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混响时间控制:! @4 s/ g- n$ g+ |: T
为了满足测试和听音的要求,必须将混响时间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房间要进行吸声处理。3 z% p# S n% e* c& K! A
1. 测试室:测试室对混响时间的要求较严格,故房间四周及屋顶和地面均需进行强吸声处理。
3 K7 Q* u' Y z5 O5 _6 j9 L$ u4 R屋顶采用加弹簧减振吊钩的吸声吊顶。吸声吊顶采用四种不同的吸声结构,对高中低频声音均有良好的吸收。船形吸声体可吸收不同方向的声音,以使吸声效果更好。吸声吊顶后的大空腔对低频声有叫好的吸收作用。为适应消防要求,吸声吊顶的龙骨采用轻钢龙骨,配合使用的木龙骨均用防火涂料处理。面网装饰布采用阻燃装饰布。最关键的吸声材料是超细玻璃纤维(容重24Kg/m3),本身就是最好的防火阻燃材料。1 K. h* J- ~& R% M; o
侧墙吸声采用多种不同的吸声体交替组合,对高中低频声音有较均匀的吸收。为减少四周墙角的声反射,使用强吸声结构。
) ~8 @# u* ~" }3 r- G地面处理的方法是先铺一层10mm厚的橡胶垫(阻尼),在上面再铺一层10mm厚的阻燃化纤地毯(吸声)。
* C2 J+ _( Q$ ~- `& R( `测试室主要吸声材料利用原AV所测试室拆除下来的,因房间面积增大了,故尚需添加吸声材料,做法基本同原设计。原设计已经过了实际的验收和使用,证明并没有太大问题,只是里隔墙当时没做大的变动其隔声效果要差些。这里没有那些吸声材料的具体测试数据,故也没法进行计算和理论验证。7 ]" T6 P1 J/ |6 ?9 }' L' R- I% u
测试室旁的调试室与下面听音室的吸声处理一样,只是墙体隔声要求不需太严格。
: e8 G5 ^$ M$ [' L. v( a2 K! p2. 听音室:听音室的混响时间要求适中,家居环境很少有进行强吸声装修的,故吸声处理就以简单实用易于实施为主,同时兼顾美观大方(与家居环境相适应)。
; y5 }* C6 @0 Z o" U# R j屋顶采用穿孔石膏板(穿孔率6%,板厚7mm,板后贴一层薄纸)作吊顶(后空200mm),空腔内均匀的铺满200mm厚的晴纶棉(容重20Kg/m3)。
5 o3 B" h6 g7 N$ g1 q, ~; E侧墙基本不做处理,为了美观和布线方便,可在墙脚做木质踏脚线(墙裙)。另外,可加些薄丝绒布帘(离墙面200mm以上),既为美观又可适当调节室内的混响时间,以满足不同音乐的要求和个人的喜好。 m. d, ?5 l( w9 a
地面处理的方法是先铺一层10mm厚的橡胶垫(阻尼),在上面再铺一层10mm厚的阻燃化纤地毯(吸声)。
1 @7 N r3 k# k$ |粗略计算如下:
" U+ M: p; j2 Y `以大听音室为例,净尺寸为6.7X6.3X3.0m,四侧墙的总面积为78m2,顶和底的面积都是42.2m2,净容积V为126.6m3,引用的数据和计算结果见下表:
4 E2 Z& D! W9 v# m7 i频率 125Hz 250Hz 500Hz 1000Hz 2000Hz 4000Hz z3 D) w, R( p: y K* z9 w' w9 W- i
吊顶材料吸声系数 0.61 0.76 0.59 0.40 0.25 0.20
7 Y* r5 W$ \6 U' P砖墙(抹灰)吸声系数 0.02 0.02 0.02 0.03 0.03 0.04: F! C% T1 N5 e- R- f" ?$ t
厚地毡吸声系数 0.10 0.10 0.20 0.35 0.60 0.60
I9 ]* A: \ f# `* X房间总吸声量A=4mV-Sln(1-α) 45.75 66.00 48.58 42.08 58.20 63.35
# T6 [$ f: u5 N- ]# i混响时间T60=0.161V/A 0.46s 0.31s 0.42s 0.48s 0.35s 0.32s
: a. U- i p9 V8 H0 w2 Q5 [. o可见房间的混响时间能够满足听音室声学特性要求(四周满加布帘后混响时间在中高频将大为降低)。因没查到8000Hz对应的数据,故上表中未列出来。一般来说高频的混响时间不会超上限的,因为高频吸声较容易,且空气吸声系数在高频时也变大了。1 `* n: e6 X2 V9 Y. d; @
小听音室的计算结果也相近,在此不再列举。
0 N6 A1 `/ F0 f8 Q7 t
5 f! s1 }- _. c6 i( i8 J4 I/ W# r+ F/ `, O: v% t
7 P3 M3 {+ o6 L" L4 N
五.现场声学测定:7 m+ C- l( T% \* g: U) q
房间本底噪声可以用声级计直接测试,可取多处(至少五点)测试,看其平均值和最大值。在实际测试区域(有效听音区域)最大值不应超过规定值,其它区域平均值不应超过规定值。测试时要空场,空调、照明等都要打开,音影系统不工作。$ M. R/ a; d9 E( E0 n5 l
房间混响时间可用电声测试系统BELL2000(SYSid6.5)、 CLIO4.0等进行测试和计算,也应取多处(有效听音区域内)测试,测试室主要看其平均值和最大值、听音室看其平均值和离散性(既要看不同地点、又要看不同频率),测试信号用粉红噪声,测试结果表示为各中心频率点63、125、250、500、1000、4000、8000Hz对应的混响时间(63Hz的混响时间仅供参考)。测试时要空场,空调、照明等都要打开。" V; H, @& @. E# q
6 R. P0 m0 y6 }3 P- H: K' }8 h
2 Z5 W3 m3 X3 h# |7 O- n
六.实际音质评价:7 x5 U @ k t- V" m/ w
房间声学特性经过专业人员检查验证后,还需进行实际主观音质评价。选用参考级的音响系统(至少本声没有明显声音缺陷)进行实际听音,可按IEC268-13《扬声器听音试验》方法进行,另外需加大音量以发现房间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共振和声染色(也可用大音量纯音扫频测试)。' ?: ^& a* I& q' h4 @
% O& `/ K7 A5 E0 E j+ Y, |0 O! w, k! @8 Q* a/ n( ?1 S
七.其它说明:
, l9 [ _- K9 j3 k: ^# X7 ~$ s安装施工时应注意所有有隔声要求的墙体(抹灰前)都不能留缝隙,所有结构件安装都要牢固不松动。穿墙管线应做好声学处理。
2 h+ b3 _. @7 }! g! i! _ V. P. ]3 w! C0 \. o8 X
! x4 ?& m: @* N
参考书籍:
/ M+ X+ K2 V* R5 P《室内声学设计原理及应用》(德)L.Cremer, H.A.Muller' v: H% z0 {: l3 Y: a+ R
《建筑声学设计(第二版)》孙万钢、汪惠义编" w' f/ H8 O+ E
《建筑声学设计手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 b" Q* {5 ~8 }% s& M
《实用建筑声学》项端祈编* v# S, u* {* j6 {" ~
《建筑声环境》车世光等编0 @6 g, s$ L2 ^5 Q1 j
《录音播音建筑声学设计》项端祈编4 H& B; z+ {1 o7 b9 j" ?, z
《声学手册》马大猷等编
8 \2 I |6 M4 S+ _# U) Z6 _9 o& m《声学技术手册》何圣静主编
$ M8 j( @5 P! w8 D! T e《工程声学》北京声学学会编" B% \/ Q# e, `" r) V7 A( m
《音乐厅声学》(日)安藤四一
: ^! M) @1 G% C. W《噪声控制和室内声学》车世光、项端祈. c5 F, c: o4 o* P: u9 {$ M& n+ s
《噪声控制学》马大猷
+ g0 p' N. s. u5 H5 k
, c' R p; @0 Y+ B) P/ r引用标准:. @& K! S4 T* S/ z# P
IEC268-13《扬声器听音试验》
2 Z! ~5 \6 L' u2 bIEC581-7《高保真系统最低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 第7部分 扬声器系统》
, |- Y# n0 S" O: p! j2 u" yIEC268-5《声系统设备 第5部分 扬声器》
5 T0 L: ~' s' B1 D. y: u
# ]3 H, J5 T c9 U" J房屋平面图:6 K1 s5 n, K) ?3 X8 G( a
X5 ~- e1 Q1 l" a$ a这个图就不发了,呵呵,没有得到奚工允许就发了出来,希望别见怪。本文仅供参考,涉及到实际的设计方案,请联系实际情况。看了的兄弟请提意见,谢谢!% O$ e* O, }9 F9 l9 \& C
6 a: u K- p$ e
[ 本帖最后由 bolix 于 2005-12-27 17:2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