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698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聆听音响有无客观标准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27 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汽车影音网 2005-2-13 【字体:小 大】 - ^: `: L# m/ D; [1 k; s! z  K
聆听音响有无客观标准 ?
( y0 E' O- V3 {* h8 c4 L$ y4 @0 S1 P4 n6 t$ l7 Y
‧梁中锷‧ 2005-01-28
8 k, D+ e: t  J8 s4 E% ?/ E9 f
5 J& b) r1 k# m    这个标题可能不十分正确,因为我们是聆听「音乐」,至于「音响」,则是聆听音乐时的 必要操控工具。但这些年来,经由某些普遍性的认知,音响的地位早已凌驾音乐,每位音响迷都是「听音响」,听音响器材发出来的声响。   ^! G# d2 }& D: u6 M- z

, X, }- U. Z3 h5 a. i, X' m( P+ G无客观标准─喜欢就好 & L8 m0 L, e& T  H1 C4 _. y; J

$ J' T. Q* i$ x; T6 D! h" t    确实有不少人认为聆听音响并无客观的标准,你喜欢管机,他喜欢晶体机,我喜欢真空管+晶体管的混合机。有人偏爱小提琴的弦乐,所以很在意高音「油不油」、细不细?有人嗜好尺八及double bass,所以很在意低音能不能「出得来」、下得去?或是只爱听人声的CD片,高音及低音的表现还在其次, 有时他只要求中频的表现要有「肉声」、要饱满。
/ ^, f8 J% M& L% B/ |! E9 e) ^2 d; U$ o
    正因为没有客观标准,所以制造厂商上千,各式各样产品更是上万;各种不同的说法也比比皆是。正因为没有客观标准,所以就算是材质完全相同,只要标上「for audio音响专用」几个字,就能多卖好几个钱。在一般人看来,听音响的行为有如吃安非他命般的「中毒」,当毒瘾袭来,所谓客观标准就完全不存在了。 , Y( ~) t' P" \5 ?0 d
+ R% r: D( |$ o/ d' q9 B; D
    认为听音响完全没有客观标准的人,理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奉行者。我没见过西施,想必婀娜多姿;若是体重七、八十公斤,那大概也只能终年溪边浣纱,上不了龙床。全世界都有beauty选美活动,年年举办。参赛美女都有自傲的身材,不谈内在修养如何,但她们的body上可不能有一点疤痕和赘肉。而你的情人眼里出 的那位「西施」,可能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 j7 x/ w* F9 x; N  r) u5 D1 W) W1 \* W9 k/ C; {, V+ A$ {( x
    听过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吗?看过歌剧的实况演出吗?那绝对和在家里听音响大不相同。别会错意,我只说两者不同,并未表示音乐厅的现场表演一定优于在家里听音响,因本文要谈的主题与音乐厅的现场演奏无关。只是笔者希望音响迷能 偶尔开开耳界,例如每年至少两次听听音乐厅的现场演奏,特别是国内管机制造商的老板,不要一辈子只窝在家里听音响,否则连国家音乐厅和戏剧院在哪都 分不清楚。
5 `' e8 x  G$ l% Q8 X* v
: o& B& w1 K  G" s    到底聆听音响有无客观的标准?认为听音响并无客观标准的人,应该是受到金钱及心理的限制。可能的原因是:聆听空间太小、器材素质达不到水准、没什么音乐休养、很顽固、欠缺正确的音响知识、因年岁日增导致耳力退化、说话很客气…。 8 |; D4 P  z8 e, j

4 G: Y8 ~9 q* J3 N, G7 p& M客观标准一直存在着
$ M) {* {7 X& l1 x6 A
" U( Z+ K6 r: y- S; |- a! ^9 [    聆听音响当然有客观的标准,中文高传真、英文Hi-Fi,就是客观的标准,而且存活历史至少已有30年,人人皆知。 ' I9 p/ L8 |2 u& r. \
5 S+ o$ U3 ]9 c$ a
    纯粹以声音的表现阐明客观的标准,一点不困难。至少包括─1:宽广平直的频率响应;2:极低的背景噪音(应该是没有);3:透明的左右音场再现;4:透明的前后深度再现;5:透明的音场高度再现;6:不压缩的高动态…。请注意,这些条件是必需的,并非是单选题,也不是复选题。
% p' N9 u% Z: X6 ^8 h3 x
: p( w. D' \  J, n% w4 |    上述几项客观标准还未扯上音质表现,都是从大方向看;试以「宽广平直的频率响应」再做说明。你认为20Hz~20KHz很容易?对喇叭而言就非常困难,还不是普通的困难,甚至永远无法达成再生20Hz要求。将低音条件改成30Hz,还是困难重重。有些小尺寸、小单体喇叭,再生70Hz就已勉强,更别提频率低至50Hz、40Hz。如果你是这种小喇叭的用家,感想如何?是暗自懊恼、决心努力,还是也跟着别人认定「聆听音响并无客观的标准」? ( }, D0 {1 V0 T" S6 m
4 C$ c) z' t' V# C
    当CD片的乐曲有40Hz低频,音响爱好者的audio system是不是也应该再生出来?否则你只还原85%,还不够Hi-Fi。当然,我们也可以牺牲低频,因为这确实困难;但我们也应该承认:这是我使用的器材还不够顶班,达不到Hi-Fi的要求,真正好的音响,绝对不是我家里这样。
$ y" E" k0 S: h- j9 n1 R   G0 d( S( v4 M% O" ~! Z) K
有些小喇叭号称能再生低频,听某些CD也虎虎生威。但将同片CD以大喇叭播放,却没什么强大低音。为何?因很多小喇叭在设计时故意增强70Hz~80Hz的频段,虽然不干净,但讨音响迷喜欢。反之大型喇叭响应较为平坦,70Hz~80Hz不去刻意增强,以大喇叭的想法,真正的低频要50Hz以下才算数。
% V! \/ N, R+ m- p  _% C- ?' l, j
/ M  t( S/ m! H# Z) _* h0 Q    在此尝试举例说明。检测方法很简单,准备一张具有震音讯号的CD片及电平表。在安静环境下,先以200Hz调至电平表显示75dB。然后频率向下移,大约120Hz时会升至77dB,100Hz升至79dB,80Hz时升至81dB;但60Hz会降至70dB,50Hz时就急速衰减,只剩下背景噪音读数。若测试结果类似上述这样,即表示此款喇叭响应不平直,尾端翘起;使用者虽听到肥厚的低音,但那是不干净、失真极高的低音。 % _) ^) x8 B1 I( ~: m1 H

9 y- k) I% R9 c* q, `    「有低音」与「有干净的低音」完全是两码子事。器材超级的好,聆听空间也不能逊色。30Hz的波长是11公尺,不容易吧?
, G* r+ B6 c1 x) }- C, {5 F! f8 o# I. k7 m8 ^. Z  w
    在英文版音响刊物中,常有stereo image、sound stage等字眼出现,这与音场的宽度、深度有关。某些静电及铝带型平面喇叭,由于具有双向发音特性,因此厂商都会建议使用者在摆位时要稍稍远离背墙, 例如最低要求是2公尺。如果音响迷的聆听空间小,喇叭必须紧靠背墙,甚至也紧贴侧墙,那不是全然放弃音场、深度?在此情况下,你听到的 常是混混的声音,而无法听到透明、清晰的声音。
" x- p6 Y- h; b- d8 l( d, q$ m9 E( S
7 R2 l% @  }1 C) d8 Y& u+ [    我曾经对许多人讲过一个千真万确的音响笑话:某英国音响制造商的股东们开会,讨论亚洲人当中,台湾人、日本人、香港人,谁最容易受骗上当?─包括耳力差、崇尚进口品牌…。讨论、表决的结果是日本人排第一(台湾人排第二)。因为日本地窄人稠,故多数人居住空间极小,著名的Stereo Sound杂志,其试听室亦不及6坪。喇叭摆位不仅贴背墙、贴侧墙,两只喇叭相离也不超过1公尺;因此接上任何其它器材做评论时,声音表现都差不多。
7 V+ A# m5 a: j. i, H9 r- ]$ s$ ]4 j  a& X4 I7 M
    某些喇叭是limiter─限制器,换用不同的前级、不同的后级,听起来都一样。国内有人曾言:音响扩大机20年都没进步;他是以老机与新机相比,得到大约同样的声音,因而如此判断。事实是:他的喇叭、他的聆听空间太差,声音都混淆在一起,无分辨解析能力。 & g4 _5 p( z3 U
+ S' A9 p  |3 O5 P
    以前我有某位消费者购买组装Chorus前级,很兴奋的打电话告诉我:梁先生,你的Chorus听起来和Cello Palette一样棒!我却浇他一盆冷水:Chorus赢不过Celle Palette,你是用什么喇叭?原来他用Lowther。经过一番讨论及日后的验证,他老兄终于明白:Lowther效率高,很好驱动,但用来鉴别不同放大器的声音表现,还真的是限制器。 * ]7 C& D# P+ G% g7 S$ z1 s

- }: @- M. m7 [8 P    在音响室内想听到透明、清晰的声音,绝非易事。器材素质要高,特别是喇叭,本身就不能有箱音,摆位也要好;这意味着空间坪数不宜太小,并且还有简单的吸音处理。好的空间、好的器材,在加上好的处理,就比较有可能呈现音场的宽度、深度与高度。这绝对是客观标准,而且放诸四海皆准。 (在相同空间,小喇叭的音像,会比大喇叭容易取得精确。)# u- d+ {8 l+ B3 Z; ^1 N6 |1 W: \
可以用两个字形容 6 K$ y- V% r- S! q

) O' y9 Z9 k& D$ _/ y* e, J    笔者甚拙,不能像成文宪法般,条条列明聆听音响的客观标准。即便列出,可能也有人不同意。若是以两个字来形容,我认为聆听音响一定要精确。器材要精确、空间要精确、搭配摆位也要精确,这样才能将CD或LP上的情报、信息完全展现。看懂吗?所有音响器材都是为了「再生」,但并非为了再生音乐厅的演奏效果,而是再生讯源媒体的效果。这些讯源媒体就是LP胶片、CD/DVD audio/SACD光盘片、录音带…。在某些音响器材广告宣传上时有「重现ÍÍ音乐厅效果」字样,其实音响器材是用来「重现唱片效果」;所以才有人认为听LP、听CD,都是在听「罐头」音乐,这是有道理的。 ' w8 e1 o# h" j  H

3 t$ E, \/ @! C4 S: U4 v    唱片公司都有专业录音人员,录制CD母带时,音响迷对录音师的添油加醋完全不能防止,但聆听音响时却添加调味料,当然就失之精确。所以,不精确不一定不好听,但精确通常会好听。 . m$ U+ s; M3 R2 \8 M4 q- N2 U5 g

8 o) D1 |  q1 q2 Y( E    某些小喇叭极适合播放韦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但播放霍斯特《行星组曲》的《火星》就窘态百出。如果这位音响迷强词:老子就只爱听《四季》!或是:老子就是不鸟什么音场、深度!或是:老子就爱听患重感冒 、有鼻音的男高音!那他真的可以很happy活在他的audio世界里,聆听音响也就真的不需要客观标准了。
: E8 M" K7 l' Q; X
! Y. ~, I' t* r: w  o    你可以不理会客观标准的存在,但不能否定客观标准的存在;更不能因自己条件不符,进而去蔑视客观标准的存在。本人虽从事音响二十余年,但也距离Hi-Fi甚远,此生虽可能无法如愿,仍犹在努力以赴。 5 C9 X9 G* z% V1 u' m8 q* E

& k2 S& Z  V7 n2 I) {职是之故,虽然笔者认同聆听音响虽有其客观的标准,但却也不否认聆听音响有其主观的乐趣。例如器材评论,聆听两条电源线、两条讯号线,或换用不同材质的脚锥,或比较一只50元与一只700元的保险丝;甚至贴个第八元素看看有无改善。这种「比较优或劣」的音响行为,专业一点的说法,有点像是A/B test。
6 j% d8 V: `3 s$ f1 \1 `( W% a" G9 x
    A/B test在audio世界中,是天天都进行着,这里面90%都是主观的乐趣。A/B test的基础是「Seeing is Believing」,讲成中文就是眼见为信。请特别注意那个「见」字,见者,看见也。亦即在做A/B test时,所有动作都在双眼注视之下。例如先插A牌电源线,再换B牌电源线,因试听人一目了然,所以能一语道破:嗯,B牌电源线的低音比较结实。 0 d( V$ B  I5 S

% L7 h( q+ e( Z& |    如果A/B test完全让你看不见,好比是blind test─盲目测试,你能确实能分辨出两条电源线的音色差异吗?做盲目测试,至少需要两个人,一位以耳力试听,一位变动设备;但试听者不能看到设备的变动。 # x/ p3 @" {0 [
" l6 y, c- U+ R/ w: `- c9 P8 a
比较50元与700元保险丝的音色差异,要先让试听者看见,并确实比较出两者有差异后,才做盲目测试。控制者可用10次变动,例如有5次插入50元fuse,有5次插入700元fuse;或是有7次插入50元fuse,有3次插入700元fuse。对于第八元素到底有无功效,也可以依法泡制。但要把握原则:每次变动,都不能让试听者看见。 3 |) s' T( J3 C+ }$ s6 s4 Q* S
( I  i3 u0 {7 b* q. Y9 T( ~4 I6 R" Y1 t
    除非A/B test的A与B差异甚大,千万不要轻易尝试盲目测试。但若是让我试听比较LS-3/5a及Dynaudio三音路喇叭,就算音压调成一样,就算蒙上眼,我仍然有把握分辨出来;就算是 double blind双盲目测试也无所谓。
7 V2 B; w9 V/ o3 Z3 q
( n# T( d' ?5 c7 x5 k2 z    盲目测试的实例:美国音响鬼才Bob Caver曾生产过一批具有真空管味的晶体管机,他找了很多管迷试听。透过盲目测试,管迷无法正确分辨管机与Caver机的差异。Caver将此结论注明在广告稿,并刊登于Stereophile杂志上。结果立刻受到管机制造商的围剿,Stereophile也不再接受Bob Caver的广告。你会发现在盲目测试状态下,听音响真的毫无乐趣─因为大多数的A/B test盲目测试,你根本听不出来!
/ s* p% ]7 A5 n3 h1 J3 Q8 P2 N# v) b1 C' P9 }( I6 N
我曾经在《交直流》第18期上写过一篇文章:音响学的基础是欺骗,当然也得到很多人认同。例如明明是中国大陆制造,却在机背上印USA或Germany;而音响杂志的主笔虽心只肚明,却完全不表现在文字上,宁愿当帮凶─只要对方刊登广告;反正有奶便是娘。5 r2 n2 H6 w6 f8 p/ U

' l; {/ p1 Q' f$ J! C( D  Q4 X! y" h7 M    玩音响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自己骗自己。除了别人(音响店、杂志主笔)在骗你,你可能也常常在骗别人, 此外你还得自己骗倒自己,这才算是高段。例如你将前级原本一条1500元的电源线换成5000元的发烧货,真的听出有差异吗?就算没差别,你也会强迫自己「发现」有差别。因为当你自承无差别,就表示你的耳力有问题,分辨力低。没有一位音响迷会承认自己耳力差、分析力不如他人,所以一定进入「自己能骗自己」的境界,才算是audio fan。
2#
发表于 2005-12-28 11:17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2-28 11:1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家庭的听音环境中,考虑到房间面积和空间的问题,强求大音箱不一定合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8 11:58 | 只看该作者
w00t)转贴也加“授精”!:lol::p
- n6 D! A- `  b  X6 O好爽哦,就当上次事件后的补档吧!哦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2-28 12:1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ax888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05-12-28 16: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2-30 16:45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12-31 14:59 | 只看该作者
不看,也明白这文章要讲什么
  R! x& [1 ]' ^! T/ k- c; b
8 s" x: w( g4 ^3 ~3 |, B# i就如那篇什么  《你错在姓中》一样
8 f8 o. s. c( F- T3 E7 N! }% b: H5 w5 d, P  B4 E* u$ L
主观意识决定了客观物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1-1 2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alldboy 于 2005-12-28 11:58 发表
/ i* P  A% j" b. E( a7 m! S) lw00t)转贴也加“授精”!:lol::p1 J% |3 ]- h8 F
好爽哦,就当上次事件后的补档吧!哦也!!!!
; J$ D3 _* k5 C/ c! O& G
:blink:经常受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l841226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
发表于 2006-1-4 13: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6-1-6 00:36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我只能主观做主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1-6 0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3O 于 2006-1-6 12:36 AM 发表
. S  s) S3 F  F- L, g: t目前,我只能主观做主宰~~
0 H. q' L  Q1 Q6 y! b* C5 w! d
:thumbsu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shiqi 该用户已被删除
13#
发表于 2006-1-28 10: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2-21 20:19 | 只看该作者
老乡,老乡,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5#
发表于 2006-2-25 15:37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啊……我听觉灵敏度一向不高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直流电 该用户已被删除
16#
发表于 2006-2-28 09: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anson#cui 该用户已被删除
17#
发表于 2006-3-17 23: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8#
发表于 2006-3-19 18:2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声卡谁有我都

可以交流交流吗?我店里的声卡还需要进那几款,你最喜欢那款声卡可以交流交流吗?本人声卡图片和报价网址:http://shop33398251.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3-21 02:24 | 只看该作者
因人而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anson#cui 该用户已被删除
20#
发表于 2006-3-21 21: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5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