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photoshoop 于 2012-7-14 13:00 编辑
这个插帧技术想来有很多疑惑。。。
非整数倍转换,原始的24帧如何能够保证原始的时序呢?
原始的24帧画面,不可能按照原来的时序,均匀的分配到处理后的60帧中。结果就是原来匀速的24帧画面,经插帧后,变得时快时慢了。。。原来2帧间固定间隔1/24秒,现在这些原始帧的间隔则有可能在1/30、1/20秒之间跳来跳去。。。产生千分之八秒的误差,等同于屏幕60刷新率时的原始误差
千分之八秒什么概念,就是屏幕上如果一个物体以50cm/s速度移动的话,一秒内会产生24次误差,每次误差4毫米,误差通常以快慢间隔的形式出现,所以总体速度不变。
这种程度的误差,估计人眼是分辨不出来的,但毕竟不算完美。。。那么整数倍插帧是否完美呢?
比如24x3插到72帧,这样还是不行,支持72Hz刷新率的屏幕似乎很少,现在大部分液晶还是60Hz的刷新率,这样72帧肯定和屏幕刷新率不同步,注定有12帧被丢弃,因此一秒内会有12次误差,每次误差1/72秒,每次误差约7毫米(50cm/s速度移动),这种程度的误差,大动态时很可能产生可见的图像抖动。。。
可能大家已经看出来,插帧到72帧,效果未必一定好于插帧到60帧。。。
因此,似乎24x3插到72帧,配合72Hz刷新率的显示器,是最好的选择,可是,问题又来了,你的机器吃的消吗,x3的插帧倍率足以让大多数机器倒下。。。有个有趣的现象,在SVP插帧过程中,只有75%以下的CPU占用率,才能保证不丢帧。。。
讨论到此,问题似乎结束了。。。可是还有一个问题
电影的帧率其实不是整数,而是23.976帧/秒,这是一个诡异的帧数,原因很复杂。可是显卡是24hz刷新输出,有大约0.024帧每秒的差距,输出端每41.7秒重复一帧。
以上所有讨论的是基于PAL制式的片源,如果是NTCS的片源,帧率为29.97帧/秒,这个帧率是由原始的23.976帧/秒经4:5转换后得到的,情况更为复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