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美国发展成功的模式不可以借鉴吗?
谭斌:国内很多2.0模式大部分是借鉴美国的这些运营模式。但是可能由于美国和中国互联网的差异,搬过来的模式能不能适应中国互联网市场,这是一个疑问。像现在美国类似MYSPACE的公司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为什么中国视频分享网站和博客都为盈利模式苦恼。其实看MYSPACE也没有说明确实现了多少盈利,他们也在探索哪种盈利模式最好。但是由于美国网络广告市场比较大,现在MYSPACE、YOUTUBE都能通过一些广告取得一定的市场效益。还有一些网站和行业网站已经取得了相对比较稳定的位置。新兴的2.0企业如果把盈利模式定位在网络广告上的话,就面临着几个问题。首先整个市场容量是有限的,我们能够拿到的份额是有限的。现在 2.0更多的是像知识分享,美国是拿到手里的比较多。再一个,2.0模式我们强调的是用户创造内容,但是可能这些内容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可能有一些专业的制作团队制作的内容传到网上发布,这些能吸引用户浏览。还有一些自己平时拍的DV,这种影响面比较小。还有一种从不健康内容的出现,这样带来网络广告会有问题。因为一个企业要在网站上投放广告肯定会考虑这个网站的内容,我投放的页面和企业品牌形象是不是符合,如果它是出现了一些不健康内容,对我的品牌是不是有负面的影响。所以有影响力的企业投放新兴媒体广告的时候抱着实验的态度,很谨慎,可能每年有固定5%或者比较小投入的尝试。所以现在2.0这块单纯通过网络广告的模式想进一步发展的话,这会比较困难。
主持人:去年下半年WEB2.0开始降温了,引来了很多质疑,连锁反应就是有些风投转移了方向,创始人离职,甚至一些网站倒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您认为是什么?
谭斌:这是由于中国互联网的环境和美国的差异很大,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资金的退出。美国MYSPACE也好,YOUTUBE都是被成功的企业收购了。它的风险投资能够把资金及时回收回来,这些钱能够进行下一轮投资进行良性的循环。中国还没有出现大的2.0并购的事件。相反新浪把博客做的很好,06年又出了播客,为什么这些互联网巨头没有获得风险投资,思路不一样了,这个环境确实有一方面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2.0创业者从最开始模仿美国的模式。但模仿的同时有大部分都可以模仿。而且2.0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的门槛比较低,门槛一低就会造成大量竞争者加入。有竞争者加入让用户知道、了解这个品牌,我的营销成本可能比较高,这样市场用户也有分流,另外它没有自己核心的东西。Google 之前也有自己的视频,后来被YOUTUBE赶超。我们国内这些2.0的网站优势不明显,相比之下新浪、百度、QQ在用户规模基础上比新兴网站大得多。他们肯定会做一个权衡,是自己推业务还是买一个现成的?如果自己推一个功能模块很快能达到功能效应的话,就不会考虑并购了?所以就造成了先期投入的资金风险投资就没办法回收了。很多资金收不回的时候,就会造成运营没有收入只有成本,这个网站就会倒闭。所以我觉得还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还是这个网站一定要有自己的独创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特色,能够形成壁垒。
中国的2.0形式像博客是最早起来的,04年博客网就已经有相当规模了,直接提出了把新浪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现在来看,结果已经很明显了,新浪博客根据最新调查,06年新浪博客占有率是最高的。博客网占比较靠后的数字。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新浪的高层并不看好博客的服务模式,但是一旦发现博客网在市场探索期已经做出了一些方面可以值得借鉴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发现中国网民对互联网新的应用接受的比较快,这个时候市场机会趋于明显了。先有了2.0的网站,新浪是想出了名人博客通过名人效应把大家吸引过来。这样就很迅速的占领了市场。反过来看,原来新兴的服务商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占住博客市场的第一阵营了。新浪现在又推出了播客服务,也推出了类似社区的服务。就是说传统的门户网站也好,他们对中国互联网的市场运营非常深刻,他们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所以很多东西确实是市场先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