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aoxuan 于 2011-11-9 11:21 编辑
主要现在G530太红了,已经变神了。
所以今天在谷歌上想找找外文资料的,结果搜到这个,觉得不错,发来给大家看看。
有人回复说G530,U满载的时候GPU性能损失20%,我没找到哪里。。。
http://www.hkepc.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674719
贴结论出来
本帖最後由 dom 於 2011-9-11 05:20 編輯
結論
=================
AMD 在收購 ATI 之後 已發佈會進行 Fusion 融合 (CPU+GPU) 開發計劃
可是 一直以來只聞消息 , 一直未有正式發佈產品,
直至今年 2011年 年頭的 CES 2011 才推出第一款APU 產品
接著就是於六月 Computex 發佈主流級的 APU (Llano)
七月中推出 Llano 主要是 四核產品 (A8-3850/A6-3650) , 價格上比較貴,
CPU 效能和 Athlon II / Phenom II 相比沒大改進
GPU 效能和預計有落差, 配搭的 Socket FM1 平台主機板 價格上比起對手 H67/H61 吸引力欠奉
最後再加上 AMD 重點供貨給 OEM 廠商推出 Notebook 平台產品 , DIY 市場上貨源短缺 , 市場反應只是一般
到了八月中後期, APU 供貨量開始增多,亦都推出了平價一點的 三核版 A6-3500 , 沒帶內顯的四核心 Athlon II X4 631X
同時 比較平價的 A75 主機板開始出現, 平台功能 ( USB 3.0 , SATA III ) 比起現有 AM3/AM3+ 平台吸引
APU 才開始比較受落
雖然 以 H61 + Celeron G530 , 再另加獨顯 會比 只用 A4-3400 + A55/A75 平台 玩遊戲 效能好
但 APU 定位 不只是 DIY 用家, AMD 一直以來和 Intel 競爭
Intel 最大出貨客戶還是一大片廠機 / OEM
雖然 CPU 效能上 APU 是不夠 Intel Sandy Bridge 任一顆處理器 (單核除外)競爭
但 APU 還是有亮點 就是 GPU 上的性能 比起 Intel "送給你" 的 Intel HD Graphic 強大得多了
A4-3400 對比起 Celeron G530 , 入門廠機來說
1. 閒置 40W 不到, 全負載 比 AM3 平台配類似效能級數的顯卡 低
Celeron G530 只帶內顯的話 都是差不多功耗 , 全負載 只高 ~20W
但 GPU 性能絕對地優勝過 , APU 優勢在於 OEM / 廠機 可以省下顯示卡的開支
不用在入門級組合 另加一張顯卡 , 減少整體裝機成本
2. APU 內置的 HD6410D 效能已比 現代入門卡 G210 / HD5450 / HD6450 / GT520 優勝 , 對 OEM 廠商來說 , 現在市場競爭劇烈,
只要有類似效能的話, 少一個零件成本 + 保養負擔落在 CPU 廠商 (AMD) 身上的話
OEM 廠可賺取更大利潤
3. Socket FM1 平台是 AMD 平台更新
- A55 平台更新 可取代 現有超過一年的 880G , 強化 性能 可和 H61 對抗,
- A75 平台則領先對手 Intel 先加入原生 USB 3.0 功能 ,
相對於對手 Intel H67 平台需另加 第三方 Third-Party Chipset 支援
雖然 APU 效能 上 對於 DIY 市場不大吸引, 但現在多了最便宜的 APU
A4-3400 ($600~) , 還有 $500 不到的 A55 主板,
以 A4-3400 配搭 A75/A55 的 Socket FM1 平台 ,
以 GPU 效能上的優勢 , 比 Athlon II + AM3 平台 更佳的 功耗效率
A55/A75 FCH Disk I/O 效能上提升 (比起 SB710 , 見 A8-3850 測試)
相信會吸引到一批 想閒時開個遊戲 玩玩 , 上網看看電影又不想花費太多
去買顯卡的 休閒用家吧 !
至於追求效能級 處理器的用家 ,
Intel 有 Sandy Bridge (LGA1155) 平台 , AMD 的效能級平台是 Socket AM3+ (Bulldozer) ,
如果你會另加 獨顯的話 , 現時 Socket FM1 平台應該不大適合你的需要了
還是等下一代 APU 平台 Socket FM2 或者 玩 Intel 平台 undefin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