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68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跑分超频累了?转几篇CPU技术文~(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8 1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超频、跑分、对比,当一切过去后,无聊了?
看现在论坛火大的人真是不少,因为点小事就能吵起来,真是难以理解。
转几篇技术文过来,大家静静看看就好~
原文出自PCEVA,以SSD出名的论坛
这是第一篇
原文地址:http://bbs.pceva.com.cn/thread-40293-1-1.html
Asuka小讲座之摩尔定律:

    Asuka小讲座开讲啦!本期开始,为广大PCEVA玩家介绍一些和我们整天玩的电脑有关的背景知识,不深不浅,主讲内容是半导体工艺,结合大家平时知道的很多“现象”,阐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简单原理和一些并不受到关注的但其实Critical的内容哦。
    今天作为开篇,自然是要从摩尔定律开始讲起,首先,开篇不能太无聊,那就稍微High一点,摩尔定律就是1965年Intel的联合创始人摩尔博士的无责任猜测,嘿,他老人家也不会想到,他当年的也算不上“信口开河”的言论,日后已经上升到了Law的等级。讲法很简单,“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12个月翻一番!”好家伙,他这一狮子大开口,坑了多少爹啊!如今,仍然又大批光荣的半导体生产者,口吐鲜血努力延长这个Law的寿命。Law也一直在被修正,12个月翻番的日子:1965-1975,目前大概是24个月,不过很快会到36个月,再很快说不定就撑不下去了。

2012-3-20 22:50:51 上传
下载附件 (150.31 KB)




    然后,Intel不能不给老家伙撑面子吧,这就有了”Tick Tock”。Tick为工艺改进,Tock为新架构。

2012-3-20 22:50:51 上传
下载附件 (76.1 KB)




    现在,本着摩尔定律的精神,全世界半导体业也响应X的号召,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而两条方向就是,More Moore (更加摩尔)和More than Moore (不只是摩尔),如字面意思,前者就是继续坚持摩尔定律不动摇,后者就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012-3-20 22:50:52 上传
下载附件 (82.53 KB)




    130, 90, 65, 45, 32, 22,一代代产品,大家比我熟,我起步太晚了,45nm才开始,这中间的腥风血雨(其实基本就是屠杀?)大家都经历过了。但是话说,这些数字是啥意思呢?Critical Dimension,Intel很骄傲地告诉我们,啥Dimension?基本就是线宽啦!我们把放大镜放到纳米尺度,到了这个尺度,基本上只能看到一些零零散散的线了,我们可以看图。

2012-3-20 22:50:52 上传
下载附件 (21.55 KB)




    线宽就是这图里面的白线的宽度,哦~~!但是,哎?!不对啊!线多宽好像没那么,Critical Dimension好像没那么Critical啊!我打个比方,线我弄很细很细,但是要是线和线的间距非常大,那好像这个空间里也放不下多少晶体管嘛!所以,真正可以用来衡量工艺水平的,用Critical Dimension,亦即线宽其实根本不充分!真正可以用来衡量摩尔定律进步程度,也就是芯片中的晶体管密度的其实是HP,Half Pitch,也就是图中,线到线的“周期”的一半,这里周期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其实是因为芯片里也不会全部都是周期式的设计,但CPU中,占最大晶体管比例的就是L2, L3 Cache嘛!内存颗粒也是啊!NAND也是啊!所以,会有相当部分的周期性结构,所以这个周期的“大小”自然就是芯片密度最关键的指标,也就是制造水平的指标了!所以,这个130, 90, 65, 45, blabla,其实被称作,technology node,其实也是个打着引号的数字,其对应的Critical Dimension或者甚至Half Pitch,针对FLASH (including NAND), DRAM (内存颗粒), MPU (microprocessor unit, including CPU, GPU)也都是不同的。请看图。

2012-3-20 22:50:53 上传
下载附件 (124.2 KB)




    会造成这种不同芯片不同标准的原因在于制造难度,所以有了Intel Micron的34nm, 25nm的NAND,Toshiba的24nm NAND,三星金条黑条的40nm, 30nm DRAM,Intel的45nm, 32nm, 22nm CPU,亦或是台积电为AMD, NVIDIA代工的Tahiti, Kepler的28nm GPU。其实,Sandy Bridge乃至Ivy Bridge与Kepler或是Tahiti的工艺水准其实差不多,因为HP其实差不多。22nm 无非就是把线给继续etch(蚀刻)窄了的结果,谁让Intel在行业里的地位如此呢!谁都不敢真的比Intel先走,哪怕是早就成熟的道路,比如所谓的3D 晶体管(后话吧!)。Intel自己也清楚,无非Intel也是企业,对世人有广告效力,那打这个马虎眼又何尝不可呢!“瞧,我Intel又把世人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了呢!”大概就是这样啦。
今天就先到这里吧!天晚了,今天介绍了摩尔定律相关的一些东西,很多东西也没有解释清楚,Asuka我日后再按专题和大家细细展开吧!
下期预告,不知道,看大家回帖吧!想知道些什么方面的内容,看看是否属于我能掌握的范围吧!谢谢大家看我扯了那么多。

2#
发表于 2012-3-28 13: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卖萌文看得很蛋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16:16 | 只看该作者
hakase 发表于 2012-3-28 13:11
这种卖萌文看得很蛋疼

如果上来直接告诉我要讲“定律”,要讲“公式”,我直接要捂眼睛不要看捂耳朵不要听了。。
枯燥的东西,萌一下也不错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3-28 20:12 | 只看该作者
算是科普,以前一直以为是18个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3-29 11:4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一直以为是固定18个月呢,不知道是越来越快咯
Intel的CPU还有NV /AMD的显卡换代速度基本都符合这定律啊

AMD的CPU就不给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3-29 14:38 | 只看该作者
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3-29 16:0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希望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3-29 20: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求第二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4-5 2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