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opwangyuI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如K8的L2到了4M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6-5-30 16: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opwangyuII 于 2006-5-30 15:56 发表
火大了,要是一开始没仔细看的人也就无所谓了。不过这年头还是傻子太多。无语了。连个最基本的统计估算的道理都想不明白,真T,M累!

估算明白不?基于统计的数值预测明白不?log增长率明白不?

K8如果哪一天 ...

问题是这样的估算只能说是YY,计算机的东西本来就是不能这么估算的(比如把3GHz超到4GHz就能提升50%的性能?)前提错误,何况你还下了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6-5-30 16: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crest 于 2006-5-30 16:21 发表


这位Feni,用的是单U的SPARC,一边自己并发搞着20000个Handle ,一边上着PCinlife网站。


赫赫,我上这里来,因为我喜欢看小白。没有比一本正经的说笑话更让人好笑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6-5-30 16: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uper1 于 2006-5-30 16:04 发表
楼主息怒,cpu性能不是只靠二级缓存提升来提升的,要核心跟上才行,就像cpu配内存一样道理,再比如赛羊D就是100m缓存也是LJ,核心构架才是关键:sweatingbullets:



是这样的啊,我的观点和你这个没冲突的。

赛羊D如果提高到100m缓存,其平均性能(对所有程序的,决不考虑特定程序)也是呈log曲线增长的。P4如果提高到100m缓存,其平均性能也是呈log曲线增长的。只是可能100M L2的赛羊D还没有同频10M的P4强罢了,100M L2的赛羊D可能也不会比50M L2的赛羊D强1%。

我这个帖子本意就是做这样一个比较的啊,并不是说K8要想提高性能,只要把L2提高到xx就可以了,一方面是成本因素,另一方面可能K8的这个log曲线在L2=XXM的时候也达不到同频Conroe的性能。

但是即使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变化,单单增加L2,可能特定的程序反映不一样,但对所有程序的平均性能还是会增加的。想一想极端情况。

很多东西是要屏蔽细节才搞的好的,为什么我敢说其对世界上所有的程序平均性能提高是一条log曲线,因为各个程序对L2大小的倚赖是呈正态分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oodcrest 该用户已被删除
44#
发表于 2006-5-30 16: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6-5-30 16: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ENG950 于 2006-5-30 16:21 发表

问题是这样的估算只能说是YY,计算机的东西本来就是不能这么估算的(比如把3GHz超到4GHz就能提升50%的性能?)前提错误,何况你还下了结论。


1。  3GHz超到4GHz不会提升50%的性能,如果其他任何情况都不变,包括前端总线。那就是(4-3)/3,折上内存等因素的影响,还将是一条log曲线。估算一下就是(4-3)/3*90%左右。不同的处理器不同。不同的周遍环境也不同。但基本道理是一样的。

2。  谁说计算机的东西不能估算?

3。我是下了结论。结论是:估计大概xxx,我认为没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6-5-30 16: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crest 于 2006-5-30 16:21 发表


这位Feni,用的是单U的SPARC,一边自己并发搞着20000个Handle ,一边上着PCinlife网站。



w00t)看来的确高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6-5-30 16: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eni 于 2006-5-30 16:30 发表


赫赫,我上这里来,因为我喜欢看小白。没有比一本正经的说笑话更让人好笑的了。



w00t)就像疯子总认为别人不正常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6-5-30 17: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opwangyuII 于 2006-5-30 16:45 发表


1。  3GHz超到4GHz不会提升50%的性能,如果其他任何情况都不变,包括前端总线。那就是(4-3)/3,折上内存等因素的影响,还将是一条log曲线。估算一下就是(4-3)/3*90%左右。不同的处理器不同。不同的周遍环境也 ...

缓存大到一定程度作用本来就不会明显,赛扬128K提到256K增长明显(那是因为128KB对桌面一般应用不够用),涨到512K也会有改善,但是增到1M,2M得到的增长就不会那么多,因为已经在特定方面趋于饱和。另外,不同类型程序对Cache要求根本不一样,LZ大概只是假设的计算密集型应用,这些应用程序局部性较好,但是很多新类型应用其数据执行和访问行为都和传统大不相同,局部性和空间性差,数据重用率低,这类数据并行应用,复杂的大Cache反而会成为障碍。向量处理和SIMD一类适合数据并行的计算模型就会发挥极大作用,复杂的Cache优化机制对于大量数据并行性应用反而降低了数据带宽(虽然它们减少了延迟),没有重用性的数据经过复杂的Cache机制来存取会造成性能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oodcrest 该用户已被删除
49#
发表于 2006-5-30 17:1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6-5-30 17: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crest 于 2006-5-30 17:17 发表


有道理,不过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I和A的CPU价格的制定几乎和其SIMD性能完全成比例喔:rolleyes:

???不太明白,还望兄台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oodcrest 该用户已被删除
51#
发表于 2006-5-30 17: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6-5-30 17: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oodcrest 于 2006-5-30 17:29 发表


仅仅是我个人的观察,而且几乎很准确。找一些SIMD类程序测试一下,你可以发现,双方U的价格完全和SIMD性能成比例。和PI这样的测试几乎无关。

呵呵,还真没特别留心过这方面的事情。不过CPU的设计总是以某类型的应用作为指导的,比如以前就是以SPEC一类的测试来做设计依据。现在Intel是以多媒体应用作为主要方向做优化设计的,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有可能(X86这些老爷车,毕竟诞生的年代是以文字处理作为主攻方向的,在多媒体时代想要继续适应,也只能通过引入新指令来弥补了),我要回去好好试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oodcrest 该用户已被删除
53#
发表于 2006-5-30 17:3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9-3-15 21:0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4 07: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