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书剑科技 于 2012-6-27 16:47 编辑
详情衔接:海韵X-760 衔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8974121028
赠品一:理线带: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5286595924&
赠品二:ORICO ESATA线: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9056437174& 拍下之后方点击“加入购物车”方可拍下3样物品然后点 点击“提交订单”方可将3样物品拍下,联系旺旺掌柜 改价之后在立即付款!多谢合作。
能带3个GTX580?海韵760W电源极限挑战所谓高端电源应该是什么样子?除了绝对优秀的输出能力还应该有些什么呢?这是个很深奥的问题,笔者也思考了很多年,仍然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高昂的价格往往带来了充足的心理满足感,这才是最重要了。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恰恰就属于这一群传说中的高端电源,来自著名电源生产企业Seasonic海韵最新的X系列产品X-760。X系列始于去年年底,开始仅有X-750和X-650这两个型号,在今年年中时刻海韵又将X系列电源重新设计,衍生出了从400W-850W的6个全新的型号,当然还包括1000W以及1200W的两个其他设计的大号版本。 ![]()
![]()
在这群新品当中,X-760和X-660属于两个相当瞩目的产品,毕竟这两款产品相对于过去的老产品可以说看不出太多的区别,10W的功率区别也只是为了区分而区分。不过实际上我们还是从这款产品身上看到了诸多改进之处,包括线缆的选择,长度,PCB的重新设计,更加华丽的散热片以及更好的散热效果等等。 但是笔者认为,如果将这篇文章写成与老产品的对比并无太大意义,毕竟X-750已经停产,存货也会马上绝技,老用户也不可能从X-750升级到X-760。所以说,这篇文章不会告诉你他比过去好多少,只是告诉你,他能有多好。 一如既往的外观 一如既往低调华丽
一如既往的外观 一如既往低调华丽 既然是评测文章,那么介绍产品的外观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项,海韵的X系列电源一直保持着自己特色的外观,虽然不像诸如某些品牌一样在外观上尽其所能的打扮自己,但是也始终不忘保持自己的特色,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
![]()
海韵 X-760外观
如果说外观,X-760绝对是那种让你看起来就知道他肯定是一款电源的样子。当然了,80Plus金牌标志以及全模组接口说明了这款产品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海韵 X-760外观 电源的另一侧则是非常具备品牌特色的X标志,可以说X Series作为海韵的“子品牌”已经有了相当的美誉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被视为高端电源的代名词。 ![]()
海韵 X-760外观 电源出风口清晰的写有100V-240V的输入电压,带有开关。 ![]()
海韵 X-760外观 大大的X字样,Go for Gold!充分说明了这款电源的定位,是金牌! ![]()
海韵 X-760外观 铭牌放卖弄标志的非常清楚,大大的80Plus金牌标志也是一种荣誉。
周全的线缆设计 不过仍有小遗憾
![]()
周全的线缆设计 不过仍有小遗憾 全模组设计则是这款电源的另一大特色,也是我们目前在高电源领域常见的设计(虽然绝大多数厂商都会留着24Pin和CPU线缆作为原生线缆出现)。大量的模组化线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电源的效率等各方面,不过海韵通过特别的接口直连DC-DC模块设计最大程度的减小因为模组化造成的损失。
![]()
海韵 X-760模组化接口
非常具备特色的全模组设计,其中第一排为纯12V接口,第二排则为其他电压接口。 ![]()
海韵 X-760线缆长度表格
可以看到,主板和显卡线缆都达到了60cm的长度,而CPU线更是达到了65cm之巨,哪怕是全塔式机箱依然可以保证背板走线的长度。 ![]()
海韵 X-760主板线缆 主板线缆的接头部分采用了非常特殊的双头设计,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保证转换效率。 ![]()
海韵 X-760 CPU线缆 两条CPU的EPS供电线缆,需要注意的是一条采用了CPU专用插口,而另一条使用了显卡插口,这为兼容性埋下了一点点小问题。 ![]()
海韵 X-760显卡线缆 显卡方面则是采用了全部从电源上直接引出的方式连接,最大程度保证转换效率。 海韵 X-760硬盘线缆 8个SATA硬盘接口,3+3+2设计。 ![]()
海韵 X-760 D型接口线缆 D型接口也采用了相同的3+3+2设计。 ![]()
海韵 X-760软驱转接线 为了满足一部分用户诸如软驱,调速器,声卡等设备的需求,海韵X-760(实际上绝大多数型号均有)附带了1个Y型的软驱线缆,可以连接2个软驱级别的设备。
完善的附件体系完善的附件体系 对于一款高端产品来说,完善的附件体系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因为附件一方面有助于厂商提高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也是打造品牌形象的好机会,还能多卖点价钱,何乐而不为呢? ![]()
![]()
海韵 X-760线材包
用于装模组化线缆的线材包,同样的X标志以及Go for Gold!话语。 ![]()
海韵 X-760电源包 纯黑的电源包,金色的海韵字样十分耀眼。 ![]()
![]()
海韵 X-760不干胶贴纸 两种尺寸的不干胶贴纸,方便用户“炫耀”一下。 ![]()
海韵 X-760扎带 扎带也是两种,方便用户在不同情况下的理线需求。 ![]()
海韵 X-760螺丝
这个貌似大家都有,不是手拧钉有些遗憾。
![]()
海韵 X-760风扇不转标志 在电源外面包裹了一张纸条,上边写着电源风扇在低速下不转,不过笔者认为是不是还是写着中文比较好,免得再闹出新蛋当年卖海韵X系列电源的笑话了。 静音靠什么?策略+品质!
静音靠什么?策略+品质! 这款电源的风扇实际上也是一款非常有意思的产品,在低负载情况下(根据笔者测试实际上应该和电源温度有关系)完全不转,只有到了一定的程度才会从500RPM慢慢开始加速,配合San Ace绝佳品质的9s风扇,可以说达到了绝对一流的静音效果。 ![]()
![]()
风扇控制模式图标
风扇运转情况就如图中所示,不经过长时间的高负载,风扇会一直工作在非常安静的状态下。
![]()
海韵 X-760风扇 风扇为传说中San Ace山洋的产品,隶属于9S系列,型号为9S1212F404,这也是隔壁众人非常迷信的系列,以绝佳的动平衡(也就是震动极小)著称。 先进的LLC谐振半桥拓扑结构
先进的LLC谐振半桥拓扑结构 这款电源采用了LLC谐振半桥+同步整流+DC-DC的拓扑结构,这也是目前金牌电源当中常见的一种结构。LLC原本多用于电视等设备的电源,拥有非常高的转换效率,但是再动态范围这块稍有逊色,具备着冲击白金牌的实力,海韵采用此结构也可以说是效率的最好保证。
![]()
![]()
海韵 X-760内部结构
海韵 X-760内部结构
海韵 X-760内部结构
一级EMI
二级EMI
主电容为420V 390uF
控制芯片采用了虹冠电子的CM690
二次侧大量的固态电容甚是漂亮
独特的DC-DC模组板设计
目前采用LLC谐振半桥来制造金牌电源的厂商可以说已经有了相当的数量了,安耐美的金牌魔族以及新冰核,SuperFlower振华的金蝶,FSP全汉的TGN,ThorTech金邦的Thunderbolt Plus TTB800G以及我们国产厂商航嘉的300W金牌都是采用了这样的拓扑结构。
极为出色的效率表现 极为出色的效率表现 好了,刚才介绍了半天电源的相关信息,既然是测试总要进入测试环节才好。对于一款以80Plus为卖点的电源来说,效率测试自然是重中之重,而这款电源的表现如何呢?
![]()
海韵 X-760转换效率
转换效率还是十分出色的,10%就有85%之多,最高可以达到91.80%,而负载比例达到120%仍然可以保证90%的转换效率。
海韵 X-760负载数字
可以看到,120%的时候输入功率已经破了千瓦。
海韵 X-760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方面,20%就突破了90%大关(80Plus铜牌标准50%的数值),40则突破了95%大关(80Plus白金牌标准50%的数值),为国家节约电力可以说做了很大的贡献。![]()
海韵 X-760待机转换效率 空载下待机功耗仅0.21W,而100mA,250mA以及1A标准下的效率也轻松突破50%、60%、70%这三个点,不愧为一款足够高档的产品。电压偏离依旧出色 12V本身偏高
电压偏离依旧出色 12V本身偏高 之后我们来看看这款电源的电压偏离表现,可以说电压偏离也是衡量一款电源的重要标准,某些开机到满载12V从12.5V掉到11.5V的电源,虽然一切都在安全范围之内,不过其品质嘛……你懂的。
12V电压偏离
12V电压偏离对于80Plus金牌电源来说往往都存在一个起点过高的问题,海韵这款依旧没有逃离开,不过整个负
载过程中变化也只有1.16%,算是比较优秀的
![]()
5V电压偏离
采用DC-DC设计的电源5V和3.3V往往都拥有较好的偏离表现,X-760的5V从头到尾都控制在了1%之内,可以 用优秀来形容。![]() 3.3V电压偏离 相比之下3.3V就要差了很多,不仅起点高,而且范围内偏离也达到1.51%的数字,超过了12V的偏离幅度。
当然在、一款电源不可能一切都很完美不是嘛?绝佳的纹波表现
绝佳的纹波表现 纹波表现好已经成为了海韵电源的一贯特色,从低端的S12II,S12E+再到S12D,包括我们测试的X系列,均拥有极为平稳的纹波表现。这款X-760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各路纹波可以说控制的十分完美,可以说拥有称王称霸的资本。
![]()
12V纹波
12V纹波控制在20mV的水平,对于一款760W的电源来讲非常不易。![]()
5V纹波
波则在15mV以下,依旧优秀
![]()
3.3V纹波
3.3V同样在15mV以下这也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数字。可以说无论从哪一路来看,这款电源的纹波表现都是可圈 可点的 注:以上所有数字都是在排出了接地端串扰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稍有误差,敬请见谅。 交叉负载如同想象中的优秀 交叉负载如同想象中的优秀 由于这款电源采用了传说中的DC-DC(直流压降)模块设计,所以可以想象到交叉负载效能应该会在一个很好的水平才对。毕竟2路DC-DC就等于将12V、5V、3.3V全部“独立”输出以及反馈,自然不像单磁放大那般容易一拉就偏。
![]()
交叉负载设定 根据EPS 2.92规范,制定如上图的交叉负载表格.
![]()
交叉负载12V各点电压.
可以看到在12V轻载的4个点中,12V的电压都高于标准线不少,不过这是电源本身特性决定的,并非拉偏。![]()
交叉负载5V各点电压
![]()
3.3V也是在轻载的几个点中电压偏高,这也符合这款电源的一贯特色,随着3.3V以及12V负载的增加,离标志值也越来越近。 可以说这款电源的交叉负载成绩十分优秀,这也是DC-DC电源的普遍特性。
静音效果如宣传般良好
静音效果如宣传般良好
之前笔者也在文章中提到过,这款电源采用了非常特别的混合静音风扇控制系统,也就是和下图中所示的工作模式。事实上经过笔者的测试,这款电源的风扇转速调整实际上很大程度取决于温度而不是负载。当然这也比较符合最真实的静音思路,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更低的环境温度中使用这款产品,那么自然可以获得更好的静音效果。
海韵 X-760混合静音风扇控制示意图
然而电源实际上的静音效果如同他宣传的那样完美吗?就让我们来看看笔者的实测效果 吧。 ![]()
![]()
由于笔者测试环境的温度较低(20度),我们可以看到电源风扇直到50%负载的情况下才开始运转,起步转速为533RPM,而到了110%负载点时风扇转速达到最高的1833RPM,此时此刻的风扇噪音已经不属于静音范畴了。
产品:X-760(SS-760KM) 海韵 电源 挑战3块GTX580 平台是怎样的呢?
挑战3块GTX580 平台是怎样的呢? 好了,经过了理论性能测试,下面要进入我们激动人心的测试环节了,也就是传说中的挑战3路GTX580 SLI。这款电源自带了4个PCI-E 8Pin,所以我们还需要通过转接来实现连接3块GTX580。具体测试平台如下:
测试平台
华硕 Rampage III Formula
此次测试采用的主板是来自华硕的玩家国度Rampage III Formula,主板采用了X58+ICH10R芯片组设计,拥有3条PCI-E显卡插槽,拥有很好的超频表现。
![]()
Apacer 猎豹6GB DDR3-1600套装内存采用了宇瞻特挑的高品质颗粒,可以工作在DDR3 1600的高频率。金黄色高大的散热片可以有效保证内存工作时的稳定与凉爽。
![]()
超频三 南海5
散热器[/url]采用了5根8mm热管直触技术,可以有效吸收CPU表面的热量向上传递。鳍片两端进行封死处理有效控制了漏风,120mm的PWM风扇引用可以有效兼顾散热与静音双重效能。对于国产散热器来说,南海5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
nVIDIA GTX580
最后按照惯例,感谢一下我们的GTX580,3块显卡分别为黄总直供,七彩虹,华硕提供。 扛住了吗?扛住了吗?扛住了吗?
扛住了吗?扛住了吗?
扛住了吗?
好了,进入我们的挑战环节。大家心中肯定都会疑惑,对于这样的一款电源,3块GTX580究竟是不是不能承受之重?毕竟他仅有760W的额定功率,也仅有4条显卡线缆,这就证明了厂商告诉你他只是为双卡设计,而我们今天却要3卡而且还是目前最高端的GTX580,来看吧!注意:此次测试采用了破解之后的Furmark,建议各位朋友不要尝试,对于显卡本身是一种很大的负载,容易造成各面的问题。
测试平台实况
为了保证散热在显卡上边添加了一枚120mm,2500RPM的扇子以保证散热效果。
![]()
GTX580默认频率(772/1544/4008)
首先是GTX580在默认频率下的成绩,可以看到平台功耗达到了917.4W(实际上还会略高),在这种情况下电源仍然在努力坚持着,我们测试了15分钟时间,始终没有宕机。
![]()
GTX580超频情况下成绩(840/1680/4200)
然后同样是GTX580,笔者进行了超频测试,此时功耗已经高达962W,电源仍然在坚持,没有出现意外。
![]()
GTX580超频情况下成绩(850/1700/4400)
继续往上拉,散热之后重新进行负载,在拷机4分钟之后,笔者抓拍到了这个979.4W的成绩,几秒钟之后……挂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X-760有效扛住了默认频率以及小超频情况下的3块GTX580,对于一款760W电源来说这算不算成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