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etaverse 于 2011-7-11 14:36 编辑 4 b) u* i6 I1 @$ Q
0 D/ a a# ?7 y8 G% D7 y, A6 j
! u2 c+ q0 N) d M7 Q5 G% n
6 H" V! B6 ]1 d$ u9 nwszd 发表于 2011-7-10 23:41 ![]()
2 h7 ]: ]! K5 X( ^2 ^$ f4 I b! ]事实上,大多数怀疑论者都是在用"理论"说事,真正去试听过的都没有几个吧.虽然线材只是音响器材中的一个环节 ... + \4 h% `& _6 T/ z, V6 r* o
6 s0 ?2 n9 E8 p5 _
- Z* H; S; N v/ f理论在其适用范围内是没错的,或者说精度足够。只是,线材,还有和器材链接后组成的系统,很多东西不是简单的由某个环节就起决定作用改变了音色,也就不是可以随便用某条定律就能简单解释。通常理论派和实听派争论的焦点在于两个地方:
8 \5 R2 r5 K# j: f# J4 |8 ?, c7 l) Z7 E1 `4 [' _2 S' ~
1、线对音质音色的影响,究竟是否真的存在;2、如果1的答案为是,那么线对音质音色的影响大小,究竟人耳听不听得出来。
5 t& J8 C& d+ [. E( b& m
' Q; Y) @. r" x8 m8 g- _剥离来看。
) o$ \! ^) y- o7 k4 v! |, u Q. R1 _, ~# A5 \, W1 ~3 g/ ~
对于1:
) v2 X$ Z) M& V3 j$ O% T
# H* J% w. z4 X$ K7 j7 K绝大部分人都无法通过仪器去测量;小部分人可能有条件进行实验,他们所设计的实验必须遵循严格控制变量、分组对照、大量可靠统计数据等条件,测量的对象绝非仅仅是阻抗,还应该要有其他更细微的参数,具体可能深入到金属原子结构那个层面的东西。这种专门针对音频信号线的实验研究,还没见过真有这样报告或论文在国际上权威科学杂志发表过,想必科学家里也没几个人那么EGGACHE,即便想做也未必会拿资源去浪费。。。
/ `8 s; I% [# x+ J. s+ S& R$ A; p0 Y* g4 V
对于2:2 l; y2 ^' s5 Y5 ^% _- |
, }; ^3 k! c3 O) b' G5 Y( l
这个相对比较好回答。如果一个人听觉正常以及对各种不同特点的声音有辨识能力(就一般人的水平,也许说不出乐器的名字,但能分辨各种乐器音色的差别),测试系统有一定档次(比如几K近W到几W的监听系统),是中性音色,没有明显过于厚暗或者太亮薄,说同是XX牌的4N OFC和6N OFC你听不出差别,或者同是XX牌的OFC和OCC你也听不出差别,又或者同档次且工艺很接近的XX牌和YY牌的同样是OFC你也听不出差别,都不奇怪,因为各个因素的差异影响非常小,几个变量一叠加,差异一叠加宏观上就可能差不多“抹平”了。- U9 {, `9 F8 U6 R( e
3 S Y8 E( J; z' D
后面待续。。。% t/ g, E8 M) _
% K7 I. U1 R. a. r6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