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7个月的海誓山盟,“离婚”却不到1小时——经不起现实重重考验的“华硕技嘉联姻案”,最终以“无限期搁置”草草收场。 3 s: n7 w$ h* f0 w+ x9 _9 T8 ~1 h; F5 w6 I6 ~7 k# P! s# q6 C
 3月22日下午,台湾品牌电脑及配件制造商华硕和技嘉联合召开说明会。双方以“技嘉投资者认为成立‘技嘉联合’将对技嘉品牌造成损害”为由,宣布无限期搁置联盟合作案,但仍保留双方已成立的合资公司技嘉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技嘉联合”)。
 " v( H1 s5 {1 j6 K) b, ?0 O% v" f' p" u. ^7 L9 G
 这项决定宣告了板卡业界史上最大一宗合资案的破裂,亦将技嘉与华硕板卡业务的未来走向推向未知。消息传出后,摩根大通立刻将华硕股票评级由“中立”降为“减持”。与此同时,有关鸿海、华硕、技嘉的三角传闻再次涌起,未来板卡市场格局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n0 s2 i/ `/ b6 a0 z* I0 M# f
 
 4 U  B5 R# x/ S7 l% v* h华硕的资金没有到帐, Q) X3 ?! X4 L* i% ^9 M
 
 3 G5 x, f/ J. K联合说明会后约两个小时后,“技嘉联合”全球各有关部门均接到了一份内部通知,技嘉公司针对合资案破裂向内部员工做出了解释。0 h) }! p5 P" d$ ~; b
 * v% M3 I* {  V+ K
 通知称,技嘉与华硕合资以来,技嘉的客户和供应商产生很多疑虑;此外,内在及外在环境变迁迅速,“在目前大环境下,合资案之必要性及时效性也非如当初预期般急迫”,因此共同宣布搁置合资案。
 . `1 U$ R7 W( N+ u4 n  q( N/ V
 3 `; {4 }& j! N0 M7 a“华硕技嘉合资案”去年8月8日达成,技嘉以自有品牌板卡业务与华硕成立合资公司技嘉联合。该公司资本额约80亿新台币,技嘉与华硕分别持股51%和49%。根据协议,技嘉板卡事业群约300人将悉数移入技嘉联合,华硕则委派财务部门团队进驻,合资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由技嘉掌握主导权。: d2 h! N1 I/ L' C! v
 5 A  H/ z9 S- }
 由于两家公司占板卡市场份额总量超过五成,因此在板卡产品利润不断走低之际,这宗“美丽”的合并案一致被外界视为维持市场秩序之举。一位资深主板业内人士称,技嘉和华硕联合,一个很大的推动力就在于资源整合和原材料统一采购带来的成本效应,同时能够避免价格战对双方利润的损害。
 . H! |4 b. U4 c  e! t" V; b+ s. S5 ?& v* u7 x( C1 f# n3 T6 H
 不过,合资一事却并未如双方预期般顺利。根据协议,技嘉联合的运营应在2007年1月1日启动。不过来自渠道商的消息却显示,双方在联合采购方面迟迟未有进展。相反,因为技嘉联合的管理权问题,技嘉以及华硕内部陷入人事纷争,双方都有多名员工陆续离职,其中包括技嘉联合中国区副总裁陆忠义。
 6 R$ I8 ]' s, X: n% G: \9 h! z; }) M8 o" {& Y9 G: h9 E) V7 p
 而华硕方面未按期向技嘉联合注入资金,则被外界普遍解读成为合资案破裂的导火索。按照协议,华硕需在1月31日之前将39.2亿新台币打入技嘉联合账户,但这笔资金却一直没有到账。
 - e& G" f) l. E" T
 0 ^3 k1 y# C: `$ h2 a对此华硕方面表示,华硕这么做是“尊重技嘉的意愿”——因为技嘉的客户存有疑虑。
 p+ U. R" b7 P/ ~* N/ u6 T& M/ X( y: t
 鸿海再洽收购技嘉
 ) ~  a( I; H, ]4 v" ~/ B3 x2 T4 {. M9 ?' o
 在合资案宣布后,高盛认为,“华技联盟”的解体将重新引发主机板市场的价格战,并影响华硕今年的目标获利。摩根大通也持相应观点,将华硕股票评级由“中立”降为“减持”。而花旗认为,该案对技嘉比较有利,因为技嘉此后可以专注于品牌的目标建设。+ f% C  |0 t' J6 k
 
 # ~- ^3 G# n, j一位主板业渠道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家决定合并后,在产品价格方面做出了协调,除了技嘉本身品牌毛利率由10%-11%回升至15%以上,甚至其它厂商包括微星毛利率都有止跌迹象。但双方破裂后,市场势必重新回到价格竞争的策略上,预计华硕主板的毛利率可能从12%下降至10%左右。该人士同时指出,技嘉也不能避免利润的下滑,但是和去年大量缺货、渠道混乱的最差局面相比,若技嘉能安心做好自己的品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1 P/ A/ a& y+ N" _. v
 # J- N& P  k) O4 E. T
 此次合资失败,台湾板卡市场重回五虎争强的局面。业内认为,在板卡业微利时代势必整合的大趋势下,不排除还将有新的合作组合出现。
 , w" g( d& R- W. |6 D% ?; {, B2 ^8 k
 + X7 v0 f# y' U6 P7 Z- Q而在种种可能性中,鸿海再次向“技嘉”抛出橄榄枝的可能性最大。上述主板业人士称,“华技联盟”成立之前,鸿海与技嘉有过多次接触,希望与其合作。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一心梦想打造一个在通路市场上可与华硕相抗衡的品牌,但旗下富士康板卡的实力却相差甚远。而技嘉、微星也在华硕和精英的夹击下活得很辛苦,收购技嘉成为郭台铭首选。
 . W8 f7 V. s, |: O. s% \0 q( a2 |% j8 Y) Y
 该人士表示,由于2006年春节郭台铭因身体原因留在北京治疗,合作计划失去主导人,因此华硕趁虚而入,果断出手跟技嘉谈下合作计划。在计划破灭后,鸿海很可能重新启动这一计划,因为鸿海从不缺钱。
 : N0 N( V9 I3 q; L$ L& B8 i- l, Z8 g/ F2 ]: [! n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指出,鸿海和技嘉的联合将面临一个很大障碍。当初技嘉选择华硕而非鸿海的一个主要考虑,还是希望能够保留技嘉品牌。如果鸿海介入,那意味着技嘉的品牌将不再存在。
 7 G4 a# T. d4 ^0 L6 i
 - |- W$ K5 I0 C5 z“除非鸿海能够给出一个很好的价格,说服技嘉的股东。”该人士说,否则一心想做大品牌的技嘉不会轻易放弃。
 ' j, P" u! z0 Z& Y. w# G! m( l, B5 W: s+ `
 * @. I: d* X" c( J3 y3 E' x& @- v/ ^
 转自163 原文http://tech.163.com/07/0324/09/3ABCIATH000915BD.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