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PUR爱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05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仙童公司五十周年:缅怀历史,超越未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25 0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硅谷始祖仙童公司五十周年
驱动之家[原创] 作者:Skyangeles 编辑:Skyangeles 2007-12-24 10:45:09 7526 人阅读 [投递]
要想了解硅谷的历史,就要先了解仙童公司。近日,代表了美国半导体行业历史的Fairchild仙童公司迎来了其50周年生日。
仙童公司目前总部设在缅因州南波特兰,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具创新精神的半导体企业,还为硅谷孕育了成千上万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Intel、AMD等多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来自仙童,因此它也被称为半导体行业的“西点军校”。
1955年,有“晶体管之父”之称的威廉·肖克利(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离开贝尔实验室创建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他吸引了很多富有才华的年轻科学家加盟,但是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异行为引起员工的不满,其中八人决定一同辞职,他们是罗伯特·诺依斯(Robert Noyce)、高登·摩尔(Gordon Moore)、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 Blank)、尤金·克莱尔(Eugene Kleiner)、金·赫尔尼(Jean Hoerni)、杰·拉斯特(Jay Last)、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 Roberts)和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 Grinich),史称“八叛逆”。
八人接受了位于纽约的仙童摄影器材公司(Fairchild Camera and Instrument)的资助,于1957年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1958年,他们开发出了首个平面晶体管,是当今整个计算机行业的根基。他们率先提出了商业化生产集成电路的方法。在此后的十年中,在这一领域保持了技术上的优势,业务飞速增长,是当时美国乃至全球电子行业的佼佼者。
可惜的是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严重的人才流失,仙童半导体公司失去了技术领先的地位,业绩大幅下滑。后几经转卖和重组,1997年后,仙童半导体公司主要生产功率半导体器件,用于开关电源等应用。目前该公司拥有9300名员工,开发机构位于美国和韩国,组装厂遍及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其主要客户包括三星、LG、Dell、惠普、IBM、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等。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01:49 | 只看该作者
[34楼] 游客 2007-12-24 21:51:16
英特尔的创始人摩尔、葛鲁夫等都出于“仙童”半导体公司门下。摩尔等人是从事技术的。1968年摩尔等人脱离仙童创办英特尔公司,以擅长技术创新而闻名。

而桑德斯并非技术派,而是在仙童从事市场营销,1969年,桑德斯也同几位同事离开仙童创立了AMD公司,在这里发挥其营销技巧。
1979年AMD股票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在IBM要求x86多家生产的压力下,英特尔第一次向外输出x86技术,并与1982年给AMD等多个厂家签订了微处理技术使用协议。由于授权到期后,AMD继续使用Intel的设计图纸来生产386系列CPU。同英特尔打了长达5年的官司。1996年收购了一个破产的x86厂商NexGen,并且获取其设计师Greg Favor的处理器技术,推出K6处理器,摆脱了长期使用英特尔设计的局面。
202.100.62.*
[回复本帖]
支持(3) 反对(0)


[33楼] 游客 2007-12-24 21:48:28
后来又吸收了倒闭DEC的Alpha部分技术与设计人员,1999年推出了K7。 而K7核心一直活到了现在,K8是把K7集成内存控制器IMC,加入SSE2/3功能单元。而K10是把K8带上L3,SSE浮点单元提升到128比特。

桑德斯是经营炒作企业经营的奇才,率领着缺少技术积淀基础的AMD,通过资本运营的手段,对抗着由多位技术派出身领军的Intel。 桑德斯时代,书写了一段企业依靠商业运作/购买技术却能长期对抗对手企业的原始科技创新的传奇
202.100.62.*
[回复本帖]
支持(3) 反对(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2-25 02:13 | 只看该作者
:funk: :funk: :fun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2-25 02:16 | 只看该作者
AMD的技术,总比CYRIX NEXGEN IDT强多了,如果AMD是靠营销手段混得,不知道他们靠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2-25 0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花泥 于 2007-12-25 02:16 发表
AMD的技术,总比CYRIX NEXGEN IDT强多了,如果AMD是靠营销手段混得,不知道他们靠什么?
算了吧,K6公认是AMD的转折点,Nexgen的设计比AMD自己做的好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2-25 08:42 | 只看该作者
以后硅谷NB企业年会,基本上是仙童公司的团拜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2-25 10:04 | 只看该作者
仙童公司不是生产A-10攻击机的那个吗:w00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2-25 11:04 | 只看该作者
intel和amd的爸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2-25 11: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njg_cn 于 2007-12-25 11:04 发表
intel和amd的爸爸。
兄弟而已,创立仙童的跟创立intel amd的是同一批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2-25 11: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lisha 于 2007-12-25 11:20 发表
兄弟而已,创立仙童的跟创立intel amd的是同一批人

创立仙童和桑德斯可没什么关系,不要往他脸上贴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7-12-25 12: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Prescott 于 2007-12-25 11:40 发表

创立仙童和桑德斯可没什么关系,不要往他脸上贴金。
对的

那仙童是AMD的爸爸,intel的兄弟:lovelin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otomac 该用户已被删除
12#
发表于 2007-12-25 12: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12-25 13:18 | 只看该作者
仙童(貌似国内更喜欢叫做“飞兆”)的功率半导体现在在世界上出货还是进前5的,算是几大巨头之一了。:rolleyes:
不过依然感慨仙童当年呼风唤雨的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12-25 19:50 | 只看该作者
进来瞻仰一下现代半导体行业的先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12-25 21:22 | 只看该作者
AMD创始人桑德斯明显就是被仙童解雇的嘛: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12-25 21:24 | 只看该作者
节选了点, 实在太多了

桑德斯是一个给半导体业界留下深刻印象的经理人。年轻时曾在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当一名空调系统设计师。他做梦都希望拥有自己的别墅,开着豪华的汽车,拿到丰厚的薪金。
  擅长言辞和演说的桑德斯很快发现干营销比工程师赚钱更快,于是他大胆地跑去摩托罗拉应聘销售经理,结果被顺利录取。事实证明,桑德斯是硅谷六七十年代一流的推销高手,他马上被挖进了仙童公司。
  仙童人才外流的时候,担任副总经理的桑德斯非但没打算离开,反而安抚部下,因此他所掌管的部门很稳定,但是他对仙童的忠诚没有得到好报。不久,桑德斯被作为“异类分子”落了个被解雇的下场。
  尽管后来公司承认解雇他是一个错误,但已经于事无补了。
  一天,与桑德斯有相似境遇的约翰•凯里找上门来商量成立新的公司,两人花了几天时间草拟了创建新公司的计划。与大红大紫的英特尔不同,桑德斯建立AMD几乎是一穷二白,公司创立初期的融资就非常不顺利——1969年6月20日下午5点钟前,AMD必须凑齐150万美元。
  以泼辣闻名的桑德斯第一次体会到了挫折感。在最后期限截止前的20分钟内,创业团队你瞪我我瞪你,气氛令人窒息。正在大家灰心丧气之际,4点55分,一个邮递员拿着信封进来,里面是一张25000美元的支票。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总募资金额比最低限额还多5000美元,AMD公司正式开张。
  1968年7月,诺宜斯、摩尔和葛洛夫也离开了仙童。8月,三人谋划了一个新公司。摩尔从英语“集成电路”(Integrated Electronic)想出了“Intel”一词,定为新公司名,英特尔也就诞生了。
  仙童内部分裂出三家公司,精英们各有归属,仙童元气大伤,从此就慢慢走上了下坡路。但是半导体业界的两大公司——英特尔与AMD的针锋相对却将半导体业的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卧薪尝胆做代工
  三家仙童的后代可谓风格迥异:国民半导体的高层精明而实际;人才济济的英特尔讲究团队智慧,新颖的研发成果不断;而AMD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也不同于车库中走出来的惠普。从“客厅文化”发展出的AMD的创业充满了磨难、奋斗以及与生俱来的坚韧。
  AMD公司总部最初居然设在凯里家中的客厅。后来AMD迁往美国加州的圣克拉拉(Santa Clara),租用一家地毯店铺后面的房间作为办事处。到了1967年9月,AMD筹得足够的资金,公司再次迁址,搬到了加州Sunnyvale,办公场所才固定了下来。
  AMD创办初期,主要为其他公司设计、制造产品。AMD标榜自己的产品拥有“更优胜的参数表现”,以此打响自己的旗号。为了加强产品在销售上的优势,该公司做出业内前所未有的品质保证,所有产品均按照严格的军方标准进行生产及测试,有关保证适用于所有客户,并且不会加收任何费用。
  而这一时期的英特尔已经率先踏入了微处理器的大门。1969年,一家名为Busincom的日本计算机公司找上英特尔,希望后者为他们已经程序化的计算机开发特制芯片,结果这笔小生意却意外地促发了摩尔的灵感。他在英特尔内部提出了微处理器标准化的思想,奠定了半导体制造业的产业基础。
  80年代中期,与日本NEC竞争半导体十分吃力的英特尔毅然割舍其他业务,将精力全部转移到CPU的开发生产中来。
  由于与英特尔高层的亲密关系,AMD接触到了尚未完全成型的微处理器产业,开始为英特尔代工生产做微处理器。英特尔赖以成名的8008芯片就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于AMD的制造工厂。
  从1981年个人电脑兴起至今,电脑的微处理器也经过数个阶段的演化。从第一代的8008、8080、8086、8088、AT/XT,到第二代的80286、三代的80386和四代80486,直到第五代的奔腾,AMD一直心甘情愿地蛰伏于英特尔身后,因为它已经看到了机遇。1984年,主要依靠许可生产处理器业务的AMD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1亿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12-25 21:29 | 只看该作者
...
1967年2月,仙童的总经理斯波克带领4名手下离开公司,投奔国民半导体。从此仙童的人心开始瓦解,人才外流无法抑制。一份又一份的个人简历从仙童飞出。从此,叛逆成了硅谷的基本特性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生蛋孵鸡式的裂变在“硅谷”已成家常便饭。以仙童公司为例, 60年代末,由它前雇员办的公司有38家,到了70年代初,竟达41家。到了1984年,直接或间接分出来的公司达到 70多家。1969年在森纳瓦举行过一次半导体产业头面人物的会议,有好事者作了计算,发现与会的400人中,只有2 4人没有在仙童公司干过。
...


手上有美国大多数IT公司的全部历史, 截止2000年, 有英文原版和中文译文, 有时候看看的确还是很有意思的: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投放或合作|网站地图|处罚通告|

GMT+8, 2025-5-3 2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POPPUR.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