi**广私有的标准卖显卡的做法.

Benedict Gaster, AMD
Bill Licea Kane, AMD
Ed Buckingham, AMD
Jan Civlin, AMD
Laurent Morichetti, AMD
Mark Fowler, AMD
Michael Houston, AMD
Michael Mantor, AMD
Norm Rubin, AMD
Victor Odintsov, AMD
Aaftab Munshi, Apple
Abe Stephens, Apple
Benjamin Lipchak, Apple
Bob Beretta, Apple
Daniel N. Gessel, Apple
David Black-Schaffer, Apple
Derek Gerstmann, Apple
Geoff Stahl, Apple
Ian Ollmann, Apple
Inam Rahman, Apple
Jeff Kidder, Apple
Jeremy Sandmel, Apple
John Stauffer, Apple
Kathleen Danielson, Apple
Michael Larson, Apple
MonPing Wang, Apple
Nate Begeman, Apple
Nick Burns, Apple
Nicolas Moss, Apple
Ralph Brunner, Apple
Stephen Canon, Apple
Tanya Lattner, Apple
Travis Brown, Apple
Anton Lokhmotov, ARM
Dave Shreiner, ARM
Hedley Francis, ARM
Robert Elliott, ARM
Scott Moyers, ARM
Last Revision Date: 9/30/10 Page 10
Tom Olson, ARM
Roger Nixon, Broadcom
Rob Barris, Blizzard
Alastair Donaldson, Codeplay
Andrew Richards, Codeplay
Andrew Brownsword, Electronic Arts
Eric Schenk, Electronic Arts
Erik Noreke, Ericsson
Jacob Strom, Ericsson
Teddie Stenvi, Ericsson
Zhengrong Yao, Ericsson
Brian Murray, Freescale
Avi Shapira, Graphic Remedy
Uri Shomroni, Graphic Remedy
Yaki Tebeka, Graphic Remedy
Barry Minor, IBM
Brian Watt, IBM
Dan Brokenshire, IBM
Greg Bellows, IBM
Joaquin Madruga, IBM
Mark Nutter, IBM
Joe Molleson,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Aaron Lefohn, Intel
Andrew Lauritzen, Intel
Craig Kolb, Intel
Geoff Berry, Intel
John Kessenich, Intel
Josh Fryman, Intel
Hong Jiang, Intel
Larry Seiler, Intel
Matt Pharr, Intel
Michael McCool, Intel
Murali Sundaresan, Intel
Ofer Rosenberg, Intel
Paul Lalonde, Intel
Stefanus Du Toit, Intel
Stephen Junkins, Intel
Tim Foley, Intel
Timothy Mattson, Intel
Bill Bush, Kestrel Institute
Lindsay Errington, Kestrel Institute
Jon Leech, Khronos
Benjamin Bergen,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Marcus Daniels,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Last Revision Date: 9/30/10 Page 11
Cormac Brick, Movidia
David Donohoe, Movidia
Jyrki Leskelä, Nokia
Kari Pulli, Nokia
Amit Rao, NVIDIA
Bastiaan Aarts, NVIDIA
Chris Cameron, NVIDIA
Christopher Lamb, NVIDIA
Ian Buck, NVIDIA
Jason Sanders, NVIDIA
Jaydeep Marathe, NVIDIA
Jian-Zhong Wang, NVIDIA
Kedar Patil, NVIDIA
Manjunath Kudlur, NVIDIA
Mark Harris, NVIDIA
Michael Gold, NVIDIA
Neil Trevett, NVIDIA
Vinod Grover, NVIDIA
Xiangyun Kong, NVIDIA
Yogesh Kini, NVIDIA
Yuan Lin, NVIDIA
Dairsie Latimer, Petapath
Neil Hickey, Petapath
Alex Bourd, QUALCOMM
Andrzej Mamona, QUALCOMM
Chihong Zhang, QUALCOMM
David Garcia, QUALCOMM
David Ligon, QUALCOMM
Robert Simpson, QUALCOMM
Jonathan Grant, Renesas
Yanjun Zhang, S3 Graphics
Robert Schulman, Seaweed Systems
Erwin Coumans, Sony
John Bates, Sony
Thierry Lepley, STMicroelectronics
Ajit Kamat, Symbian
Alan Ward, Texas Instruments
Madhukar Budagavi, Texas Instrument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2-27 21:11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的就是个笑话,opencl厂商多有什么用,拿得出产品吗?
知道opencl规范实现的最完整,性能最好是谁?还是nv。
当然nv确实不厚道,游戏卡阉割双精度浮点数,让个人就能有HPC
又要推后好多年了,谁让amd这么烂,几乎不能给nv和intel什么压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2-28 00:50 | 只看该作者
谈通用计算,intel是不肯用心做,amd是想做都做不好,万年老二的名字岂是浪得虚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2-28 02:15 | 只看该作者
就算是开放的opencl,貌似还是NV做的更给力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2-28 10:56 | 只看该作者
Cuda我是不用了,反正opencl在n卡上能爽跑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2-28 11:09 | 只看该作者
NV看着OPENCL和CUDA只能抚菊轻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2-28 14:01 | 只看该作者
CUDA和OPENCL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基于一个私有标准,而后者是诸多业界同行共同协商后的一个开发式公共平台规范,虽然CUDA目前得以一定程度的运用,但是实则并非前景广阔和美好,毕竟一家公司的实力再怎么强仍有限,不如拉点人一起来做事,所以只要OPENCL的标准在不断完善和进步,那么就迟早有一天会超过CUDA。这其实并不能算作AMD的功劳,AMD顶多也就算一个牵头人之一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2-28 17:17 | 只看该作者
SnakeLee 发表于 2011-2-28 02:15
就算是开放的opencl,貌似还是NV做的更给力些

就是有些人不是这么理解的呀? 认为从cuda换成了OpenCL,AMD就翻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2-28 18:01 | 只看该作者
asdfjkl 发表于 2011-2-28 17:17
就是有些人不是这么理解的呀? 认为从cuda换成了OpenCL,AMD就翻身了.

opencl 在多核cpu和gpu上面都能跑。最能发挥用处的还是像fusion cpu/gpu的集成这样的产品。如果单纯在gpu 上面跑opencl。其实用shader就可以了。。因为现在的shader, 越来越向通用计算靠拢了。对了,现在cpu 上面可以跑cuda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2-28 18:47 | 只看该作者
NV 搞 cuda 这么久还不是眼高手低,吹太多没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estlee 该用户已被删除
17#
发表于 2011-2-28 18:5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2-28 20:41 | 只看该作者
jiaolu 发表于 2011-2-28 18:01
opencl 在多核cpu和gpu上面都能跑。最能发挥用处的还是像fusion cpu/gpu的集成这样的产品。如果单纯在gpu ...

纯属YY,fusion在众X眼中已然是神物了。

就连GF100,这种为了通用计算而付出大量晶体管,增加了很多和游戏无关的特性后,使用者仍然觉得还需要很大的发展,还需更给力方可。
那Fusion,就是CPU+游戏GPU拼在一起的玩意,怎么可能最能发挥OpenCL。。。?
论带宽,自己算CPU+GPU一起抢原来只是CPU的带宽。
论CPU,最厉害的也是K10,不看看K10的带领下AMD在服务器市场丢了多少?
论GPU,往死力超也不可能敢上独立GPU的中端(无论是A还是N的)
两只火鸡组不成一只老鹰!
AMD真想在并行计算上给力,还得看28nm的高端产品是否给力! 还得看推土机是否推得动沙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2-28 22:33 | 只看该作者
jiaolu 发表于 2011-2-28 18:01
opencl 在多核cpu和gpu上面都能跑。最能发挥用处的还是像fusion cpu/gpu的集成这样的产品。如果单纯在gpu ...

设计目标是可以在CPU上跑,否则CUDA那个“U”没法体现了。
OpenCL,还是看看是不是有强力厂商真心支持吧,否则前景不看好

倒是DirectCompute,可能会有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9 11: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