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酷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HIVI的1080对比了一下三种线材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2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酷风 于 2011-7-7 23:05 编辑 6 k4 A( e! m9 `
一生相随 发表于 2011-7-6 18:16 $ o5 |9 c( L/ u; ?
不要老跟酷版来数字游戏了,他刚好买到这些线,并顺便试了,如果他用200元的箱子试10000元的线然后告诉你, ...
$ ^* Q8 S6 A9 ]' \) {8 J
5 l% \* h4 A- Y7 r9 B6 }
{lol:]
  J$ l' l$ K+ x9 v谢谢你的解释,的确就是那么一回事( W$ I+ y* @) o5 h
要不是hivi的原配线看起来实在太不像话,我也不会想到要这样对比一下的
: O6 Z* X0 x! t# M  ~' x当然,如果你给我提供一条10000元的线,我愿意自费买一对200元的箱子来试' o  @! f; L" j  B* B& b  s2 x
4 B$ Z) W9 B) a4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7-8 09:2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想有10000元的线{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01:35 | 只看该作者
一生相随 发表于 2011-7-8 09:23
% R/ Q2 V1 W8 }$ V我也很想有10000元的线

! i% ?0 ?0 w) k( r! T+ b:({c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1-7-9 08:01 | 只看该作者
金子做的啊。。。还1万。。钱多了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1-7-9 13:51 | 只看该作者
安捷伦逻辑分析仪的原装测试线不要10000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1-7-9 14:32 | 只看该作者
小弟甘败下风:fu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1-7-10 20:16 | 只看该作者
HIFI 的东西太多玄乎了, ! T( J) H2 M, z0 ^% b, M/ K
主观感受过多 ,盲听测试能分辨出的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1-7-10 22:01 | 只看该作者
耳朵好才是真的好,趁着年轻多听听音箱,少听耳机,线的做用是有一些用的,但等了年老了再好的声卡线材就都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23:25 | 只看该作者
aska 发表于 2011-7-10 20:16 9 g- h- A: i* x, ?2 i$ L
HIFI 的东西太多玄乎了, ! \- g' j# F7 F$ n# c
主观感受过多 ,盲听测试能分辨出的不多。
- F5 T( ]" I* R3 ]' m
我只确保自己能听得出来,不保证其他人也能听出来
4 a6 i1 g$ o  @0 s+ i7 q9 Q6 {事实上,听不出来的人没法装听得出来. k! \# t% I3 {: p3 N" t7 ?
听得出来的人硬是说他听不出来,谁也拿他没辙
' T9 E4 k! L2 t* M. L#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1-7-10 23: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szd 于 2011-7-10 23:43 编辑
  z  F7 V! k+ m0 h
酷风 发表于 2011-7-10 23:25 . ]; a5 b' y' S, _( J* t
我只确保自己能听得出来,不保证其他人也能听出来/ T% M1 e8 T; r3 s. _
事实上,听不出来的人没法装听得出来, ^# K: _3 L- L/ z. m9 i% E  v5 f- M
听得出来的人硬 ...

$ B- B9 T: \4 j% U% z2 i$ l事实上,大多数怀疑论者都是在用"理论"说事,真正去试听过的都没有几个吧.虽然线材只是音响器材中的一个环节,不同的系统其作用强弱也有较大的区别,但认真尝试过的人应当都会肯定它的作用。
$ L' H! z% ^- B但是现在的理论家太多,又有众多的数字游戏可玩,比如9999元的器材+1元线材和9999元线材+1元器材这样的游戏。看了实在让人生厌。! `2 ^, ?5 T/ t. S  Y' G9 j
说白了,管他信不信呢,爱理论的去“思考”理论吧,我只享受我的音响。6 D7 Q, e4 e% u; k' h) Q$ l9 n
PS:此号只发9贴,从此只看不回
: S) D6 V' U( i2 b- t( k
6 p9 v# m! M6 `6 ^7 g) h3 _) u- q3 a* l4 y6 F+ R) D* i

, V; B! B$ ]" x2 f# C4 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左岸 该用户已被删除
51#
发表于 2011-7-11 10: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1-7-11 1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verse 于 2011-7-11 14:36 编辑 4 b) u* i6 I1 @$ Q
0 D/ a  a# ?7 y8 G% D7 y, A6 j

! u2 c+ q0 N) d  M7 Q5 G% n
6 H" V! B6 ]1 d$ u9 n
wszd 发表于 2011-7-10 23:41
2 h7 ]: ]! K5 X( ^2 ^$ f4 I  b! ]事实上,大多数怀疑论者都是在用"理论"说事,真正去试听过的都没有几个吧.虽然线材只是音响器材中的一个环节 ...
+ \4 h% `& _6 T/ z, V6 r* o

6 s0 ?2 n9 E8 p5 _
- Z* H; S; N  v/ f理论在其适用范围内是没错的,或者说精度足够。只是,线材,还有和器材链接后组成的系统,很多东西不是简单的由某个环节就起决定作用改变了音色,也就不是可以随便用某条定律就能简单解释。通常理论派和实听派争论的焦点在于两个地方:
8 \5 R2 r5 K# j: f# J4 |8 ?, c7 l) Z7 E1 `4 [' _2 S' ~
1、线对音质音色的影响,究竟是否真的存在;2、如果1的答案为是,那么线对音质音色的影响大小,究竟人耳听不听得出来。
5 t& J8 C& d+ [. E( b& m
' Q; Y) @. r" x8 m8 g- _剥离来看。
) o$ \! ^) y- o7 k4 v! |, u  Q. R1 _, ~# A5 \, W1 ~3 g/ ~
对于1:
) v2 X$ Z) M& V3 j$ O% T
# H* J% w. z4 X$ K7 j7 K绝大部分人都无法通过仪器去测量;小部分人可能有条件进行实验,他们所设计的实验必须遵循严格控制变量、分组对照、大量可靠统计数据等条件,测量的对象绝非仅仅是阻抗,还应该要有其他更细微的参数,具体可能深入到金属原子结构那个层面的东西。这种专门针对音频信号线的实验研究,还没见过真有这样报告或论文在国际上权威科学杂志发表过,想必科学家里也没几个人那么EGGACHE,即便想做也未必会拿资源去浪费。。。
/ `8 s; I% [# x+ J. s+ S& R$ A; p0 Y* g4 V
对于2:2 l; y2 ^' s5 Y5 ^% _- |
, }; ^3 k! c3 O) b' G5 Y( l
这个相对比较好回答。如果一个人听觉正常以及对各种不同特点的声音有辨识能力(就一般人的水平,也许说不出乐器的名字,但能分辨各种乐器音色的差别),测试系统有一定档次(比如几K近W到几W的监听系统),是中性音色,没有明显过于厚暗或者太亮薄,说同是XX牌的4N OFC和6N OFC你听不出差别,或者同是XX牌的OFC和OCC你也听不出差别,又或者同档次且工艺很接近的XX牌和YY牌的同样是OFC你也听不出差别,都不奇怪,因为各个因素的差异影响非常小,几个变量一叠加,差异一叠加宏观上就可能差不多“抹平”了。- U9 {, `9 F8 U6 R( e
3 S  Y8 E( J; z' D
后面待续。。。% t/ g, E8 M) _

% K7 I. U1 R. a. r6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1-7-11 1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etaverse 于 2011-7-11 15:05 编辑 " P, a1 j' y8 Q" G

( A2 A3 Q9 @% X1 Z" V& M5 `, V8 D+ G) o
/ ~1 y3 K5 ^8 C3 O; z* s3 v7 D
回复居然有字数限制。。。
* `* N: y7 c9 s2 W9 l# h0 `
8 e6 y  R, M- F' f但是,如果换成XX牌的OFC和ZZ牌的镀银线,两者不同点比较多,那个差异有可能非常明显,即便像我这样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盲听都能听得出来(我的听音能力,参见前面第一个括号里面的字)—— 我做过一个不那么严格的实验,我的4个朋友(都是单独的一个人)几次来找我,我先放几首录音质量很普通的流行歌,听完之后趁他们走开的时候将连接卡豪华到 A5的古河OCC单晶铜线换成音乐丝带无氧铜镀银线,回来之后重复播先前的音乐,然后问他们觉得有什么分别,结果4个人里面有3个都说“高音变大声了,歌手的齿音更扎耳”,其中一人还听出“低音好像没那么震撼”。这4个人都不玩HIFI之类的东西,也就平常的听听流行歌,他们一样能听出两条线带来的差别,可见差异之大。
4 A8 T7 ^1 R* k) u! d( d8 }# a" t! Y' e
不同人的听觉和辨识能力不同,测试器材不同,听不出差别很正常,但不能因此而判定其他人就听不出来。听觉本身也是一种测量手段,其意义在于:这样的精度足够决定你在什么样音频玩具上砸多少钱,但不足以完全以此判定别人的意见是否正确——只是一个可能必要的判别条件而已。
, D( Z: y$ Q# s8 Q; E  `) P. Q& {4 x( Y7 D
想纯靠理论去推出结果,不是不行,但需要有足够精度的能描述整个音频系统的模型,而理论总是简化的,干这事的困难,也许不在于没有合适的理论,而是在于复杂性大得吓人。对于某部分死理论派,54音频系统的复杂性仅仅以简单的理由就判定线材的差别不存在或者人耳根本不能分辨,自己又拒绝亲身实验且不承认别人的实验,这等于是预设了结论然后将其置于不可证伪的境地:“我听不出来,也不需要实验,你们听得出差别的都是心理作用”——说白了就是流氓逻辑,跟“心诚则灵,不灵是你不诚”的鬼话一样& O: i- E+ X8 ^4 j" F# y8 C$ u
! w/ K' a2 o$ h+ ^' q2 i, f. t
讨论线材的作用,一个不能忽略的条件是:这是接在系统中的一条独立但完整的线,而不仅仅是其中的一段材质。信号线带来的效果,好与坏并不完全跟其价钱成正比,甚至不一定呈正相关,越贵的线也许工艺成本越高,但对音频信号方面的作用并不一定明显。+ d6 C: T$ b3 y5 `; j
# L' |0 w6 C: \
天价线材水分暴大,投入显然跟收益相比显然不值,本句乃个人无真凭实据的猜测
/ K) e+ I( o5 Q9 P- L, @0 v* N* V$ Q3 l4 s) }! h! 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1-7-11 21: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这样问朋友“觉得有什么分别”,本身就不妥。倘若回答“没差别”,又怕被你说是啥瓜,不懂音乐;倘若回答“没差别”,又怕被你说是无知。难啊!!!{tit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22:49 | 只看该作者
左岸 发表于 2011-7-11 10:42 2 c* U  C- I/ N8 Z
欢迎酷版来我家试听各种咸菜,盲听能分辨出80% 我把整套系统都送你~~~
& H9 [: V' \5 ], g4 T6 y
先说说你有什么咸菜,配什么系统,包不包来回机票和5星级总统套房吧!{titt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1-7-11 2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zjzq 于 2011-7-11 23:06 编辑 ) }$ j! q2 u$ H% Z* [7 A" L( r7 q
/ y2 {4 w+ @2 |. Y# h
回复 Metaverse 的帖子
/ T( k4 T: H3 `2 k, S$ {9 i0 t) P
嗯,感觉说的已经很到位。赞同
2 @6 G& B7 X( a6 ?”想纯靠理论去推出结果,不是不行,但需要有足够精度的能描述整个音频系统的模型,而理论总是简化的,干这事的困难,也许不在于没有合适的理论,而是在于复杂性大得吓人。对于某部分死理论派,54音频系统的复杂性仅仅以简单的理由就判定线材的差别不存在或者人耳根本不能分辨,自己又拒绝亲身实验且不承认别人的实验,这等于是预设了结论然后将其置于不可证伪的境地“$ ?: D5 @3 j9 s( t. L
这一段写的相当精彩,谢谢。; o! `0 u1 C( a: K1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1-7-11 23:26 | 只看该作者
有精密电桥的话测试下几个参数吧,内阻,感抗,容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1-7-11 23:39 | 只看该作者
bolix 发表于 2011-7-11 23:26
' n" L. F* V& I0 [" m  X7 f有精密电桥的话测试下几个参数吧,内阻,感抗,容抗
' I/ Y) i) f" D4 c' X+ i5 e0 ?
何必呢,直接找条线听一下不是更直接?一定要理论上相信了才能去做个试验的话,这世界就不会有理论产生了。。。其实你也可以从参数上来判断下放大器、音箱或音源的声音应当如何,如果你够严谨,你会发现你需要更多的参数。* U  ~7 J; w2 S
% K  L& X* u# b, X- }1 ?+ T
" h$ M/ K1 C" h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1-7-11 23:4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说线材呢,别扯其他的
, O3 ?0 u' l) K! |线材要说影响声音,除了外观和价格,不就这3个参数么(其他什么外皮,屏蔽层什么的影响有,没那么明显了),这就是现成的理论呵,发烧友还有套蛇皮抗震动的说法呢请问你赞同不?1 ^# d. i% }+ L8 J, q3 X) d1 P6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1-7-12 00:5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算过下20-20Khz几个不同频率下直径为0.1mm线芯的趋肤深度,想看看线芯粗细对各个频率的衰减速度究竟有没有影响,但不知道那个参数搞错了,得到的结果都是负数{swea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5-15 15: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