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1875|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源资料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9 1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22cd 于 2012-10-22 15:06 编辑

ANTEC常用电源测评汇总

转帖请注明作者、出处,并提供本贴链接

入门级220V ONLY

BP300P
http://www.itocp.com/htmls/48/n-3548.html

VP350P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Antec/VP350P/

VP450P
http://www.xbitlabs.com/articles/cases/display/psu-400w-520w_5.html

VP550P
http://www.itocp.com/htmls/23/n-2023.html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Antec/VP550P/

VP650P
http://www.itocp.com/htmls/45/n-3445.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3: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22cd 于 2012-9-21 14:47 编辑

进阶

BP430 Plus
http://www.itocp.com/htmls/69/n-1369.html

BP500U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rticle/792

Neo ECO 520
http://www.itocp.com/htmls/68/n-3168.html

EA-380D Green(推荐)
http://www.anandtech.com/show/39 ... a-380d-green-380w/1
http://www.planet3dnow.de/vbulle ... 85188#content_start
http://www.itocp.com/htmls/48/n-1948.html

EA-650 Green
http://www.kitguru.net/component ... -review-green-2011/

EA-750 Green
http://www.kitguru.net/component ... 50w-green-review/3/

HCG-400
http://www.pc-experience.de/wbb2/thread.php?threadid=31349
http://www.itocp.com/htmls/77/n-3977.html

HCG-520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 ... -Supply-Review/1399
http://www.anandtech.com/show/4343/antec-hcg-520-good-bargain
http://www.planet3dnow.de/vbulletin/showthread.php?t=396073
http://www.xbitlabs.com/articles ... u-400w-520w_10.html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Antec/HCG-520/

HCG-620
http://www.hardwareheaven.com/re ... w-introduction.html
http://www.pc-max.de/artikel/net ... r-620-watt-netzteil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Antec/HCG-620/

HCG-750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 ... -Supply-Review/1141
http://www.pcper.com/reviews/Cas ... -HCG-750-PSU-Review
http://www.anandtech.com/show/4258/antec-hcg-750-gaming-psu
http://www.planet3dnow.de/vbulletin/showthread.php?t=393032

HCG-900
http://www.jonnyguru.com/modules ... s&op=Story&reid=211
http://www.pcper.com/reviews/Cas ... ply-Review?aid=1040
http://www.hardwareheaven.com/re ... w-introduction.html
http://hardocp.com/article/2011/ ... wer_supply_review/1
http://www.pc-max.de/artikel/net ... rent-gamer-900-watt
http://www.kitguru.net/component ... ower-supply-review/
http://www.thelab.gr/power-suppl ... -high-current-gamer

HCG-620M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 ... -Supply-Review/1495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Antec/HCG-620M/

EA-450 Platinum(推荐)
http://www.planet3dnow.de/vbulletin/showthread.php?t=403240

EA-650 Platinum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 ... -Supply-Review/1472
http://www.kitguru.net/component ... um-650w-psu-review/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Antec/EA-650_Platinu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4: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22cd 于 2012-7-19 14:05 编辑

高阶

SG-650
http://www.hardwaresecrets.com/article/658
http://www.jonnyguru.com/modules ... s&op=Story&reid=113
http://www.silentpcreview.com/Antec_Signature_650
http://www.anandtech.com/show/2632/1
http://www.planet3dnow.de/vbulletin/showthread.php?t=357202

SG-850
http://www.jonnyguru.com/modules ... s&op=Story&reid=101
http://www.pcper.com/reviews/Cas ... pply-Review?aid=657
http://www.hardwareheaven.com/re ... y-introduction.html
http://hardocp.com/article/2008/ ... _850_power_supply/1
http://www.anandtech.com/show/2522/1
http://www.planet3dnow.de/vbulletin/showthread.php?t=357202
http://www.xbitlabs.com/articles ... c-psus_2.html#sect0
http://www.itocp.com/htmls/59/n-259-3.html
http://www.thelab.gr/showthread.php?t=77108

HCP-750
http://www.anandtech.com/show/4975/antec-hcp-750w-80plus-gold/1
http://www.planet3dnow.de/vbulletin/showthread.php?t=399326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Antec/HCP_750W/

HCP-850
http://www.jonnyguru.com/modules ... s&op=Story&reid=215
http://www.hardwareheaven.com/re ... w-introduction.html
http://hardocp.com/article/2011/ ... ower_supply_review/
http://www.kitguru.net/component ... ower-supply-review/

HCP-1000 Platinum
http://www.jonnyguru.com/modules ... s&op=Story&reid=287
http://www.pcper.com/reviews/Cas ... Power-Supply-Review
http://hardocp.com/article/2012/ ... wer_supply_review/1
http://www.planet3dnow.de/vbulletin/showthread.php?t=404589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Antec/HCP-1000/

HCP-1200(推荐)
http://www.jonnyguru.com/modules ... s&op=Story&reid=198
http://www.pcper.com/reviews/Cas ... 5&type=expert&pid=1
http://hardocp.com/article/2010/ ... ower_supply_review/
http://www.anandtech.com/show/39 ... ghend-psuroundup/14
http://www.planet3dnow.de/vbulletin/showthread.php?t=385627
http://www.xbitlabs.com/articles ... 200w-psu.html#sect2
http://www.thelab.gr/power-suppl ... tisi-tis-83689.html
http://www.techpowerup.com/reviews/Antec/HCP-12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7-20 1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ultrakiller 于 2012-7-20 10:42 编辑

国内网站少了点,只有玩家堂在列表中,泡泡的也能看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7-26 18:19 | 只看该作者
哇,好帖,版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7-29 11:14 | 只看该作者
06年买的HE500用到现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7-29 11:22 | 只看该作者
高端电源完全米不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22cd 于 2012-11-1 15:48 编辑

资料贴,以下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单磁放大、双磁放大、DC-DC

很早以前电源只能用单磁放大,是因为5V 12V 都是主输出,两者输出的功率很接近。
(某些AMD平台甚至5V使用20A以上电流)

Pentium4 开始引入4Pin 12V以后,12V的地位越来越重要,5V的地位就越来越轻了。

Athlon64 发布以后,Intel AMD 主板都统一确定12V给CPU VRM供电,标准确立。
从那时候开始,5V就完全是辅助输出了,双磁放大的电源就开始多起来。
但那时的主流还是单磁放大。

不过双磁放大真正开始大量应用,还是托显卡的福。。。。。。
因为显卡功耗剧增,消耗12V大量增加,加上SLI 和 CF 的引入,一台机器多块显卡。
单磁放大面对这种12V电流巨大,5V电流一般的应用,完全不行。
双磁放大则是如鱼得水。(双磁放大的死点是12V空载)

至于后期引入DC-DC,则是高级节能技术的“间接影响”
CPU可以深度休眠,独立显卡可以关闭,SSD也不再使用12V
这样一来12V上的负载就很轻了,但是5V仍然要给南桥和硬盘(SSD)一类供电。
这一情况非常戏剧性的落入了双磁放大的死点。。。。

于是终极解决方案出现: DC-DC
DC-DC由12V取电,降压后提供5V 3.3V
也就是说不论你用哪一路,不论用多少,最终都反映到12V的负载。
主电路极大简化,可以只做一个12V绕组,功率可以无限制的做大。


简单说:
单磁放大有两个死点,分别是 12V满载5V空载 和 5V满载12V空载 ,这两个点的电压是最糟糕的
双磁放大有一个死点,就是12V空载,5V和/或3.3V带负载,此时有可能电压超出范围保护停机

DC-DC 作为终极解决方案,只有超负荷的限制,没有死点。


单路磁放大是指3.3V通过磁放大电路稳压,12V和5V电压是共同受电源PWM控制器调节的,电压联动。双路磁放大是指5V和3.3V分别通过磁放大电路稳压,12V电压受PWM控制器调节。双路磁放大的设计因为PWM控制器只以12V电压为调整对象,其它两路都有独立稳压措施,故电压稳定性会比较好,而单路磁放大的方案要兼顾12V和5V的电压稳定性,这两路的稳压效果就会差一些,但是线路简单,效率稍好。磁放大电路的动态响应慢一些,所以双磁的方案5V动态性能不如单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31 | 只看该作者
电源各路电压与主板供电分配

12V通过VRM9.0调节为1.15~1.75V供给CPU、VttFSB、CPU-I/O,此外12V哈供给一部分的AGP、PCI与CNR(communication NetWork Riser),另外12V给硬盘的电机供电。

5V会经过VID调整成1.2V的CPU供电,这个主要是P4处理上0/1相位的判断。第二部分会经过VRM变为2.5V的内存供电,并在此经过压降变为1.5V提供给北桥做为核心电压同时还有VccAGP、VccHI。第三部分则给US供电,第四路给AGP、PCI与CNR供电。,同时5V还参与硬盘的供电,为磁头驱动与芯片供电

3.3V主要为AGP与PCI供电,另外南桥的Vcc3_3及时钟发生器、LPC Super I/O、FWH(Bios)等

5Vsb则是开机唤醒信号,同时在芯片组中必须要提供定量的电流才可启动主板,比如845芯片要求1A的电流,另外一部5Vsb则被调整为2.5V电压供内存,还有一部分被调节为1.5V与3.3V在系统挂起时提供南桥所需电压,第四部分用于USB端口(on/off charge就是这么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32 | 只看该作者
5V、12V的历史遗留问题。。。

当年计算机还是用TTL电平的时候,主力供电是5V
主板上所有逻辑IC的供电电压都是5V,不存在3.3V供电。
为了支持工业标准ISA总线,电源提供 +12V +5V -5V -12V 四种电压
其中+12V还被5.25软盘驱动器和散热风扇使用。

从586时代开始,CPU不再使用5V核心电压,改用一个小型降压电路从5V降压取得CPU核心电压。

后来 SDR 内存提出,使用3.3V内存供电,正好赶上Intel在制定ATX规范。
于是20针ATX电源插头中就有了很多3.3V供电的针脚。

奔腾三时代,CPU用5V转换,内存直接用3.3V,已经基本成为标准。

奔腾四时代,因为Intel自己失败的设计,CPU功耗暴涨,电源的+5V输出带不动了。
这才改用12V给CPU供电。

再往后12V就越来越重要,5V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历史上5V却很重要,这个想改掉不是那么容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22cd 于 2012-10-22 15:33 编辑

联合稳压与AC-DC二次调制稳压

5V 3.3V 不能联合稳压,因为这两路电压低,5%容差其实很小,联合稳压的巨大误差很容易突破5%允许容差范围。

12V的5%允许误差范围是 11.4V - 12.6V
5V 12V联合稳压可以在规范规定的负载范围内勉强实现

全汉属于过度重视成本控制的企业,能压到极限低的成本,绝对要压下去。

AU架构的大功率型号其实应该使用两路AC-DC二次调制稳压,这样的效果就类似双路磁放大
12V电压很稳,5V 3.3V 也很好。
但全汉还是为了控制成本,没这样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22cd 于 2012-10-22 15:36 编辑

保持时间

保持时间是市电切断后,电源输出电压跌落到标准范围下限所用的时间

以+5V输出为例,输出电压跌落到标准下限值4.75V需要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硬盘磁头“从容地”回到安全位置
不过+5V输出的电压跌落到4.8-4.9V时已经会影响磁头运行了

ATX 2.31规范要求满载保持时间16ms,严格来说这是及格线,不过现在中低端都有大量产品达不到这个要求
故而降低要求,能达到部分负载保持时间16ms,甚至部分负载保持时间12ms,就能忍了

不同厂家的磁头加载机制不同,分析起来比较混乱。

保持时间,如果是 PG Holdup Time
突然断电后,若断电时间小于PG Holdup Time,电力恢复,则主机应当不受任何影响继续运行。
在此时间以内,PG信号不会消失,硬盘也不会执行磁头归位动作。

另外有一个 Votage Holdup Time
这个电压保持时间长于PG保持时间(规范规定必须长1毫秒以上)

硬盘磁头归位的时间,其实就是介于PG Holdup 和 Votage Holdup 之间的那几毫秒。


大致的流程就是:
断电,主电容储能消耗,
PG Holdup Time 到,PG信号消失,此时电压仍然达标
主板迅速发出关闭指令,硬盘磁头归位
Votage Holdup Time 到,电压跌到硬件无法工作的数值。

因为规范中这两个时间间隔太小(1毫秒即合格),依靠硬盘的主动寻道速度经常无法实现安全磁头归位。
很多硬盘厂商都有一套额外的磁头归位机制。
比如加一个锁定磁铁,当主轴转速低于某值,强行把磁头锁定回磁头架。(IBM使用,后期日立部分继承)

SSD厂商也很痛恨这种断电,因为SSD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把缓存中的数据全部写入闪存。
所以才有了在SSD里面装电容的事情。。。。

强行断电,主电路因为电力不够而停机。
但是待机电路5Vsb可以多坚持几秒(高压主电容储能),主板仍然有待机电源供电。

有的主板在这种情况下,并未解除PS-ON信号。
如果立刻通电,因为PS-ON信号还在,电源会立刻开始输出。

常见的电源管控IC,并未考虑这种反时序通电场合,所以照样给出正确的PG信号,主机就照常开机了。
(正确的通电顺序是先交流电,再PS-ON信号开机)
少数内部有单片机的电源,检测到信号时序错误,会拒绝开机;必须彻底断电,等高压电容放空,才能启动。


断电后等到高压电容的电放完,5Vsb也没电,
主板进入完全断电状态,PS-ON信号解除。
再通电就按照BIOS的设置执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37 | 只看该作者
电容、电感

主要是和电感的选用有关。
PFC电感量大,则高压纹波电流小,高压电容可以降低要求。(高压动态响应会变慢,但对输出无影响)
输出电感量大,则输出纹波小,低压电容可以降低要求,但是动态响应变慢。

另外LLC没有输出电感,电容原则上是越多越好。
海韵X系列,振华金蝶,Antec HCP1000,都是用了一大堆电容并联。

高压电容的耐温,和散热设计也有关联。
如果通风良好,高压电容又处在风道前端,直接冷空气散热,85度即可。
如果被散热片夹着,通风不良,105度也不会有明显优势。

低压电容因为靠近大电流部分,发热几乎是必然的。
如果通风散热不足,通常会低压电容先坏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22cd 于 2012-10-22 15:41 编辑

成本

电源的低压输出电路有三路,12V 5V 3.3V
常见的多路输出稳压控制电路有三种:
单路磁放大,双路磁放大,双路DC-DC

下面比较一下它们的成本差异。
(性能上没有疑问,单磁<双磁<DC-DC)

磁放大需要一个磁放大电感,和几个晶体管稳压IC组成的控制电路。
双路磁放大就是两套。

DC-DC需要一个控制IC,一个Buck电感,两只或者更多的MOSFET,输入滤波电容,输出滤波电容。
双路DC-DC有现成的双路控制IC可用,但MOSFET和Buck电感还是要分开。

对比一下:(12V 5V 3.3V 的总和)

DC输入滤波 控制元件 调节元件 整流元件 输出元件  滤波
单路磁放大 不存在 一套晶体管控制电路 一个磁放大电感 三套肖特基管(12V 5V可同步整流) 两只输出电感  简单
双路磁放大 不存在 两套晶体管控制电路 两个磁放大电感 三套肖特基整流管
(12V可同步整流)
三只输出电感 简单
双路DC-DC 滤波电感(可选),滤波电容(必备) 控制IC 两套MOSFET 12V主电路整流肖特基/同步整流一套 一只12V主输出电感,两只Buck电感 略复杂


Buck电感 和 输出电感 的造价差不多。
两者的成本差异主要是 磁放大电感+肖特基管 vs MOSFET+控制IC+输入滤波

MOSFET 比肖特基管贵,但贵得不多。
磁放大电感需要使用特殊材质,价格也不便宜。

单纯从元件成本上说,磁放大并无明显优势。

但是DC-DC设计难度大很多,设计不当容易出故障。
滤波要求也高许多,电源设计复杂,综合成本增加。
所以低端电源几乎不会去考虑这种复杂的方案。

以上全部针对 双管正激/钳位正激

LLC电路
在主变压器上引出多组电压存在困难
开关频率变化不定使得磁放大难以调节
通常LLC的电源都会考虑DC-DC的设计。
但是LLC可以省去一大块成本:12V输出电感
总的价格依然在可控范围内。

移相全桥ZVS
主电路复杂,输出电路也复杂,成本最高。
既然前面已经花了很多钱,也就不在乎再多花一点,
输出选用最复杂最贵的DC-DC,很正常。

全桥ZVS成本没有优势,所以基本都是高端形象产品才使用。

主开关晶体管要四只,输出电感要全额设计,还需要两个驱动变压器(或者两颗IR驱动IC)

作为对比,
全桥LLC虽然也是4只晶体管,但不需要输出电感。
正激需要输出电感,但只需要两只晶体管,并且只需要一个驱动变压器。

全桥方案中,
安奈美的主控制器比较新,输出采用倍流整流,是理论性能最好的。
HCP1200和DPS1200高度相似,属于均衡 折中的设计。
X7-1200属于传统技术堆料设计,理论性能并不高,堆料堆上去的。

扣除IC的成本,单独算其他电路

两个AC-DC二次调制稳压的成本低于两个DC-DC Buck稳压

但是全汉开发这个IC花费了很长时间,显然IC成本较高。
所以现在AU系列都只给3.3V用上了二次调制稳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222cd 于 2012-10-22 15:57 编辑

电压适应

无PFC实现100-240V
技术上实现的方法很多,包括以前在彩色电视机中常用的自动电压切换芯片。

另外反复强调,
无PFC实现100-240V不是难,而是要用更多的料,花更多的钱。
最终造出来,比主动PFC还贵,所以没有意义。

主动PFC的电路原理决定了可以直接做成宽电压适应。
这不是附加功能,二是自有的功能。

内地那些220V only的主动PFC是偷工减料的结果。


楼主你说的那些,既然是山寨厂,指标可以乱写。
装一个110/220切换开关就是。


现在CM6800系列方案已经够低端了。
无PFC也只是在300W级别,有点生存空间。
再往上,使用主动PFC是最佳选择。

倍压开关只能让电源选择适应90-130V还是180-260V,不能自动切换,也不能适应中间的电压。
笔记本适配器的拓扑可以适应100-240V工作而不用加主动PFC。
新蛋卖20美元的电源在工厂这边离岸价格可能只有6-7美元,不会给你加自动切换什么的。


被动PFC是切换,不是自适应的,比如可以工作在90~130V,或者切换到200~240V,其它的则不能工作,一般主动PFC正常是工作在80~240V任意一个区间内。

首先,我说的PFC级过流保护,和PFC级欠压保护,都是针对主动PFC。
被动PFC没有,也无法实现这种保护。
被动PFC电源,输入电流过大,是通过烧断保险丝实现保护的。

通过80Plus认证的电源,标称电压是 100-240V ,实际允许值是 90-264V
这其中允许一些特殊情况,但总体差异不大。

通常主动PFC控制IC本身存在电流检测环节,实际是自带限流保护的。
当电流超过最大限制值时,会停止PFC驱动输出。
但设计人员可以把这个限制值取到非常大,甚至远远超过器件的极限。

英飞凌的一些控制IC (还有安森美和德州仪器的某些型号),只采样电压信号,不采样电流信号。
因此没有PFC限流保护,这些IC通常自带或者需要配合PFC输入欠压保护以保证安全。

因为P=UI ,实际上PFC过流保护和PFC欠压保护都可以起到保护电源输入级电路的作用。
过流保护是直接保护,欠压保护是间接保护,两者有一个即可,也可兼备。

另外宽电压设计与主动PFC没有必然联系。
包括单端正激,BJT半桥,都可以在没有PFC的情况下,直接适应100-240V
只需要把工作占空比范围取大,元件加到非常大的余量,就可以实现。

100W以下的笔记本适配器都是这样做的,无PFC (国标允许小功率适配器无PFC)。
依靠反激电路自身的工作范围适应能力,兼容100-240V (90-264V)

很多所谓220V only的电源,使用CM6800 CM6805 控制IC
PFC级自带限流保护。
没有输入欠压保护。

在负荷很低的情况下,都可以工作于100V,并且也是安全的。
这也不违背电路设计的初衷。

220V only 的主动PFC是因为偷工减料,线圈和管子选得小,无法承受100V输入时的大电流,才那样标的。


说通俗点:

220V only 的主动PFC

并不是它的电路原理不支持低电压,实际是支持的。
而是它的用料太省,低电压时撑不住满载,所以这样标。

你不带满载(比如用个G41的集成显卡),它就可以用到很低电压也不熄火。


这年月带PFC欠压保护的电源只有台达和海韵还在做,你不理解的话,可以直接忽略掉。


这么简单点说吧,没有PFC电源照样工作,也照样能自适应宽幅(前提本身用料没缩水)

当年航嘉还真出了一款叫宽幅小子的电源,根本就没PFC,还是半桥,就可以适应 120-240V

原因嘛,用400W级别的用料,400W级别的价格,做300W电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41 | 只看该作者
整流

一般的整流就是二极管两端电压为正时导通,电压反向时二极管利用其单向导通特性自动截止。同步整流用的是MOSFET代替二极管,需要驱动信号控制MOSFET在S-D(或D-S)电压为正向时受控开通,电压反向时受控关断。因为低耐压值的MOSFET内阻很小,导通压降远低于二极管,运用同步整流可以降低损耗提高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44 | 只看该作者
多显卡

多卡互连系统显卡数量过多导致主板12V供电超载,一个新问题。

按照PCI-E设计,PCI-E插槽可以给显卡提供75W电力,可以理解为主要是12V提供。
主板上的PCI-E插槽电力来源于24Pin主供电插头。

多卡SLI/CF时,因为高端显卡普遍都会从PCI-E插槽取60W以上的电力
主板上的供电负荷很高。
特别是加到3张卡以上,主板供电负荷超过200W,4张卡时甚至达到300W

24Pin 连接器所对应的Molex MiniFit系列接插件的极限电流是单Pin 13A (AWG16 导线)
可以肯定的是,4张卡SLI产生的负荷电流已经超过该极限,会烧毁接插件。

所以负责任的厂家,在提供超过3根全长PCI-E插槽的主板上,都会配置额外的供电插座。
(我看过的服务器工作站主板都是这样,插座有4pin 6Pin等多种情况)
单卡时可以不插该插座,机器照样使用,但是多卡时务必连接,以免出问题。

PCI-E 规范(我记忆中的数据,不一定准确)
1.0版,单卡功耗限制 75W 150W 225W ,分别对应无外接插头,1 6Pin ,2个6Pin
2.0版,单卡功耗限制 300W,对应1个6Pin ,一个8Pin (主板75W,6Pin 75W,8Pin 150W)
3.0版本,NV和AMD非常希望标准化组织继续放宽限制,达到375W,目前还没有定论。


以GTX480为例,如果只从外部插头取电,6Pin + 8Pin 一共只能提供225W (规范不允许做3个插头)
不够显卡用的,GF100核心功耗就破200W了,还有显存呢。
于是从PCI-E,也就是主板,取电75W ,达到规范允许的极限,300W


既然频率可以超频,用电也就可以超负荷。

560Ti 通常都是PCI-E供电给显存供电,6Pin插头给核心部分供电。
你把核心超频,加电压,功耗增加,6Pin插头的电流就加大。


显卡插头的极限电流是每根针13A,6Pin里面有3根12V,可以供给39A极限电流,
至于实际能给出多少,电源说了算。
如果是单路12V电源,过流保护点很高,那就一直超,超到插针顶不住,冒烟为止。
(这只是说笑,其实在供电爆掉之前,核心已经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45 | 只看该作者
接触电阻

估计是电源插头与主板插座在12V的插针接触不好,接触面积小接触电阻大,通过较大电流时产生高热打火,电流也就随着打火断断续续了,打火氧化后接触电阻自然继续增大,恶性循环直到接近产生明火。所以这个电流应该没达到过流保护的程度。而这个电源却在这次经历过实实在在的动态测试了,如果电源内电路没坏......
接触不好是该怪主板还是该怪电源呢?插针和针套靠弹性而接触紧密,貌似主板这边的插针是没什么弹性的,弹性在电源套这个插针的针套那边。接触不好的另一原因是插针或针套的接触表面不干净,而主板以前用别的电源没发生这事,插针应该干净,那么哪个原因都好应该还是属于电源的问题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5:45 | 只看该作者
焊接

如果焊接到位,焊点完全浸润,助焊剂使用适当,绝缘处理好,就没问题。
可以继续通过额定电流使用,没有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4-4-23 17: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