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以前我用RMAA对各种音频格式做过测评,后被RMAA论坛上的人指责说:对有损格式,失真并非最重要的,还涉及听觉模型和人耳掩盖效应,等等。于是我这次用信息量的方法对各种格式做个测评,并一般的认为:信息量越大的听感(音质)越好。1 P- p# j0 F& y# i
, j' ~2 g" j- Y* |
方法:源APE文件压缩成有损格式,再转成APE格式,观察APE的码率损失(当然也可以用RAR、7z等压缩软件代替“APE”)
; x" g$ i/ ?2 E* m" H! b& _4 |. U) e8 \7 y' J
原理:略& w1 s2 k& `/ Q( ^
n& I" x* E! h' g4 O9 |备注:选用了比特率极高的APE音乐作为源文件。. d- o0 U& [+ e& w- b3 m
. s: e4 n+ ]( g* u& j5 s( V! L6 T结果分析:
+ g4 o' I1 f q/ U+ E! z& T+ |
- P9 z( F* L" k0 p7 `& R2 K& z 首先,出于意料的,vbr相对cbr没有任何优势; E8 k; j( S4 b( Y$ I1 c3 p/ M% A0 i
- {) n/ ~; x, `# o
然后,wma当年宣称能在一半的比特率下达到MP3的音质,而现在看来,从128k往上,WMA音质和MP3高度持平(甚至稍弱)。而曾经昙花一现的MP3Pro格式,则惊人的在一半比特率下达到了MP3的音质 #6 ~5 t5 X8 j7 j- U) p' \) k
" G' I# s# H. }( P9 Y4 {
最后,其实也是最显眼的,有很多格式在高比特率下信息量超过了源文件(100%);这是正常的。(比如,320k -k的MP3,压出来频响将比源文件还宽)“有损”即意味着源文件中的一些信息将会缺失,而有损解码器能自动生成额外的信息来弥补听感,是很合理的做法。夸张的说,并没有理论来证明,对于一般人,3**kbps的有损格式听感不可能比无损格式更好(汗 !!!!!!!!#。)
# Z) H, m, s7 N8 Y: }5 @ y" D; V4 Y( H3 \+ y
主观校验:在64k下,MP3、MPC、AAC的高频都是严重缺失,听感很差,这里的结论它们在64k时音质为50%,基本复合主观听感。另外WMA在64k下数码颗粒重,不如Ogg顺滑,也可以明显听出。更高比特率下,则难以用主观听感进行校验。+ L2 Q, y2 h2 e t# h% w8 i7 T1 {9 \
1 O( ?/ n- f* k3 f5 k o( T" ~结论:
( ]# O; Q0 p& Y9 x2 `" M7 w2 A# E+ D
低比特率档:(64kbps)4 l4 {9 U, a- n# Q; ~
冠军:MP3Pro4 D% X9 ]3 C7 Z9 O+ o; x# V
亚军:Ogg Vorbis
& Y) g# z3 C3 u# w5 K1 E" G 季军:WMA 9.12 h C/ g# ?3 m: F( s
; R& R q; ^1 ]2 M 中比特率档:(128kbps), ^1 W: y2 O) K
冠军:MP3Pro
0 T: j6 x& |7 \6 b4 p 亚军:Ogg Vorbis* R# l# K4 M* I' z! f' o; B
季军:AAC (MP4)
; D/ }5 a/ Z) x# G6 Y' W: C9 K9 U# h
中高比特率档:(192kbps) L7 ?1 z1 L5 \" \
冠军:Wavpack Lossy* u9 K. j1 e# a" S$ C
亚军:Ogg Vorbis
$ D* p0 J( }( W0 | 季军:AAC (MP4)7 x3 {. Z& w! v2 s L
9 ]; r' I! v/ H& C! h7 M! J0 D5 _ 高比特率档:(320kbps)# X0 T/ s- g* Q2 z# J8 n
冠军:Wavpack Lossy" c+ J }5 ], O
亚军:Ogg Vorbis
~" Z' p. J3 w2 C& s6 x# } 季军:AAC(MP4)【注:MP3的“-k”参数官方不推荐,因此我们默认加上它对音质无提升,故略去不算。其实,AAC的“略去低通”(官方不推荐)开启后,64kbps下高频也能上到22k,但声音奇难听无比】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