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4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分享一下我对ICM以及sRGB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3 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不少显示器都宣称支持sRGB,不仅包括CRT,还包括许多液晶显示器。而ICM(Image Color Managment,中文叫“颜色管理”)作为windows的一个组件,我们也经常能够接触到。但是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工作原理,应用方法等问题却一直是模模糊糊,弄不清楚。

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资料,我对这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有了一些了解,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显示器,显示出更好的画面。如果有说的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来一起讨论。

首先,颜色管理诞生的背景,是由于在不同的显示设备,输出设备之间表示颜色的方式不同,使得颜色很难在这些设备之间获得统一。“所见非所得”是很多用户面临的一个讨厌的问题。于是就诞生了颜色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在不同设备直接实现“所见即所得”。windows自带的ICM也是这样的一个系统。

sRGB的诞生为实现“所见即所得”提供了一条比较不错的道路,在众多色彩标准之间sRGB是比较好的一种,它的通用性,合理性得到了世界上不同领域的很多厂商的验证。

以上基本是是大家以前已知的关于ICM和sRGB的概念。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重点了:

一、ICM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首先ICM要针对用户的显示器生成一个profile(档案),这个档案记录了当前显示器的“显示特征”。一般我们新买来显示器,安装完显示器的驱动后,在显示属性-〉色彩管理里面都会加入一个默认的色彩配置文件,这个色彩配置文件就是厂家提供的描述显示器出厂默认显示特征的档案!
这个档案就是告诉windows,显示器是怎样显示颜色的。里面包含了亮度/对比度、色温、色调、饱和度、gamma这些基本属性。利用这些属性,windows就可以调教打印机之类的设备以适应显示器的显示特征,从而做到所见即所得。方法就是为打印机关联这个色彩配置文件。

那么,当我们改变了显示器的属性后,比如调整了亮度对比度后,显示特征就变了,这时候要做到所见即所得怎么办呢?那就要重新生成profile。可以生成profile的软件很多,例如photoshop安装后,控制面板里就会多出一个“adobe gamma”,利用这个程序就能够生成当前的profile。

所以,颜色管理中的色彩配置文件实际上是描述了显示器的显示特征。注意这里的概念是“描述”,而不是“校正”或者“规定”,也就是说,导入一个色彩配置文件并不能改变显示器的显示特征。有些人以为色彩配置文件就相当于给显示器预设一组显示状态,这显然是不对的。在我没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就曾经尝试改变显示器的色彩配置文件,结果发现设定后显示器没什么变化,当时还很纳闷,心想这个东西怎么不好使?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二、sRGB究竟是怎么回事

理解了色彩管理,再理解sRGB就比较简单了。显示器内置的sRGB模式,一般在OSD选项里,都安排在色彩设定栏目下,什么道理?其实是这样的,sRGB作为一种在不同设备之间表达色彩的通用语言,他首先就规定了显示器的一组特定的显示状态。
具体包括:

色温:6500K
荧光剂类型:HDTV(荧光剂类型主要跟色调、饱和度有关)
gamma:2.2

所以当把显示器设定到sRGB模式后,其实就是把显示器设定到了一个出厂时就调好的预置模式下,而该模式的显示特征就是上面说的那些。而且一些显示器在设定到sRGB后,亮度/对比度就不可调了,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亮度/对比度也在sRGB预置模式的范围之内,只是不同显示器的预置值不同罢了。

当用户把显示器设定到sRGB模式后,那么这个显示器就可以认为已经工作在全世界统一的一个状态下了,这时候在ICM里设定windows自带的sRGB色彩配置文件后,windows就可以协调其他色彩输出设备,让他们的色彩输出也达到sRGB标准,比如打印机如果也支持sRGB,那么“所见即所得”就可以做到了!

综上所述,无论是ICM还是sRGB,它们关注的重点都是“一致性”,也就是常说的“所见即所得”。而sRGB作为一种色彩标准,在所见即所得的基础上,规定了一些列具体的显示参数。需要明确的是,sRGB的工作方式,并不是说windows能直接控制显示器让显示器怎样怎样,而是要显示器事先把自己设定到某个特定的显示方式上,然后windows加以配和。这一点,是我最想说的关于sRGB的工作方式的问题,我想也是被误解最严重的地方。

另外,上面已经阐述过了,sRGB强调的是“统一的、一致的色彩”,而不是“绝对准确”的色彩。有人认为把显示其设定到sRGB模式下,显示的色彩是最准确的。这种理解我认为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sRGB只是一种不同设备之间统一色彩的标准语言,它本身并不存在准确不准确的问题,而是一致不一致的问题。最准确的颜色是用户心中所要体现的颜色。所以,大家在日常使用中,如果你并不进行印刷出版或者打印输出之类的工作,就没有必要拘泥于sRGB工作模式。你完全可以把显示其调教到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状态下,然后利用软件生成一个对应的profile,然后在支持ICM的软件里导入这个profile,那么以后在用这个软件观看图像的时候,显示出来的就是为你的显示器优化过的图像了。

以上就是我对ICM和sRGB以及相关问题的一些理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弄明白,也希望能得到专业人士的指教,例如在LCD上的色彩管理和sRGB实现跟CRT上有何不同?在显示属性里设定色彩管理文件,是对所有应用程序都起作用,还是仅针对支持ICM的应用软件起作用?等等 !#。

本贴希望斑竹能给置顶一段时间,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多人都不太清楚,很有讨论的必要。
2#
发表于 2006-9-3 12:1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并不进行印刷出版或者打印输出之类的工作,就没有必要拘泥于sRGB工作模式


这样在自己显示器上调好的照片到别人的显示器显示出来可能大不一样

应该说,上网打字的机器随便无所谓,调到眼睛舒服就好

只要是用来处理图片,不管是否打印印刷,都应该用sRGB模式比较好点,当然要准确的还原,还得用硬件的显示器校正设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13: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im.lee 于 2006-9-3 12:11 发表


这样在自己显示器上调好的照片到别人的显示器显示出来可能大不一样

应该说,上网打字的机器随便无所谓,调到眼睛舒服就好

只要是用来处理图片,不管是否打印印刷,都应该用sRGB模式比较好点,当然要准确 ...


恩,有道理,sRGB不仅能保证色彩在自己的一套系统内保持一致,还能保证在不同系统间保持一致。

而且,从sRGB的工作方式上看,可能不同厂商对sRGB预置模式调节的“准确度”也不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9-3 22:17 | 只看该作者
有关sRGB的问题,目前增加了两点认识,分享一下:

1,有关液晶显示器sRGB的问题,sRGB诞生之初是在CRT显示器上实现的,后来由于LCD在市场上盖过CRT,MS开始与三菱NEC合作研发LCD上的sRGB协议,而NEC也成为世界上最先在LCD显示器上实现sRGB的厂商。至于LCD上的sRGB规格与CRT是否有不同,有什么不同,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我相信肯定是会有所不同的,因为两个从显示原理上根本不同的东西想要在显示特征做到整齐划一应该是蛮困难的。单就亮度一点恐怕就不同,把一台CRT和一台LCD放在一起,都设定在sRGB模式下,二者亮度肯定还是液晶比较高!

2,有关sRGB规定的现实特征,其显示亮度是80 cd/m2,蛮低的。怪不得CRT一打到sRGB上,显示器一下子就暗了下来。相反的,LCD设到sRGB上亮度会降低,但是怎么也没有CRT那么低,所以才有我上面的推断。sRGB不仅规定了显示器的现实特征,还规定了观察环境的特征,也就是说,对显示器的周围环境也作了规定,这一点不难理解,同样亮度的显示器,白天看不清,晚上亮的刺眼就是这个道理。
sRGB规定的环境要符合:

背景 (Background) 显示器辉度程度的20% D65 (x=0.3127, y=0.3290), 16 cd/m2
环境 (Surround) 周围辉度的20% D50 (x=0.3457, y=0.3585), 4.1 cd/m2
近侧范围 (Proximal Field) 显示器辉度程度的20% D65 (x=0.3127, y=0.3290), 16 cd/m2
周围照度程度 64 lux
周围白色点 D50 (x=0.3457,y=0.3585)
炫光(Viewing Glare)  0.2 cd/m2

所以,即使是两台显示器都符合sRGB标准,如果观察环境不同,图像肯定还是会有偏差~
看来想做到完美的“色彩一致”还真是难啊~~

其实这一点主要是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时候显示器打到sRGB模式下,画面会惨不忍睹的原因,(CRT显示器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主要是因为,你的观察环境跟规定相差得太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7-29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