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大家谈论PC音频质量都各执一词,以自己的系统为评判标准。这些系统高下不一,风格各异,有的人更是拿个2.1的多媒体就敢指点江山,鄙薄此型号,追捧彼品牌,并乐此不啤#/ M* p+ O& G( L) G* t% q
0 n7 H. \/ g( v/ b7 { Y8 L
这有悖于PC HIFI的求真务实精神,也难以使电脑音频的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多年前的M200到如今的黑钻、世代、T200A,传统的HIFI理论正逐渐渗入PC领域,高质素的前端设备也由旧时王谢堂前燕,慢慢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以前大家热烈谈论DIAMOND、创新,纷纷加入帝盟党、创新族,如今没有2496以上的专业声卡,怎么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K! \ H# c- K/ k: s4 h; ]
9 Z' E- R5 j, h9 u6 G有了这些具备较高回放质素的音频卡,人们发现以前的设备不再讨好自己的耳朵,高频上不去,低频下不来,中频也不够厚实,一句话----不够HIFI。毕竟那些都只是有源多媒体音箱,作为厂家赚钱的工具,已经完成了普及初级PC音频欣赏的任务,接下来应该达到的,厂家如果不能满足,只有靠大家自己动手了。毛主席说的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6 y" ?/ S) J) o6 M
: ?# o1 u. d/ U) X- W0 V7 f
再看HIVI新出的T200B,感觉大为失望,和以前没有多少区别,外观依然那么漂亮,理念却仍未脱离T200A的藩篱。难道又是那“包装包装就作偶像”的想法在作怪吗?加了个遥控功能,音质不见得哪里有提高,就冠上T200B专业音乐监听大师的美名,继续卖高价,这也太小瞧PCHIFI之友的鉴赏能力了吧?, y. r2 e1 e* q( F/ ^
3 n; f" L$ _" A# K x对此,有部分朋友就直接走向了专业监听之路,讨论专业监听的气氛也愈来愈浓,百灵达B2031、BX5、Near05甚至丹拿BM5A都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人们对高品质PC音频回放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反应了实现这一要求的急躁。要知道,HIFI是个木桶,它的质量取决于最矮的那块木板。买了这些箱子,如果不懂得优化配置的话,照样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 B- X4 `4 ^0 E7 L2 m. H, W4 L
" c/ b% \% p. x0 m6 E比如前段时间,某人买了CODA7和NAD310,结果发现和网上文章提到的优秀音质相差甚远。我发现有几点明显的不合理处:1、摆位过于随意,音箱就摆在显示器两旁,而电脑桌上面堆满了杂物,后面就不说了,高音前面还经常放个水杯,塑料袋什么的。2、开始用的是4快钱一条的RCA信号线,杂音不小,后来用AV视频线,最后才上了条廉价怪兽线,效果和以前可以说判若两人。3、功放接在与电脑共用的普通插座上,而该插座又接在UPS上,美其名曰:稳压。实际上,这样做会压缩动态,降低频率响应。....我想,如果能买对好的脚架,用上脚钉,改善供电,提高线材质量,或者上好的胆机,效果还能进一步提高。4 d- w, @" t6 I
1 p+ n$ X0 h/ i# G$ b
可见,好声音,是需要反复调较的,是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的,并非好声卡+好音箱=好音质。普及HIFI常识,提高动手能力,正在其时。如果连基本的东西都一知半解,就会闹出把喇叭防尘帽当作Mimi来按的笑话。B)' w8 ?4 v6 B% K: ^
8 Q! a- ]! j6 I! ^& }
如果能搞一次功放DIY活动,不管是集成块还是分立元件,相信对于提高大部分人的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都大有裨益。因何而好声?除了换声卡,还可以换电容、摩电路、换线材,调摆位、改善供电、做好焊接,不是吗? |8 u' y+ S1 W8 }% V
( _: `& C9 ?8 p8 I! L ^当你能自己DIY出书架箱、前后级的时候,你会把以前的多媒体箱子扔到楼下去的。这也意味着你从此走上了真正的PC HIFI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