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626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特尔 "Architecture II" 整合图形处理器架构图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9 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07-9-19 12:3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效能相当于什么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9-19 13:04 | 只看该作者
这分离的比G80还彻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9-19 14:20 | 只看该作者
別的先不說,耗電抑制部分可能會很驚人....

目前看來和G8x/R6x0等現有的US結構還是很接近,但是幾個注意的地方:
1. 雖然有sampler,但是沒看到address,除了EU之外,sampler只和texture cache相連,有可能代表Texture Address是由EU處理?
2. clipping、setup改由分離單元處理,這與Intel現有的結構看來是比較有效率的。
3. Video Codec pipeline分離,這和UVD+AVIVO/PureVideo的觀念一樣,基本上Video processing並不完全適用於shader處理。

從這個架構圖來講,Intel接下來推出的產品的技術面應該能和現有G8x/R6x0一拼,就看他們要繼續維持在整合chipset,或者是有沒有打算想跳下來玩玩GPU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9-19 14:26 | 只看该作者
:wub: :wub: 比G80要看着好看``
这个是2008年INTEL的桌面显卡么?
: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不及思考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07-9-19 14: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5:0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more的那张slide可能是对应Architecture III的,因为它在Architecture III的后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9-19 15: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来不及思考 于 2007-9-19 14:54 发表
动态能源管理
基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动态负载调整架构

这个太狠了

完全是有对无的优势


他們在時脈變頻上面應該也有其他GPU廠商難以追平的優勢。
同時也代表同樣的TDP (High-End GPU大約150w~200w前後)的話,Intel能做的規模比其他人大。

不過反過來說,GPU廠商有複雜的實作標準、對Developer的支援體系等現有的障礙保護,G965遲遲沒有適當的Driver就是如此。
就算Intel GPU Arch2已經有意識到不是把shader做大即可,還是要有pipeline配合,這回又要遇到software的問題。

當然這本來就需要時間解決....

----
從G80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為了效率GPU其實很難脫離TMU/ROP之類的部分存在,無法放在IO等別處存在,這是選擇rasterizer之後必須負擔的。
所以Larrabee和Intel手上的GPU其實是互相衝突的,所以,Larrabee的確比較適合當Ray Tracer而不是GPU,對手就比較像是STI CELL or Sun Rock(非繪圖部分)。
這是一條全新的路徑....

所以從Arch2/3看起來,Intel 應該會繼續發展更大規模的GPU。
如果製程可以負擔的話,在固定解析度的前提下(反正可以處理2K就夠了吧?),做eDRAM也是個解決方案....

----
不過,通用CPU、高平行度CPU、GPU..... 幾乎可說什麼都想做什麼都要做,的確是產能太高要找地方消耗...._A_

[ 本帖最后由 Eji 于 2007-9-19 16: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9-19 21: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ji 于 2007-9-19 15:44 发表


他們在時脈變頻上面應該也有其他GPU廠商難以追平的優勢。
同時也代表同樣的TDP (High-End GPU大約150w~200w前後)的話,Intel能做的規模比其他人大。

不過反過來說,GPU廠商有複雜的實作標準、對Develop ...



你又提出GPU内建eDRAM....是不是塞入太多晶体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9-19 23:32 | 只看该作者
看得人心里痒痒的:wu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9-19 23:33 | 只看该作者
明年上演N/I争霸战??:fu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onic2008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
发表于 2009-5-8 21:0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5-8 23:2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5-9 00:31 | 只看该作者
IGP的最大问题就是Thread数量太少,一个Shader Unit只有5个Thread,这个不知道怎么设计成这个样子了,我周围很多人都很费解这件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5-9 11:25 | 只看该作者
最好都纳米工艺.那电脑就可做的非常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5-10 18:24 | 只看该作者
恩,楼上的,那样功耗也小的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5-11 08:41 | 只看该作者
最好都是集成光路+光子寄存器,功耗几乎等于零,比起电信号传输,技术上我就不深入了,举个例子,一个导线只能传输一个电信号,但是一根光导可以个传输10万个以上个不同频率的光信号。

套用某美国学者的话说,在未来,目前所有的集成电路芯片都仅仅类似于原始社会狼牙棒般的粗糙科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5-19 01:31 | 只看该作者
说的不错,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5-24 10:3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整合相当于什么级别的显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5-25 09:30 | 只看该作者
Intel的集显一向都是理论很强大,实际出厂实用却很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8-29 16: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