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y2kbgs 于 2006-10-7 01:20 发表
$ Z3 K( i8 K" q* Y- v4 R' B- u再者 声卡玩的是音效 通过软件或驱动能营造很多种音色 但这音色必定与现实相差甚远 ' L! c( C5 [! R9 {
3 \9 @8 y$ @" k. d9 N! N$ Z
/ E# I# f/ s; [" j$ c5 ]
我不知道这位大哥玩过多少种专业声卡?我似乎认为你的结论下太片面了一些:lol: , j9 r) y' O5 V" k7 v: N
3 [3 [8 P: w" J% h; `) o
/ ?& e4 U# s9 M7 G2 K3 ]
不过我也是外行人,不怕骂,也说说我的观点挖:lol:
. ^3 D% V/ m& a$ a8 G/ y; Y r' t: a6 o0 e- E+ [+ ^# ^
9 e4 y5 K- h& G7 `9 A* s7 C专业声卡是通过用途来划分的,我大概理解为以下类型,请指正:
7 A& E" V f! B; k1 A7 h3 {" S1 k3 K, ^* N" d, m
( Q+ E: s& B0 h1 g7 R: `
第一类:只注重接口性能的专业声卡。就是专门专注于输出音质(回放)和输入音质(录音),同时在模拟、数字转换器以及相关电路配合上下成本,因此这种声卡不会有任何效果加速的DSP处理器,而只有接口控制器(包含数字接口控制器)、放大、DA/AD以及相关电路。因此,这类声卡根本不存在任何音效效果处理,声音音质风格完全就是由这个卡的AD/DA特点外加整个电路设计以及驱动的设计决定的。比如,ECHO的大部分声卡都是属于此类(一些带盒子的除外),还有部分米兰的声卡也是如此。你要清楚,大多数发烧唱片都是靠它们进行录制和调试的。
8 {& L7 G- i6 |( p, O6 g) F8 {2 n9 N# S v# w7 e" D6 D& t+ d8 }
第二类:偏重DSP的专业声卡(甚至有些连声卡都不算,而是单纯的DSP效果卡,没有物理声音输出口),这种声卡基本把大部分成本花在了DSP部分了,靠强大的DSP运算来挂载特制的专业效果器用作后期处理,所以它们的接口、AD/DA控制部分就必须压缩成本成本而导致不能做得太好,这些也就是你说的“玩功能、玩音效的专业声卡”。典型的老产品有LUNA II(3个DSP)、UAD-1(不算显卡改的那种)、炮砂(多片DSP)等。当然,有些完全是没有任何物理输出的DSP卡,如TC的...* H0 {& w, c# t: P- ~1 f
3 \7 Q& G* d3 @6 |+ S& w. A第三类:运算功能和接口性能的综合性专业声卡。这种声卡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接口性能(但音质通常比不上面第一类),但也同时要兼顾一定能力的DSP效果运算(但运算能力比不上上面第二类),也就是二者间找个平衡。比如 EMU1212M等....(但你可能会说ECHO MIA没有运算能力,音质却不一定比得上1212M,但你要想想:二者推出的年代不相同)
- D- O7 z! J. N
# P6 K i2 h' b3 `! J. x8 s: e) }! [& ]. X/ }
第四类:接口功能和接口性能的综合性专业声卡。这种专业声卡这种声卡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接口性能(但音质比不上上面第一类),但同时要兼顾各种附加功能,如话筒放大、耳机放大。这种声卡成本控制平滩到每个附加功能上了,所以音质依然不如第一类。比如,典型的产品有:iCON 46Pro 3、ESI Maya44白色版等。注:有些是例外,如 ECHO Gina3G就好得多,毕竟还是要看档次和年代。" F6 w0 [+ E7 n) b- c% v
( E( h7 A8 ~+ p7 K u5 M
+ p: P! v+ U1 N" a第五类:其它类(如带有音源合成器的...)....艾挖,现在声卡划分越分越乱了,我脑乱了,先不说了:wacko: 1 Y; E3 E k1 s
$ B+ h: r3 U @$ q+ u q. ?4 O! A) P4 U
" A6 i' d. g* W
还有些另类的,比如M-Audio的....先不说了,它通过协议支持PT简化版,但这个PT简化版似乎并不是靠声卡算的..... N! }) `9 s7 b2 r0 @) n# ^" M* Z3 P
/ U$ f' V+ E/ p5 c* K7 x5 f
[ 本帖最后由 伊仑 于 2006-10-7 04:4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