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P年度大作,部分摘录,原文http://www.pcpop.com/doc/0/240/240842.shtml
从2006年开始,一些人就开始为AMD平台忧虑:拥有新架构、新制程、低价格的Intel,AMD该如何作出回应?
事实上,AMD遭置疑声一直不断。2005年2月,当时的Athlon 64广受追捧,Opteron如日中天,可是产能不足的状况却阻挡了热销的高潮。然而回过头来这3年,AMD每一次遭外界置疑时,最终的销量成绩却呈现另一番景象。
“现在不用推,AMD平台已经长脚在跑了。”
对于2007年,AMD 690G芯片组在大陆市场所获成绩,精英电脑中国区渠道板卡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宗祥,给以了充分肯定。
“AMD很聪明,在中国把所有的资源都放在一个点上,争夺市场份额的部分,这一点很厉害。等到有一天,性能领先的时候,有这个基础在就不怕。”2008年1月23日,AMD再次抛出性能第一的言论,这一天,AMD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DX10.1的HD3000系列显卡,以及全球首款DX10整合主板780G。这08年的开门红,也被认为是AMD平台长脚在跑的又一证明。
针对AMD在2007年在中国区成功抗击Intel的事件,一些业内人士看到了更远的策略,“在全球的情况事实并不太乐观,我们希望说现在只是磨合期,AMD处理器与显卡等可能无法在全年保持第一,但如果一起综合并发挥综效,而这个力量却是无可限量的。”
为什么在中国区,AMD还是很强势?
为什么在中国区,AMD还是很强势?
杨宗祥认为,“为什么中国区,AMD还是很强势,因为Intel不能这样做,他的价格一定是全球统一的,不像AMD可以单独对中国区制定专门的价格等等,Intel只能稍微变一点,进行单点突破。”他认为,中国依然是AMD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现在全球还有两个在PC部分依然保持高速成长的地方,一个是中国一个是俄罗斯。”
除了价格策略上的灵活度优势外。AMD在整机配置成本上也更符合中国国情,加上2005年AMD打下的产品高认知度。Intel虽有优势的产品,然而对本土化更彻底的AMD而言却也无可奈何。
两家产品更新策略,也有值得玩味的地方。Intel在频繁的刷新新品更新频率,试图加速甩开对手;AMD则倡导产品平滑过渡,保护用户投资,甚至是2年前的AM2主板,在AM2+与AM3处理器的更新过程中,老产品依然可以使用,不抛不弃。对于此,AMD得到了更多中国用户的认可。产品的“保鲜”能力,没有用户不渴求,谁也不希望3个月后的新电脑立刻惨遭淘汰。
而技术方面,回过头去看AMD这5年的技术变革,大方向上并没有输给对手。Intel要在08年推出的45nm Nehalem架构处理器上集成内存控制器,AMD提早在5年前便已下手,英特尔要在08年推出的“真四核”,AMD早在2年前便已推向市场。到底是要赶得早,还是赶巧,这互相博弈中目前各有胜负。
杨宗祥同时提醒,Intel过去所不耻的低价策略,在中国区却开始有所尝试,“不过Intel是不会乱杀价的,但是他都会推出某几个型号,专门的去打。”Intel改进策略与改进新品的态度,有着一样的快速。 |
|