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灌注工艺等的问题,液晶面板不同位置的液晶分子黏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样工艺和用料的液晶面板同样位置处液晶分子的黏性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但不可能为每一块面板甚至面板的每一处位置设计不同的驱动芯片。如果某种液晶面板的质量很差,液晶分子加压转动的角度误差是+/-2/256,如果加8位驱动,,那么显示灰阶分别为50/256,51/256的临近象素点时,有可能显示成48/256,53/256,也有可能显示成52/256,49/256。这在颜色过渡测试图中肯定会出现条纹或麻点。而如果用6位驱动加抖动,相当于用48/256(+/-2/256),52/256(+/-2/256)均匀插值出中间3个色阶,则不会出现颜色过渡的问题。而且此时每个象素点的灰阶误差范围虽然仍然为+/-2/256,但误差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更陡峭,即出现大误差的几率大大减小。(抖动在视觉颜色方面的原理都知道,不写了。)虽然抖动产生8位色的原理是这样,但实际技术发展成熟是不到两年前的事,更早的16.2M色液晶颜色表现一塌糊涂,现在16.2/16.7的颜色表现肉眼已经很难区分。也正因为如此,8位TN几乎被挤出民用市场。回到正题,不存在几位板的说法,任意一种液晶板加多少位驱动都可以。但如果液晶面板的质量不行,加更高位的颜色驱动只会使颜色表现更差,不难想象上述液晶面板加10位驱动是什么表现。因此16.7M色比16.2M色表现好也不是绝对的,现在有网友反映173p+/770p/970p颜色过渡图上能看见条纹也证实了该观点。至于tn只能是6位色;VA只能是8位色的说法——我不知道是谁先向广大网友灌输的,简直笑掉大牙!
IC由8位变成6位+抖动不但不会影响颜色过渡,反倒会使液晶的颜色过渡更加平滑。经常逛液晶市场的都会发现好的6位TN板液晶颜色过渡非常完美。8位IC变成6位色加抖动会降低色彩的细节和层次甚至饱和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