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相对最真实的还原”想到的--关于刻录盘音质的讨论[讨论]: % Y& `% g( M( g7 _+ i
刚才看了关于CLONECD能做到“相对最真实的还原”的讨论,由此联想到一些大家关心的刻录盘音质问题,在此再于大家讨论一下。
8 t9 @) [' e) S( @2 g% s! e
( X# ?9 w; a8 FCLONECD能做到“相对最真实的还原”,这句话要看用在什么场合。我看用于CD-Auidio,并不是很恰当的。. R4 b. o7 m+ v7 d b
CD-Auidio与CD-Data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校验比后者少很多,因此同样的CD-R盘片,刻录前者可以有800M容量,而后者只有700M,那100M的容量被用于刻录附加的校验码了。因为从后者的角度来看,数据的误差是不允许的,如果数据哪怕错了一个字节,那么很可能整张CD片就此报废,而差几个字节的话,对于前者只不过是80分钟音乐中稍稍打个几下嗝而已,一般不影响听音乐。但也正是由于校验码少,因此如果光盘或抓轨的CD机有那么点问题的话,就不能保证抓来的信息与原版是100%符合的。你可以看到EAC的log文件记录的抓轨质量经常会不到100%(即使显示是100%,也不能说数据就确保完全一致)。
1 ~' h! V' i9 D# p( GCLONECD所谓能做到“相对最真实的还原”,是指那些以特殊格式制作或刻录的光盘,比如加密的光盘等等。有些片子用nero等普通软件无法100%复制正确,甚至读不了,那么CLONECD却能做到“相对最真实的还原”。, _, a3 C5 ]) Q; W/ F
那么对于CD-Audio,怎样才能保证抓轨的正确性呢?EAC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尝试,它对校验有问题的部份,通过数十次反复读取的方法,尽量找到正确的数据。当然这个还是相对准确,而不是绝对的正确。要怪就怪CD-Audio技术推出的年代太早了,当时对于CD片的容量和最大录制的音乐长度的要求,使得它不能保存更多的校验和自纠错码。因此,保管好自己的原版CD片,使用读盘能力较强的CD-ROM来抓轨,都是保证抓轨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光盘被严重划损或老化的话,那么再好的软件、硬件也难解决那些问题的。
p# v- X: C4 y3 o; C
. M) K, j2 {) Z C, m: B( ?再说刻录的问题。如果你抓轨的CD-Audio的映像文件(wav、ape或flac等)是与原版一致没有误差的话,那么刻录的光盘的数字信号也能保证与原版一致。用那种软件都能达到这种效果,而且不需要怎么去怀疑。刻录时候,数据的准确性是刻录机的基本性能,如果连这点也做不到,那个刻录机或刻录软件就根本没人敢用了。CD光盘记录的并不是模拟信号,它还是数字信号,是PCM的数字音频信号,换句话说,还是数字化的数据。但问题在于数据的相同,是不是回放的音质也与原版一样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了。如果你放在CD-Rom里面用WinAmp,Foobar等软件听,我保证你听不出任何差别(除了你刻录的盘或者原版盘在你的电脑里读盘有困难)。如果你放在CD随身听里面听,你基本上也听不出任何差别。你放在一台音响的CD中听,只要音响有一定的档次,你或许会很容易听出差别,这个差别不是数据不一致造成的,而是由于CD-R片与CD播放机的兼容性等诸多问题造成的。如果CD-R各方面(包括盘片本身的性能和刻录的轨迹特性)越接近原版压制的CD,或者你的CD机对刻录盘的读取性能越好的话,两者的音质差别就越小。当然,我们能直接控制的就是刻录机、盘片、刻录软件、刻录速度等要素了。
; K9 ]* P' Z9 HCD-R在烧录后,光轨的质量,包括纵向偏差(切线方向),也就是数据点(凹坑的距离)的长度偏差(也称jitter),横向偏差(法线方向),也就是偏离度、染料的变色均匀性等,以及染料变色与不变色的差异度(染料特性)、染料的涂布均匀性、光轨的边缘光洁度以及各种片基的几何误差(同心度、翘曲程度,等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播放质量。$ I; l# L7 [ m* i
% h. |* r0 [9 n0 O3 P5 `1 I a" dCD-R vs 原版片2 r, d. H4 J; v" B% S( t
1. 从反光率来将,染料是无法与金属相比的,这就是CD-R的一个严重的缺陷。
/ X6 j$ R3 `7 P$ |$ F2. 从光轨质量来说,民用刻录机旋转过程中刻录的光轨,是无法与印制原版CD的母盘制作的专业设备相比的,这也是无法解决的客观事实。# G; P/ P- x" b' C
3. 从片基质量来说,高质量的CD-R价格昂贵,不是可以大量使用的东西。普通廉价的CD-R片基质量也差点。与优质的原版片无法比。9 O5 X( N9 ^0 q2 B8 T8 n0 r
从上面3点比较,原版片轻易就取胜了。
! g! x* I: L5 U- w. K( E3 O" K3 y2 V9 k4 j+ }( ~
从刻录片对音质的影响,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把重要性排序如下(重要性由高到低):1 P4 g+ k, u- j0 b3 L
1. 音响设备的档次# h7 Y- H% a) ]4 S
越高档的音响设备,当然也越是敏感,刻录片与原版的差异是很容易听出来了。很高档次的设备,建议还是购买原版片为好,否则对不起设备投资了。而对于多媒体音箱之类的廉价设备,不能很容易听出差别是很正常的事情,也不需要对刻录质量过多地关心了。9 E r* H4 U( z' D. Q
2. CD播放器对刻录盘片的兼容性
$ e* b4 |9 w7 a0 m& i对于音响系统的CD机,兼容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样档次,价格的CD机,对于CD-R的兼容性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如果你是刻录一族的话,挑选兼容性好的CD机就非常重要。
- d# I& {0 Z& \" Z" g至于CD-ROM和普通随身听等,基于数字预读方法读取的设备,对于刻录片和原版是听不出什么差别的。
]* k1 a J' s' h7 B& V3. 刻录机的选择
2 L2 o# c* u! |" |( |除了上面两点,好的刻录机能保证刻录光轨的准确性,减少各方面的偏差(包括大家关心jitter等),保证烧录的印迹的质量,在光盘有少量翘曲、晃动时能保证激光的聚焦和跟踪。) ~+ y. @( o* t) {# O& v3 I+ i
4. 刻录片、刻录速度和刻录激光强度的选择, g Y/ O4 B/ n- s7 B; E" d
要保证片子的染料能充分的变色,边界分明而光洁,染料分布均匀,使CD机在读取光轨时能容易和稳定。片子的几何特性的准确性(包括同心度,厚度均匀性、翘曲变形误差等)保证片子在CD机中高速旋转不产生很大的晃动。刻录速度较低的方式,有利于刻录时的误差。举个例子说,一个人在15公里/小时速度行驶的汽车里,一枪可打死距离100米外的猎物,那么在100公里/小时速度行驶的汽车里,打中30米外的猎物都困难了。因此低速刻录可保证光轨的准确性(当然这需要兼容低速刻录的盘片,使用高速片低速刻录会使光轨的边缘不整洁)。激光强度是由刻录软件自动调整的(也是刻录软件的重要性之一),也有可手动补偿。准确的激光强度可保证染料充分变色而又边缘分明。9 O3 f- Q" ^/ m0 N
5. 刻录软件的选择
" }2 i: h" W1 s6 C重要性最低的一条,我的经验是,多用几种软件试验一下,各种软件都有自己的特点,可能对你适用的软件,对我就不一定适用。实践的方法比较容易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