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z243 于 2011-4-8 00:53 编辑
前面是絮絮叨叨 想直接看经验的 请直接跳到红字部分
01年开始接手一个小单位的数据储存和维护 业余的 帮老爹的朋友 0收入
大概的性质就是重要资料 数据库 这个小单位就是靠里面的数据吃饭 重要程度大概就是丢多少百分比的数据大概就丢多少的收入这样子
成本要求大概和现在的发烧玩家差不多 便宜 有备份就成 速度无所谓
那时候的盘 质量好 数据量也不大 所有数据不超过600g 那时候也没nas或者数据中心的概念 希捷u6 40g 30个就可以搞定了 用15块promise的整列卡 raid1 装在5台电脑上 挂进局域网 那时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方案
后来随着数据量增大 硬盘容量也开始增加 慢慢的开始接触刻录机 nas scsi硬盘 还有磁带机之类的存储方式 有些坚持下来了 有些 这是后话 民用硬盘的存储方式因为价格低 容量大 也没出过什么事情 一直用到现在 有了今天的这点拙见
硬盘区 我是后来的 有的时候看看大家在黑这个盘 毁那个盘的 其实我想以我多年的经验说说真实使用的硬盘和硬盘的保存方法
硬盘的保存:
硬盘保存无非分两种 通电保存和掉电保存
1.通电保存的秘诀在于纯净的供电和良好的避震使用环境 现在硬盘区有个论调 是盘坏了 必然是电源的原因 首先怀疑的是电源 这样的观点我觉得大部分正确 本人98年接触电脑 01年开始接触使用大量硬盘 慢慢的发现硬盘总体的损坏率越来越高 我觉得这和越来越缩水的机箱电源有很大的联系
早年我记得一个ibm的工作站机箱大概有40斤重吧 当年即使振动将军上了这样的机箱 哪个不是服服贴贴的呢 即使是死机之星重量一个也要顶上现在好几个铁皮机箱吧 想起现在的机箱上了硬盘嗡嗡响的画面 心里不免为数据担忧
电源也是保证硬盘温度运行的关键 名牌+高质量的电源 辅助以ups 这样硬盘想坏都难了 除非你不幸中了7200.11这样的冷枪 至于通电寿命方面 完全不用担心 我有一批7200.7 3.5w小时了仍然全体健康 要知道这是24小时×7 差不多四年的时间 个人使用的话 没必要担心这点 没等你想淘汰硬盘 你也许就不想要里面的数据了
2.断电保存 诀窍在于干燥去氧的环境 定期拿出来通电查看数据状态 2年左右 建议做一次数据对拷 消除地磁和磁性消失对数据的影响 大批量保存同型号容量的硬盘的时候(比如10块250g的7200.12) 建议备份一块同型号容量固件的硬盘做pcb的备份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放多了总有放着放着就挂掉的盘 我的经验是这样的盘基本上都是pcb损坏了 等到这个时候你就会庆幸当年你多备份一个替死鬼的决定是多么明智了
当然 以上保存方法都是附带raid1 极重要的数据还有刻盘保存的 好的盘片+好的刻录机 我觉得比硬盘靠谱 刻盘那是后话 这个以后再谈
我对各个品牌硬盘的印象: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已经挂掉的迈拓和ibm了 早年玻璃盘(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