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940|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IS 7870 GHz Edition IceQ X 2GB图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2 1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相信大家对HD7870已经有一些了解:性能介于GTX570与GTX580之间,具有很完美的性能/功耗比,目前很多人正在观望它的价格调整到合适水平。
在这之前,我会挑选一些素质不错,并且有折腾潜力的7870与大家分享。
可能大家已经得到了消息——HIS正式进入大陆市场,对于这个品牌可以直接百度,这里就不复制了,简单概括:级别与迪兰、蓝宝相同,产品都很有看点。

这一次我与大家分享的是HIS 7870 GHz Edition IceQ X 2GB
同时,新显卡的效能汇总计划正在实行中,本文的的性能测试将会单独发出,作为第一篇效能汇总给大家参考。




包装&附件
▲外包装,蓝色的主色调加上结冰的效果说明了散热方案是这款产品的主要特性。
型号上也与AMD的命名方式相同,Radeon HD7870 GHz Edition。
其他比较重要的参数:pci-e 3.0接口、2G DDR5显存。
▲产品的背面,对产品的散热以及用料特性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下半部分是显卡具有的技术(由GPU提供)。
▲内包装全黑色,上面印刷了HIS的LOGO。
▲显卡的保护做的很到位,这种方式遇到暴力快递,只要没有受到严重挤压都不会有问题。
▲显卡下方是附件部分,盖子上预留了提手。
▲所有附件:
驱动盘、说明书、贴纸被放在了左侧的包装中。
CROSSFIRE软桥线一根,DVI—VGA转接头一枚。
还有一张是显卡安装、运输的注意事项,这样贴心的说明还没有在其他品牌的显卡附件中见到。
▲左侧的包装打开后。
有一点遗憾的是驱动光盘的印刷效果并不太好。
中间是说明书与贴纸。
▲说明书也很全面,对于新手来说比较有用。




产品外观赏析
▲黑色导风罩+透明的蓝色风扇。
同样看起来很清凉。
▲接口,DVI*1;HDMI*1;mini DP*2。
这样的接口搭配方式可以用来搭建单卡四联屏系统。
PCI挡板上镀镍处理。
▲双6pin接口。
▲支持双路CF。

▲放置在中央的9CM风扇。
▲四热管,两根8mm,两根6mm,都做了镀镍处理。
显卡正视图(点击图片放大):



拆解&供电用料解析

拆下散热器的四颗螺钉,就完成了显卡的拆解工作。
PCB正面(点击图片放大):
▲可以看到这款显卡的PCB方案与HD7870公版相同。
核心供电被放置在GPU左侧,显存以及VDDCI供电放置在右侧,对于具有导风罩的产品来说,核心供电部分的热量可以有效地外排,尽量避免对机箱内温度的影响(注:对于涡轮方案来说,这样设计可以避免因为涡轮风扇进风处风量不够引起供电部分温度过高的问题)。
PCB背面(点击图片放大):
下面来看一下核心供电部分:
▲如果你看过我的主板供电全面解析,应该可以大致推得这片显卡的供电方案:
详细方案会在后文说明。
PWM芯片在右上角。
然后就是输入滤波电容,分布在DrMOS的上下两侧,这片显卡的固态电容品牌为万裕,X-CON ULR系列。
之后就是DrMOS。
中央部分则是电感与输出滤波电容(对比了一下公版,在电感之间的输出滤波电容在公版上也被省略了,所以不算缩水也不算很厚道)。
▲显存与VDDCI供电部分,可以很容易分辨出:中央的正方形芯片是PWM芯片,上下分别为一相显存与一相VDDCI供电,每相MOSFET一上一下。
下面是供电的详细方案:
▲核心供电PWM,CHiL CHL8225,是一款数字控制的PWM,最多支持5相供电控制。
▲DrMOS,瑞萨出品,具体参数暂时没有找到。
▲显存与VDDCI的PWM,同样没有查到相关资料,只能确定是一款支持两相供电控制的PWM。
▲两相供电的MOSFET方案相同,D-PAK封装。
上桥,英飞凌 IPD135N03L,30V 13.5毫欧。
▲下桥, 英飞凌 IPD040N03L,30V,4毫欧。




PCB元件/特性/细节解析

▲核心,代号Pitcairn XT,制程28nm。
1280个流处理器,预设频率1000MHz。
▲显存,海力士H5GQ2H24MFR-T2C。
一共8颗构成2048MB/256Bit的规格,预设频率4800MHz。
▲低通部分用料正面。
很遗憾的是DVI接口没有采用屏蔽罩,降低了YY度。
▲DVI接口的低通用料主要在背面,没有缩水的迹象。
PS:低通用料主要会影响DVI转接VGA后的图像输出品质。
▲可以看到这片显卡在出厂前有很严格的质量检测程序,实际上我还没有见过经历这么多步骤的QC标签。。。
▲GPU背面回流焊工艺特写,焊料很饱满
▲PCB都经过了磨边处理,目前很多显卡缺少这一项工艺。




散热器细节赏析

▲先来看一看风扇部分,由ADDA代工。
额定电压12V,额定电流0.32A。
▲风扇支持PWM调速。
▲本以为这颗风扇是油轴,但是拆开后发现风扇采用了双滚珠轴承。
滚珠轴承的优势是寿命很长,缺点是噪音要比油轴大,不过使用中并没有听到明显的噪音。
▲结合处特写,工艺很完美。
▲风扇采用四颗螺钉与风扇罩固定,可以保证不错的稳定性。
▲顺便看了一下风扇罩上方镶嵌的装饰部分,它采用螺钉与风扇罩固定,而不是简单地使用胶水粘贴。
再来看一下散热器本体:
▲本体正面,热管+鳍片的组合,通体镀镍。
▲本体背面,底座材质为铜。
靠近中央的部分放置了两根8mm热管,边缘部分放置两根6mm热管。
▲底座拉丝工艺处理,平整度还不错。
▲热管弯折工艺特写,8mm热管出现了褶皱,不过可以理解。
6mm热管没有问题。
PS:弯折部分出现明显的褶皱会影响热管的效能。
▲热管与鳍片采用回流焊工艺接触。
工艺很完美,焊料刚刚好。
▲鳍片与鳍片间采用扣Fin工艺加固,同样做工也不错。
▲这里的铁条采用焊接工艺固定在鳍片上,起到加固作用,同时它也起到将散热器本体固定在导风罩上的作用。




散热效能&超频测试

测试方法说明:
测试平台状态:裸机
测试软件:
GPU-z
Furmark
MSI Afterburner
室温:25℃
注意:软件测温结果仅供参考,温度测试数据以GPU1为准。
测试时Furmark会勾选Dynamic background、Burn-in与Xtreme burn-in。


显卡GPU-z信息截图:





满载测试结果:


▲得益于Pitcairn核心的低功耗特性与优秀的散热方案,满载温度只有61℃。
这时风扇仍然处于低速状态,也很难听到噪音。

接下来风扇转速100%,加压0.1V看一看核心的体质:
▲由1000MHz提升到1274MHz,超频潜力很大,并且这样的频率下可以通过Furmark的折磨。
也就意味着,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运行游戏或者运行测试软件跑分,可以直接考虑1300MHz甚至1350MHz的频率。




小结

这片卡在细节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比如附件中的显卡安装、搬运注意事项;可以看到的严格出厂检测过程;PCB磨边处理,这些在浮躁的显卡市场中显得很宝贵。

缺点显而易见,作为上市后始终没有降价的卡,现在用高价购买有贬值风险,我们需要观望,何况AMD刚刚发布了7系列显卡降价的计划,虽然没有7800系列的份,不过按照经验来说肯定会在近期降价到合理范围内。

性能对比测试我会让它更实用,敬请大家期待。
2#
发表于 2012-4-22 18:17 | 只看该作者
就是一蓝色公版PCB套个马甲风扇而已~ 不过说实话那风扇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4-22 18:40 | 只看该作者
照片照得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4-22 19:02 | 只看该作者
不到2K下实在没入手的心情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22 19:51 | 只看该作者
感觉HIS的东西进天朝之后就难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4-22 19:52 | 只看该作者
相片真漂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4-22 22:47 | 只看该作者
发一个CF的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4-23 01:27 | 只看该作者
看显存用的海力士,多半就是公版卡的规格了。
三星的好点,多用在非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3:32 | 只看该作者
micko 发表于 2012-4-22 18:40
照片照得真不错。。。

多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3:33 | 只看该作者
ailong 发表于 2012-4-22 19:02
不到2K下实在没入手的心情呀~

你还要考虑到功耗因素,电源预算算进来的话2300左右是一个可以纠结的价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3:33 | 只看该作者
Picky 发表于 2012-4-22 19:52
相片真漂亮啊~

多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3:34 | 只看该作者
yjc002 发表于 2012-4-22 22:47
发一个CF的看看!

额。。。没搞到两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4-23 15:25 | 只看该作者
关键还是那坑爹的价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4-23 15:57 | 只看该作者
Turbo版价格2700多,太坑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4-23 16:0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测试 但卡不好看啊 是不是因为太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18:36 | 只看该作者
紫金爵士 发表于 2012-4-23 16:02
很好的测试 但卡不好看啊 是不是因为太短了、、、

实际并不短
其实。。。我个人认为显卡太长了会遇到很多兼容性问题,如果不是只为了YY的话并不适合去选身形较长的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4-23 1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winson_surewin 于 2012-4-23 18:45 编辑

长度觉得挺适中的,就是现在价格太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4-23 19:41 | 只看该作者
guanyuhan4266 发表于 2012-4-23 13:34
额。。。没搞到两片

可惜啊,本来想日这个卡,但是看到7870 HAWK快出来了,还是再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19 06: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