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32nm 于 2011-9-7 13:07 编辑
「Terabyte Bandwidth Initiative」「32X Data Rate」、「FlexLinkC/A(Command/Address)」、「FDMA(Fully Differential Memory Architecture)」。
讲起来非常吓人,1TB/s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不过如果把XDR2考虑进去的话就没那麼夸张了。
这回的设计是16个4byte宽、共计512bit的介面跑16Gbps,32x Data Rate(500MHz clock x 32)的设计;而XDR2是32bitper channel、8Gbps、16x Data Rate的设计,也就是传输时脉加倍与多工倍增的方式,上达到XDR2约两倍的传输性能。
严格说来,XDR2是XDR的两倍(4Gbps vs8Gbps),所以TBI是XDR2的两倍、XDR的四倍,基本上只是正常进化;使用的传输是FDMA全差动传输记忆体结构,所以连command和address都改为差动传输的这个技术称为FlexLink C/A,和本来的介面合称为FDMA。
此外,因为全部serial化的关系,晶片的脚位数可以再减少,使得单颗的介面从16bit变成32bit(与GDDR5同),单颗的频宽实质上是四倍。也当然都有FlexPhase非等长布线能力....
XDR目前最大的实作是CELL的64bit、XDR2最大实作到256bit、所以XDR3冲512bit似乎是理所当然....
值得注意的是die size数字:I/O的规模会决定晶片长宽的最小值。
当然这是512bit TBI的状况....同等频宽的话只会和DDR系统的差距更大。
未来的GPU会冲>500GB/s是很肯定的,不过console真的会冲>300GB/s吗?
不是因为Wii 然后性能永远爬不起来吗?XD
总之,TBI的预计推出时间是2011年,从时间看起来真的很像是配合新CELL与PS4....
不过还有一个候选者是Intel Larrabee,因为最近有传出RAMBUS和Intel在洽谈的状况;最后是各GPU厂商。
而且其实这东西最主要的缺点、或者说RAMBUS历代以来主推protocol based DRAM最主要的负面因素,就是DRAM interface本身的高复杂度带来的高成本和高发热量。
换来的优势就是,在PCB上面的性质是无敌的。TBI 维持XDR以来的优良传统,1TB/s的512bit介面仍然在4层PCB上就可以搞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