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明军_2009 于 2012-3-23 10:37 编辑
[url=] [/url]
[url=] [/url]
电源外观
[url=] ![]() [/url] 采用大风车风扇 [url=] [/url]
注意 230V only [url=] ![]() [/url] 电源线材
[url=] ![]() [/url]
功率因数平缓增加,最后接近99%,不知现在还有多少玩家被忽悠认为主动式PFC可以提升转换效率。 普通玩家关注表格最下一行就够了,这个数值越小越好,我们一般很难看到超过3%的数字。电压浮动值在对比中才更均参考价值,当前新平台下积累的测试结果还不多,所以暂时放在这里不做评价。 横坐标是给电源加的瓦数,如果您想了解各路详细负载的话可以参考《泡泡网电源测试方法》。
[url=] ![]() [/url][url=] ![]() [/url] 100%负载下3.3V输出纹波15.3mv(上限50mv) [url=] ![]() [/url][url=] ![]() [/url]
100%负载下5V输出纹波15.8mv(上限50mv) [url=] ![]() [/url][url=] ![]() [/url]
[url=] ![]() [/url] 200Hz频率下12V的动态负载测试 200Hz的动态下12V输出浮动值为436mV,12V的实际值在12.5-12.1V之间变化。 [url=] ![]() [/url] 2KHz频率下12V的动态负载测试 再以前者10倍的速度(2KHz)跑,12V输出浮动值545mV,最高值12.5V,最低值12.0V。 [url=] ![]() [/url] 5KHz频率下12V的动态负载测试 以5KHz频率跑动态,12V上下浮动490mV,最大值12.5V,最小值12.0V。 [url=] ![]() [/url]
[url=] ![]() [/url]
[url=] ![]() [/url] 5KHz动态负载 5V输出 [url=] ![]() [/url] 10KHz动态负载下 5V输出
用料列表
[url=] ![]() [/url] 电源内部结构 PFC开关、PWM开关+整流桥、二次侧肖特基管各自占有一条散热片,其中PFC开,这和他发热量并不大有关系。 [url=] ![]() [/url] 一级EMI滤波 [url=] ![]() [/url] 二级EMI滤波 在EMI滤波上一共使用了两个X电容,两个共模电感,两对儿Y电容,一个保险管,MOV虽然没有在这里出现,但是在主电容后面有一个硕大的浪涌吸收元件,也可以起到对一次侧元件的保护。 [url=] ![]() [/url] 硕大的浪涌吸收原件和主电容 [url=] ![]() [/url] 整流桥 [url=] ![]() [/url] 待机控制芯片
[url=] ![]() [/url] PFC/PWM控制器 [url=] ![]() [/url] [url=] ![]() [/url]
PFC开关管/快速恢复二极管 [url=] ![]() [/url] PWM开关管 [url=] ![]() [/url] 二次侧滤波电容 [url=] ![]() [/url] 双磁放大结构 [url=] ![]() [/url] 电源PCB背部做工 [url=] ![]()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